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林-列宁主义最后的哨兵

1975年的11月8日,当沉浸在十月革命纪念日的狂欢中的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一则如惊雷一般的消息从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直至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案头炸响——苏联最先进的反潜舰警戒号,正从里加港口驶出,计划向瑞典叛逃!

震惊与愤怒回响在整个苏联军方高层,勃列日涅夫可以说是暴跳如雷——然而实际上,虽然警戒号确确实实正驶出里加港口,但这场“叛逃”的策划者,警戒号的政委萨布林同志的目的并不是带着这条先进的军舰逃往西方——相反,他怀着一个崇高的目的,即便在几十年后,这个目的在也不断地震惊着每一个听说他故事的人——在驶出拉脱维亚的海湾之后右转,穿过波罗的海直达列宁格勒,通过广播向全苏联人民声讨勃列日列夫修正主义集团的罪恶,在这个苏联人民最光荣,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几十年前圣火燃起的地方,再掀起一次十月革命,让列宁主义的旗帜重新高扬在这片正在不断沉沦的大地上!

与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的别连科、驾驶米格29叛逃像土耳其的祖耶夫不同,瓦列里.萨布林并非仕途不顺——事实上,这位年轻的政委不但自己在事业上如同一颗燃起的新星,出生在海军世家的他,如果安分守己的走完与苏联无数官二代一样的一生,在那个特权阶级横行的勃列日涅夫时代,无疑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别连科事件

祖耶夫事件

(萨布林事件、别连科事件、祖耶夫事件曾一并被称作苏联三大叛逃事件。)

然而,从一开始,萨布林就展现出了同海军大院里的其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毕竟有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自己的权力,有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自己红色的思想。)当别人只是把共产主义当成纯粹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当成考试时的答案的时候,他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信仰,当成贯彻自己的思维指引自己前进的信念。这位优秀的学生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编入苏联北方舰队后,以30岁左右的年纪便成为副舰长。

苏联北方舰队

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凭着自己的优秀在仕途上扶摇直上的时候,他却迷茫了——“为什么我的身边的那些军官,似乎仅仅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心中那份红色信仰服务?”类似的疑问,盘旋在他的心中,他越来越发现身边的人并非纯粹的共产主义者——甚至有的人一直在私底下讨论着完全相反的论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自己的指挥官生涯,进入列宁军政学院深造。又知道。从列宁军政学院出来,就意味着他以后不能再从事指挥工作,只能成为一名政工人员——而在苏联,政工人员的晋升速度远远慢于指挥官。

然而,在列宁军政学院,本来以为自己能学到最原汁原味的共产主义的萨布林再次绝望了——在学院里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共产主义先辈书籍的萨布林发现,在这本应是苏联最纯洁,最崇高的意识形态学府,充斥着的却是一群想用就读经历在自己履历上镀金的高官子弟,甚至连讲述理论知识的老师对自己所讲述的东西也是似懂非懂,甚至根本不相信。

列宁军政学院

在绝望中的他,如坠入深渊——他发现,自己阅读的书籍中所畅想着,自己所期盼着的那个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身边的那些高官。那些。高官子弟。早已把共产主义信仰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官僚主义和拜金主义——而这样的人,居然在苏联占据着统治阶级。

一个可怕的结论,从他脑海中生出——现在的苏联已经从根上坏掉了,已经成一棵中心腐烂的大树。


毫无疑问,这个结论令他感到深深的绝望——但是,与那些因为绝望和颓丧而从此放弃斗争,放弃希望的人不同,萨布林同志,是一个理想主义斗士——这使得他即便发现整个国家都在向深渊坠去,也依然不放弃自己崇高的理想与信仰。

毫无疑问,这铸就了萨布林的悲壮命运——却也使得萨布林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举得越来越高。

对于萨布林来说,这个从十月革命中诞生的伟大国家已经堕落了——那么,拯救她的方法,就是再发起一次十月革命,再一次让列宁主义的火焰从那革命的圣地燃起,蔓延到整个联盟。

他这么想了——想得一往无前,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后路;他这么做了——做得光明磊落,不惧任何的污蔑。

1975年11月7日下午,萨布林将船长阿纳托利·波图尔尼锁在下层甲板中,之后劫持了警戒号,并且在军官活动室中召集了所有军官。萨布林计划将船从里加湾通过芬兰湾开至列宁格勒,之后以致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方式穿过涅瓦河,在那里他将通过无线电和广播通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腐化,他计划将人们私底议论的东西搬到台面上来:革命到了危急时刻,苏联领导人放弃了列宁主义,这就是为什么骚乱、腐败、贪污、谎言会在苏联盛行,并最终会将苏联拖入深渊。

他让船员们对他的想法进行投票——并关了反对他的军官禁闭,以免在革命失败后,这些军官因为他而被惩罚。随后,警戒号开始了,它人生中最悲壮的一次航行。

毫无疑问,在苏联海空军的联合封锁与打击之下,还没有驶出里加湾,警戒号就被炸损了方向舵,被迫停船——革命,失败了。萨布林和参与革命的水兵全部被抓了起来。

面对这场“叛逃”,克格勃想尽办法想要撬开萨布林的嘴,让他供出自己想要叛逃西方的“龌龊动机”,或者是供出这场事变背后的主谋——然而,在六个月之后,即便是克格勃,也不得不无奈承认:这场革命的谋划者自始至终都只有萨布林一个人。

相信大家很清楚克格勃的手段……

如果说萨布林背后有谁指使,那么这个人是,也只能是列宁。

1976年六月,萨布林被处以叛国罪——虽然这项罪名一般而言,最多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但是勃列日涅夫执意要处死萨布林——而且,最具羞辱性的是,为了防止苏联社会因为这场革命产生动荡,苏联高层咬死了萨布林就是想要叛逃到瑞典,并把他作为叛国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一个理想主义者,竟然遭到了这样的污蔑与羞辱——而且这件事情还激发汤姆.克兰西创作一部描述苏联海军军官叛逃西方的小说《猎杀红色十月》。

然而作者把主角完成写成了一个叛徒……

在苏联解体之后,萨布林的真实目的才终于被公诸于世。而他为了列宁主义光荣牺牲的壮举也让他被国际互联网上的左翼人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列宁主义者”。

今天是1月1日——如果萨布林(1939.1.1——1976.8.3)活到现在,那么就是他的84岁生日。斯人已逝,唯有他的精神,依然高悬在这片红色的大地上空,激励那些仍然高举信仰旗帜的理想主义者,一往无前地进发。



最后,附上萨布林给孩子与父母的信。



“(我)相信历史将会公正的评价这件事,因此你不必为你的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尴尬。我绝不会成为那些只会停留在口头批评一般的人——那些人是伪善、弱小、毫无价值的人,他们永远也不会有能力调和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亲爱的儿子,我希望你能保持你的决心:坚信生活的美好,保持乐观的态度,要知道革命总是无往不胜的。”——瓦列里·萨布林在行刑前给他的儿子的最后一封信

我相信群众的革命意识最终会将革命之火带回。”——瓦列里·萨布林写给他父母的告别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列宁主义   列宁格勒   里加   苏联   目的   哨兵   军政   列宁   警戒   军官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