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侯官文化演变轨迹与文化高度

清代侯官人物活跃于全国舞台,尤以晚清为著。晚清侯官人物群像集中涌现,与学术文化土壤息息相关。这种文化土壤主要经由教育改造,形成新的求知氛围,进而沿着一条显著的演变轨迹,把侯官文化维系在一个持续的高度,孕育出层出不穷的优秀人才,可谓既有文化“高原”又有文化“高峰”。林则徐、严复这样历史巨人的出现,即是侯官文化高峰的最显著标识。

清代侯官文化趋向高峰,有着厚实的基础。

清代侯官文化的再造,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主要契机是以鳌峰书院创办为起动的理学复兴。康熙帝推崇朱子理学,采取了两项跟福建关系极为密切的举措。一是重用福建籍理学家李光地,大讲朱子理学。二是破格任用另一位理学家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张伯行上任后,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创办鳌峰书院,意在朱子理学故乡重振理学。创办人与主院人都有鉴于明代后期学术空谈“心性义理”的空疏之风,力倡“居敬穷理”“明体达用”的“正学”。李光地也参与该书院学风的锻造,合力淬炼学者品行和才干,务在培养经世大才。这所东南第一学府果然在百余年间结出累累硕果,并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人才密集群体,如林则徐、梁章钜、张际亮等,多是当时一流人物。可见,晚清侯官以人才密集出现为标志的文化高潮的到来,不是突然出现,也非偶然发生,而是长期学术熏陶和文化积累的必然结果。

晚清侯官文化演变的轨迹。

近代文化里程开启之前的侯官文化积累,可以透过鳌峰书院的学术传统,看到某些如今看起来极其富于长远意义的传承和发展。鳌峰书院一直提倡读书必先立志,培养学生“器识为先”,重点把朱子理学的“躬行践履”精神弘扬起来,注重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李光地到书院开讲座,一再强调“黜浮华崇实行”,使书院从一开始就牢固确立起“身体力行,见诸行事”的学术传统。其间也曾遭受“乾嘉学派”的冲击,但鳌峰学者始终没有被埋入故纸堆,没有改变其汉宋并重的学术追求,反倒领风气之先兴起“经世致用”之风。这种经邦济世、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积极汲取他山之石的“用”。实事上,到了近代,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福州走在全国的前列,获得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先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鳌峰书院锻造的侯官文化求实求用的秉性,使它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减少了不少传统性的滞碍,成为近代办理洋务事业的有利社会条件,而马尾船政局的创办,又使侯官文化的发展步入一种崭新的轨道。

船政学堂所带来的西方知识体系,再一次刷新了福州人的知识价值观。鳌峰书院使福州学人“慨然振兴于正学,而知记诵词章之为末”,船政学堂则使福州学人在科举“正途”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求知进身大道。当然,并不是说这两个教育机构就可以囊括清代侯官文化的全部,但就主流来说,这两所官办的教育机构,确实是主导了侯官文化走向的最重要的平台或载体,将之作为一种观照侯官文化的变迁轨迹的视点,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从影响力和时序来看,二者恰好构成一种历史交替的关系,鳌峰书院的影响力从创办之初一直延续到近代西方文化输入之时,并促成了福州发达的书院文化。而船政学堂创办之后,近代科学文化兴起,逐渐地取而代之,把鳌峰书院的影响力更新换代了,到了戊戌变法以后,福州近代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侯官风流”声名鹊起。

不妨粗略、抽象地概括和描述这样的一种文化变迁轨迹:从文化氛围来讲,先是摆脱文化凋敝,之后是理学复兴和书院文化兴起,到近代以后是洋务和科学教育流行;从变化的环节来讲,先是摒弃空疏清谈,到躬行践履,到经世致用,再到科学文化;从知识价值和文化精神来讲,从摆弄风雅和追求功名,到追求实践理性,再到科学理性。就在这些变迁中,各个节点上的优秀人才,展现出全国瞩目的“侯官风流”。

林则徐、严复是晚清侯官文化高度最重要的标识。

人们通常说,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其实还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真正看懂世界的第一人,是严复。这两位,都是侯官人,他们是晚清侯官文化的两座高峰。当然,他们同时代有很多杰出的侯官人,也都是令人仰止的高山,但就影响力和国人讲究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来说,林则徐、严复无疑是近代侯官文化所达到的高度的最重要的标识。

两位历史巨人所达到的高度,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学识基础之上。林则徐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实干家,是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反侵略斗争中既能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又愿意以较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事务,积极倡导和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先河,“允为中国优秀民族性的结晶”,是侯官优秀传统文化钟毓出来的佼佼者。严复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他的政论文和所译介的西方思想名著,刷新了国人知识和思想体系,为中国现代立国之道贡献了高超的智慧,并激发起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民族复兴而奋斗,是为侯官近代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两位历史巨人的历史贡献,有着密切的历史逻辑启承关系。先有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打破思想坚冰,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起洋务运动,才为严复思想认识的深化预备了历史条件;只有严复思想认识深化,中国人才算真正看清了世界,从而将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进程,从器物认识层面,推进到制度和文化的层面。也就是说,在中国人寻求富强之路上,这是相互衔接的两个必经阶段,也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侯官人能够领风气之先,是因为立足的文化基础足够高。

林则徐、严复所立足的侯官文化高度,也恰恰代表了两所教育机构的办学成就,前者出自鳌峰书院,后者出自船政学堂。如果说林则徐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时代要求,那么,严复则是代表了近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和科学救国的时代要求。经由实践理性进到科学理性,架起了侯官文化通向现代性的桥梁。习近平同志早年任职福建期间,曾经为严复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这是对严复科学与爱国精神的高度肯定,也应当作为新时代侯官文化打造的标杆。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晚清   经世致用   高度   文化   官人   福州   福建   理学   清代   学堂   近代   书院   轨迹   理性   学术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