我的澳门记忆-文化澳门

#我的澳门记忆#

澳门在历史上有许多美称,如“濠镜”、“海镜”、“莲花岛”、“莲洋”等。“传统与现代”、“世俗与信仰”、“中西文化交汇”是我对澳门的印象。这座小城充满了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像是埋藏于深海的宝藏,需要沉下心来深度挖掘,每多了解一分就多一分的惊讶和欣喜。

我于盛夏时节初抵澳门,夏日炎炎令人难以喘息,澳门的高楼和狭窄街道的比例令我印象深刻。在亚马喇前地转乘公交车的间隙,四处张望着,映入眼帘的是于1970年建成的葡京酒店,是澳门首家五星级酒店,艳丽闪烁的霓虹灯带着些时代感,诉说着“城市的本质,夜晚的诗意,以及20世纪。” 随着目光流转,新葡京和永利等极具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是我对澳门的初印象。


若只关注澳门的现代性和娱乐性无疑会错失许多。澳门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成为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土地,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桥梁。贸易的航道亦是文化交流之通道,自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并租居澳门后,迅速开辟了国际贸易航线,随着西方商人而来的还有耶稣会士。澳门的圣保禄学院是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以培养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在众多开设的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是中文。由此,康熙、乾隆皇帝作出入华传教必须“赴广东澳门天主堂住两年余……学习中国语言”的决定,圣保禄学院因此成为在中国宣传西方文化和向西方传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此外,彼时在中国内地传教的一切经费均从澳门进入,分发给各教堂。澳门教区的成立使澳门成为当时东方最早的天主教基地,是耶稣会进入内地传教的门户和枢纽。澳门还见证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




东西文化的交汇在大三巴牌坊的建筑风格上得到很好的呈现。澳门的建筑受岭南、欧洲和东南亚风格影响。同样的现象还体现在其饮食文化和宗教信仰上,充分体现了兼收并蓄,包容并存的特点。这样就会在看到天主教风格的大三巴遗址旁座落着哪吒庙时感到一瞬间的冲击感后又充分感受到其合理性。澳门的传统中式庙宇、建筑和欧洲天主教风格建筑以及现代建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颇有时空、地域的交错感。


澳门和葡萄牙因海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相互理解,文化间也能相互融通。历史上,澳门、葡萄牙曾经十分渴求和重视海上航行安全。“当时由于热带风暴造成的海难十分频繁,在海上痛失航船一直是当时葡萄牙人在中国南海和东海上不断遇到的一种危险。”在澳门,许多华人文化的宗教信仰都与海上航行安全相关,澳门因此形成了主要以妈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海神信仰体系,妈阁庙是澳门华人祈祷、供奉和朝拜海上保护神妈祖的圣地,此外还有朱大仙、谭公等与海上安全相关的信仰。因为葡萄牙人引入天主教信仰的缘故,澳门也形成了以圣母为核心的西方海神信仰体系。于1622年建成的西望洋圣母堂的圣母石像伫立于教堂之上,面向大海,双手合十,庇佑着出海的人。有文献记载“葡萄牙船只抵达澳门时,鸣炮向圣母致敬…水手们上岸后,携妻儿赤着双脚来到圣母堂感谢其护佑之恩,供奉一些金钱作礼物……正像中国水手向保佑他们航行的女神天后奉献祭品一样”。此外还有圣老楞佐教堂供奉的主保人圣老楞佐(St. Lawrence),也是庇护出海的人安全的天主教圣人,《澳门记略》记有:“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归,祈风信于此”。风信庙,华人称“风顺堂”即圣老楞佐教堂,每当葡人航行期间,其家人常到这个教堂祈祷,盼望亲人顺利归来。


妈祖和圣母象征着两个不同民族对海上安全的共同祈愿。某种程度上,历史上在澳门共同生活的葡萄牙人和中国人能够获得同样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有助于两个民族相互理解,促进交流。





当前,澳门正在推动建设一中心,即“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平台,即“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基地,即“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考虑澳门的历史条件和发展优势后作出的宏伟规划。澳门有许多面,最为人知的就是它繁华、现代化、娱乐化的一面,而我眼中的澳门却充满了内敛的魅力,愈深入发掘,其魅力愈耐人寻味,在这个小小的莲花岛上认识的可爱的人、发生的一幕幕仍令我魂牵梦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澳门   妈祖   天主教   耶稣   葡萄牙   葡萄牙人   圣母   中国   教堂   海上   记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