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 大数据时代下的金融风险控制问题

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数据服务商都希望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但现实中,各方对于数据共享总是顾虑重重,政府在开放数据上束手束脚,担心泄露国家机密;个人有所顾虑,担心泄露隐私;企业把当数据做一种重要资产,不肯轻易开放。

首先,大数据风控技术无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即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问题。目前,政府、银行、券商、互联网企业和第三方征信公司掌握的信息难以在短时间内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当交易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时,数据孤岛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带来了大量的多头债务风险和欺诈风险。金融信贷行业若想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风控水平,就必须打破数据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

其次,数据低质的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数据风控的质量。特别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真实性和利用价值很低。举例来说,由于社交网络中的数据主观随意性很强,这些在网上提取的社交数据根本不具有利用价值或者利用价值十分低,错误率高达50%。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也由于一些刷单现象而失真。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就如同垃圾的运进运出,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基于这些低质数据的风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大数据风控过程中存在数据泄漏问题。近年来,数据泄露风险事件屡见报端。

2015年2月12日显,汇丰银行大量秘密银行账户文件被曝光,示其瑞士分支帮助富有客户逃税,隐瞒数百万美元资产,提取难以追踪的现金文件,并向客户提供如何在本国避税的建议等。覆盖的时间为年至2005~2007年,涉及约3万个账户,这些账户总计持有约1200亿美元,堪称史上最大规模银行泄密。Verizon发布的全球调研报告《Date Breach Investigatigations Report 2015》显示。2015年网络安全事件共有79790起,确认的数据泄露事件2122个,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大数据风控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但是,通过引入区块链数据库,可以提高大数据风控的有效性。单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个由所有参与者共同记录(而不是中心化机构单独记录)信息、由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共同存储(而不是存储在中心化机构中)并且不可随意篡改的数据库。在这个区块链数据库中,每个用户节点都拥有整个数据库的完整备份,并且当某个用户节点要对数据库写入数据时,它需要向区块链网络广播这些数据,以便其余用户节点对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审核操作。只有全网共同验证和认可后,数据才能写人区块链,并且一旦数据写人区块链后,就不能随意修改或删除。这样一个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对于大数据风控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首先,区块链去中心化、开放自治的特征可有效解决大数据风控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得信息公开透明地传递给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设想以下情况:一位客户同时向A银行和B银行各申请100万元的房屋抵押贷款,但其房屋价值只有100万元。如果两家银行加入了同一区块链,就能即时辨别出客户的交易行为和风险,避免放贷总额超过抵押值。除了交易主体外,监管部门也可以作为一个用户节点加入区块链,实时监控其他用户节点的交易信息,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无须再等到事后申报。利用区块链中全部数据链条进行预测和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可见,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消除大数据风控中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共享完善风险控制。

其次,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可改善大数据风控数据质量不佳的问题,使得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形式碎片化、有效数据缺失和数据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得到解决。在区块链中,数据由每个交易节点共同记录和存储,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数据检查并共同为数据做证,这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而由于没有中心机构,单个节点不能随意进行数据增减或更改,从而降低了单一节点制造错误数据的可能性。举例来说,在银行或交易平台内部建立私有链,一位客户构成一个节点,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数据由单一信息中心集中录人和存储,降低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卖方单方面的刷单行为可以通过买方的验证得到遏制,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伪造的数据若想通过区块链网络的验证,必须掌握该私有链中超过50%的计算能力,当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该私有链的控制成本急剧上升。另外,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副本,只有当整个区块链系统发生宕机时数据才会丢失,并且数据记录一旦写人就不能修改。因此,区块链具备公开、透明和安全的特点,可以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检验能力。

最后,区块链可以防范数据泄露问题。由于区块链数据库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任何节点对数据的操作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从而加强了对数据泄露的监控。另外,区块链中节点的关键身份信息以私钥形式存在,用于交易过程中的签名确认。私钥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就算其他信息被泄露出去,只要私钥没有泄露,这些被泄露的信息就无法与节点身份进行匹配,从而失去利用价值。对于来自数据库外部的攻击,黑容必须掌握50%以上的算力才能攻破区块链,节点数量越多,所需的算力也就越大,当节点数达到一定规模时,进行一次这样的攻击所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因此,通过区块链对信息存储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防范大数据风控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问题,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身份验证应用层面,由于合规合法制度要求,客户身份认证一直是金融等中介机构无法逾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之一。过去,亲面亲签的认证方式既让客户体验度降低,又让中介机构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目前,一些第三方身份验证服务提供商开始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公正公开的特性,在比特币平台上为金融等中介机构提供去中心的第三方客户身份认证的服务。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数据端对引流的客户进行身份验证、特征筛选等,以此提高反套现、反欺诈和反作弊的准确度。

在金融合约应用层面,人为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一直是大数据风控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大数据风控主要针对消费者,对于金融机构的员工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层面,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区块链2.0技术的出现,使智能合约系统成为可能。基于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可将合约指令嵌入到区块链中,有效弱化中心系统在数据监控和验证中的作用,并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金融机构逐渐开始布局构建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使合约的合规检查自动化。

毋庸置疑,对于大数据十区块链的金融风控技术来说,区块链本身或许存在亟待完善的风险漏洞,国内外区块链行业专家也正在尝试全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在信用风险方面,区块链企业或可与保险机构跨界合作,开发区块链信用保证保险和履约保证保险来获得更强的公信力;其次,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方面,区块链或将在原有开放源代码基础上迭代自动投票恢复交易和资金冻结的功能模块,以此来防范类似于被盗事件中成员所引发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最后,在市场风险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或可锚定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法定货币,如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等。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特定的数据库技术,将与大数据、风控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构建全新的数据组织方式。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项技术在风险控制领域的跨界融合将会上升到公司级和国家层的治理层面,从而带领人们进入强信任背书时代。


金融科技师

兼顾当下与web3元宇宙的新赛道

以2022年7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的新职业大典,“金融科技师”成为新职业,标注为S。

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要素,是金融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又是未来元宇宙、web3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尤其是对于刚毕业求职、或想从其他行业转行金融业的是个敲门砖。

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是金融职场升职转岗的利器、大学生求职跨行的钥匙, CGFT根植于上海,或3年左右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第一城。CGFT也大概率会成为,全球金融圈人才认证的“中国标准”“世界超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金融   数据   区块   孤岛   节点   风险   客户   数据库   时代   技术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