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绾为何挑衅窦太后?他很有权势吗?

在窦太后强制的压力下,赵绾被逮捕下狱,并在狱中自杀了,那么赵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公元前139年,儒家官员赵晚上刘彻建议应该取消对太后参与朝政的权利,并将矛头指向了窦太后。


一位大臣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实际上很多反映的是皇帝的想法,虽然说窦太后把处理了大臣,实际上也是对皇帝的一种敲打。

年轻的刘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即位后的第1次改革就此夭折,在太皇太后的权威面前,刘彻也清醒的知道了自己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他对国家的政权还没有完全的控制力。而刘彻该何去何从?他只能等待一个时机,但在漫长的等待期间,他有一个表现,特别值得我们注意,虽然他不太管理国家的政事,但是他去微服训练。而古代这个是一种军事演习,也是一种军事检验。这对于汉武帝个人性格来说是崇尚进取向往英雄业绩,对于这种性格的青年是有积极作用的。


根据史书记载变革失败后的刘彻,十分痴迷于涉猎,甚至徒手与熊和野猪搏斗。但此时的汉帝国依旧暮气沉沉。而在窦太后看来,刘彻只要不改变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继续沿用黄老之学,那么她将不会再对他进行敲打。

刘彻与他祖母较量处于失利的处境,这让他倍感痛苦和压抑。 刘彻在等待中将视线转移到了汉代最强大的敌人:匈奴。在汉代建国时期,即高祖刘邦时期,为了保证帝国的安全。他不得已采取一种最为耻辱的方式。向匈奴进行妥协,这就是和亲政策。从此以后,数百个皇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去换取汉代的 安宁与和平。但这也只能维持短暂的和平。匈奴对汉朝边境的侵犯,始终没有停止,此时的刘彻也想要用对外一场战争的胜利,来为自己赢得朝廷中的话语权。汉武帝明确的讲,:“平称之围,吕后之辱”是汉代人心中最大的痛。他想把扫灭匈奴作为继位之后的第1个任务去完成它。

公元前138年刘彻,听一位匈奴俘虏说,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部落与匈奴产生了矛盾,月氏部落,被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想要联合月氏部落,从东西方夹击匈奴,去击败匈奴,但是要实现刘彻这个庞大的战略构想,就希望有人能够穿越戈壁大漠,远赴西域,找到想象中的战略盟友,这必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冒险,又有谁会去冒这个生命危险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太后   月氏   河西走廊   帝国   汉武帝   匈奴   汉代   公元前   权势   大臣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