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大家谈|尹弘飚:理解新时代教育公平的丰富内涵

奋进新征程,绘就新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充分体现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为此,南方都市报在“湾区智库”专栏中特设“教育强国大家谈”栏目,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邀全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理解新时代教育公平的丰富内涵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尹弘飚。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意义至关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事业发展单列一章,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将其放置在主要论述社会经济发展构想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之后。这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报告所强调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还提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宏伟的战略构想,说明接下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将坚持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三项原则,这赋予了新时代教育公平不同于以往的新鲜内涵。

新时代教育公平致力于解决新的问题、完成新的任务,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贯主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从而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显而易见,新时代教育公平既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教育机会的均等,又强调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育结果的基准。这意味着,新时代教育公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已由“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已由如何让“一个都不能少”转变为怎样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在全社会普及高质量教育,是切实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教育公平强调以人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呼唤教育事业发展从分配正义走向承认正义。分配正义主要关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保障人们平等地享有可分配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体现分配正义,是推动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重视分配正义的同时,教育公平还需要关注承认正义。在承认正义中,对人的荣誉和尊严的认可是社会正义的中心原则。承认正义指向人们之间的社会—心理关系,旨在使人们在社会—心理关系中得到平等尊重,强调要让出于各种原因而身处不同情境中的人们感受到“平等关切”。这里的平等关切,是指人们感受到的同等程度的主观重视,而非得到同等数量的资源分配。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折射出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关注点不仅是物的分配,更是对人的认可和发展。

策划:尹来 游曼妮

栏目主持人:孙小鹏

撰文:尹弘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副主任

特别鸣谢:李盛兵刘磊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强国   公平   系主任   基础性   资源配置   香港   正义   内涵   平等   分配   原则   我国   报告   社会   人才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