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请记住:没有抽象的学生-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启示


为什么在一年级时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教师在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们来打个比方:让所有刚入学的七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有的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到后面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其实,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和牢固;而有的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对有些学生来说,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够完全独立的独和解除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的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而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段。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些。学生在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的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她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作弊,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教师应该爱护这一点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教师   应用题   学生   脑力劳动   作业   这一点   教学大纲   抽象   启示   评分   儿童   建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