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筑起的那道墙-初探山西明长城(八)

开场白

这次边塞文化考察其实也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因为口罩的原因,相邻的河北、内蒙疫情非常严重,还好当时山西还是小白,但一路上也有设卡检查行程码、健康码。而我们的考察线路就是游移在山西与河北、内蒙的边界线上。尽管我们尽量不越界,不让行程码出现疫区,但不幸的是还是在去得胜堡时行程码上出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返程后足有十多天被禁足。

杨业的故里到底是山西还是陕西?

从代县县城出来后一路向东,赶到鹿蹄涧村时太阳已经落山。

鹿蹄涧村杨家祠堂前木牌坊

鹿蹄涧村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故里,关于杨业故里在社会上也有不少争议,争议最大的就是在陕西和山西之间。

6月份去神木县考察旅游线路时,让我震惊的是在神木县城东的山坡上树立着四块巨形大字“杨业故里”,当时我就询问接待我们的当地旅行社同行有何根据?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回来后我便开始查阅资料,但关于杨业究竟是哪里人的记载都很模糊不确定。在工作中每次接待旅行团介绍山西风土人情时,这位家喻户晓的名将可是山西的招牌啊,做为宣传山西历史文化的一粒芥子,对历史也必须要严谨,我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依据方可在讲解中底气十足。

祠堂前杨家旗在寒风中猎猎昭展

后来终于查阅出一点点线索,神木县古称麟州,五代时期杨业的父亲杨宏信任麟州刺史,这样推算一下杨业的青年时代应该随父出任麟州,后又成为北汉主刘继元麾下名将,直至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归宋。而当时的麟州属河东道管辖,河东道就是现在的山西,各地市县的边界划分在历史上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就出现了山西、陕西在历史名人的归属问题上会产生争议。

杨家祠堂

而鹿蹄涧村至今保留着杨家祠堂。赶到祠堂门前时其实还不到五点钟,但是山西北部的冬天下午四点多太阳就开始落山了。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气温也开始下降,寒风骤起,问了旁边小超市老板,说是因为疫情祠堂暂时关闭。心有不甘,向老板打听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融一下,让我们进去看看,其实像这种由村民自发维护的景区一般管理权也在村民手中,或村委或是村中德高望重的人,亦或是本家族人。果然推断准确,但是被这超市老板指点着我们找祠堂管理员时却遭遇到被打乒乓球,来来回回白跑好几趟,眼看着天都黑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只得放弃。

被修残了的平型关

第二天一早从繁峙县城出发继续向东来到平型关。

通往平型关的牌坊楼

关于平型关人们熟知的是在1937年9月25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役——平型关大捷,战场位于平型关东侧灵丘县境内的桥沟村。八路军115师为配合第二战区与日军作战,在这里成功伏击了日军的辎重部队,开创了抗日战争史上的首次胜利。

站在平型关远眺

平型关位于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处,据《繁峙县志》记载,平型关长城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隋代有重修,宋代开始在这里筑寨屯军,因地形如瓶,故称瓶形寨。明代在此基础上增修,将城墙加宽加高并包砖,关隘建在西、北两座山峰之间,改称平型关并延用至今。

平型关西接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即明代外三关,东连河北省境内的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即明代内三关,是拱卫京畿的重要关隘,也是进入晋地的咽喉要道。

正在重建的平型关关楼

平型关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在翻阅相关资料时,看到过保存下来我平型关的照片,关隘与两边的长城夯土裸露,经过数百年风雨冲刷残破不堪,当年关隘雄姿已荡然无存,唯留一座洞开的券洞立于山坡之上且长满了荒草,一条羊肠山道在券洞下串起南北。满脑子都是这副画面的我在走近她后,不由地愣住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眼前的平型关是一座大型工地,车子在盘山路上被一座大铁门拦住后,我们步行从铁门旁边的围挡钻进去,目及之处堆满了水泥沙子砖块,抬头向旁边山顶望去,一截崭新的砖墙泛着白光立在山巅。

崭新的平型关长城

可能是疫情停工的缘故,我们进入这个施工重地从始至终没有被人发现,当然我们也没发现其他的陌生人。地上散乱地堆放着建筑材料,新建的关楼旁还搭着脚手架,从脚手架旁提心吊胆爬到刚建好的东边长城,极目远眺景色甚好,但是这簇新的平型关与长城已然没有了她应有的韵味,活脱脱地将一处文物古迹打造成了纯粹的旅游景点,她厚重的历史已被山风吹得荡然无存。


平型关村内 对面为北门


平型关村北门外

平型关村位于平型关以南6公里处,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坐北朝南,是明代建的屯兵堡,如今已成为一座自然村,但是堡内依然保存了明代建堡时的布局。四周堡墙保留完整,设南、北两座堡门。南门破坏严重墙体摇摇欲坠,被当地人用几根铁管支撑着,从南门进入堡内不由地屏敛气息不敢说话,加快脚步迅速穿过,咳嗽一声都有可能导致坍塌。

堡内一条长街连接南北两门,一座跨街戏台将街道分为南北两条街戏台是纯木结构,下面供人行走,上面则是演员演出的舞台。戏台的设计应该是坐南朝北,从戏台下由南往北穿过,地势便逐渐升高,北街就形成一道缓坡,这个角度与影院观众席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门外的瓮城

堡内的北门保存比较完整,墙体上明代包砖依旧,北门瓮城也基本完整,瓮城的两扇木门如同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懒懒地靠在满是岁月痕迹的券洞墙上,默默地晒着暖儿,相顾无言。

北门瓮城外

今天先到这里,明天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长城   神木县   平型关   山西   繁峙   关隘   戏台   祠堂   北门   明代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