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99.9%确定太阳系有第九颗行星?或比地球大五倍,那它在哪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已有视频版,想看视频的朋友请点击此链接:科学家99.9%确定太阳系有第9颗行星?或比地球大5倍,它在哪?

太阳系有一颗行星迄今未找到,但科学家99.9%确定它是存在的

因为没有命名,我们暂且叫它“X”。本期内容我们就剖析一下,太阳系里究竟是否存在第九颗行星X?

从小我们学到的天文知识是: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冥王星踢出了群聊,九大行星理论因此被打破,变成了八大行星。

但是,一直有人认为,太阳系中还有一个行星,它比地球大五倍,漂浮在太阳系的边缘

要分析行星X是否存在,我们首先要了解如何发现一颗行星。

最传统的办法就是靠肉眼观察,比如这张星空图片,你肯定能从中看到某颗除地球之外的行星。

它就是火星,一颗非常容易被看到的红色星球,虽然它与周围的星星看起来差不多,但它早就被人类注意到了,我国古人给这颗闪闪发光的点起了个名叫“荧惑星”

4000多年前的天文学家,仅通过肉眼观察就能区分出星星们的不同,古巴比伦天文学家曾绘制过星体运动轨迹图,并确定哪些星体在勤快地绕着太阳转,哪些只是站着不动。

能绘制错综复杂的星图,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每天雷打不动观察夜空的毅力。即使在最晴朗的夜晚,人类肉眼也只能看到五颗行星。

1609年,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后,人类才得以看到更多的星体。

天王星的发现

1781年,在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天王星终于被发现。其实它的发现也是个偶然事件,那天晚上,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他的花园里,拿着自制的,大概16厘米长的望远镜寻找彗星,突然看到了一颗特别的星星。

起先他以为这是一颗彗星,但后来再次看到,威廉和其他科学家意识到那一定是颗行星,因为它没有彗星尾巴。

于是他们以给土星命名的方式给这颗行星命名,称为乌拉诺斯,又叫天王星

天王星

当他们确定天王星位置之后,才猛然意识到,在公元前128年世界上第一张完整的星图中就可能提到过它,只不过当时的作者认为它是颗恒星。

天文望远镜对观察天王星和其他行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天王星发现之后,人们在寻找行星上有了新的方法。现最后一颗行星海王星,用的就不是天文望远镜,而是数学计算。

观察天王星几十年,并绘制了它的轨道后,一个叫亚历克西斯.布勒瓦德的人,列了一张天文表,他当时是用牛顿物理学算出来的,上面详细地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轨道。

但是这张天文表有问题,它跟天文学家观察出来的天王星轨迹有所不同,人们马上意识到,天王星并未按照预测的轨道运行。

难道牛顿物理学不正确吗?天文学家花了很长时间去弄清这个问题。

直到1845年,一位叫乌尔班·勒维耶的法国数学家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一定有另一颗行星影响了天王星,它的能量打乱了天王星的轨迹。

他相信,如果有颗行星在拉动天王星,只需稍微改变一下天王星的轨道就能用数学计算准确预测出来。

勒维耶的计算非常详细,甚至他能说出该去哪里寻找这颗隐蔽的行星,天文学家约翰·格弗里恩·伽勒按照勒维耶指的方向,果然发现了海王星。

就像天王星一样,海王星也不是天文学上的新发现。有了数学计算的帮助后,天文学家便可以回顾关于海王星的历史记录,找出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虽然海王星肉眼不可见,但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曾在1612年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过它。

伽利略看到过海王星两次,还做了记录,他发现海王星这两次出现的位置有明显移动,可惜他当时没意识到这个关键点,后来和其他人一样,将海王星误认为了恒星。

海王星

只有约翰·格弗里恩·伽勒看到海王星时,明白自己看到的是行星。发现海王星的意义不止是天文学界的进步。

更标志着人类可以通过科学计算,来定位太阳系行星的位置,行星X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1903年,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出了一本书,在书里,他提到,海王星的情况不能充分解释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不规则现象。

他认为,一定还有一颗行星存在,这颗行星的质量大到能够影响其他行星的引力,他称这颗即将发现的行星为X

于是,寻找X成了罗威尔毕生的追求,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他仍在鼓励其他人继续寻找,他还特地捐赠了100万美元作为寻找X行星的基金。

皇天不负有心人,1930年,人们终于发现了冥王星并将它列入九大行星之一,但是因为冥王星质量太小,自然不符合X行星的定义。

时光荏苒,接近100年过去了,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X行星。

为什么认为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一定存在?

既然没有找到,那我们凭什么认为太阳系这第九颗行星一定存在呢?

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曾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阐述过对行星的X猜想。

布朗和巴蒂金认为这颗行星应该存在于柯伊伯带中,他们指出,有14个柯伊伯带中的天体以独特的方式在运行。

它们聚集在各自轨道的某个特定点上,肯定是有东西在吸引它们,这就是行星X存在的证据。

柯伊伯带

按布朗和巴蒂金的说法,行星X质量非常大,至少是地球的5倍,且距太阳大约448亿到778亿公里远。

海王星的轨道离太阳约45亿公里远,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需要165年,由此推算,行星X绕行太阳一周大约得花10000年。

据估计,从行星X上看宇宙,太阳和月亮的亮度是相同的。因为距离太阳足够遥远,即使在白天,行星X上也一样黑暗与寒冷。

不过,现在科学界对于行星X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行星X不一定存在于太阳系内,我们计算到的数据,和柯伊伯带天体聚集的证据,也有可能是太阳系运动过程中经过一颗更大的恒星导致的异常。

2020年,在《外太阳系起源和暗能量》的调查研究项目中,科学家们发现,柯伊伯带中有1000多个天体,它们并没有在轨道上聚集,或者有其他怪异行为。

由此,科学家们认为,布朗和巴蒂金提到的14个聚集天体,可能是观察偏差

也许那些天体聚集只是数据出了问题,才让人以为它们在聚集,当然它们也可能是真的在聚集,这种聚集形成了一座掩体遮挡了行星X,导致我们看不到它。

不过,现在的我们有相当先进的太空观测仪器,搜寻行星X可能存在的区域很容易,可我们已经拍摄了很多详细的太空照片,根本没有行星X踪迹。

科学家又搜索了现有的天文数据,仔细检查了行星X可能存在的其他位置,均未发现它的痕迹。

关于行星X为什么那么难找,科学界还是有合理解释的,它的轨道周期推算为10000年。

这么广阔的范围,它很可能藏在某个隐蔽的部位,旁边又刚好有一群恒星,这些恒星的亮度足以将它盖住。

或者,它处在远日点,所以显的漆黑一片,可能要用最强大的望远镜才看的到它。

其实我们有至少两种方法去搜寻行星X,第一个是安装在夏威夷的斯巴鲁望远镜,它可以搜索到行星X可能存在的最远范围,只要行星X在,5年内人们便可能找到它。

第二个方法是,继续检索布朗和巴蒂金的数据研究,只要在众多数据中发现一个稍微不合理的暗点,都有希望。

最坏的结果就是,行星X根本不存在,或者远出了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连斯巴鲁也看不到它。

斯巴鲁望远镜

不管是通过数据运算去搜索,还是不松懈地观察宇宙,可能最后我们会发现这颗令人心心念念的行星的确存在却不在太阳系内。

但无论结果怎样,保持这份探索的热情就永远有希望。宇宙那么大,对星体的研究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生生不息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太阳系   行星   布朗   海王星   天王星   天文学家   天体   恒星   轨道   科学家   地球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