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创观点:新能源时代是中国技术覆盖全球市场的过程

话题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遥遥领先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倍,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到8%左右。中国和欧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2021年中国和欧盟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实现352万辆和230万辆,合计占全球销量超80%。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

▲图源新能源汽车网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5年至10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万辆,保持约35%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和欧盟依然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提供主要动力,而美国市场也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增长点,在今年或明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中、欧、美三足鼎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

在“双碳”战略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遥遥领先。根据中汽协近期公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

万创观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传统汽车时代,中国是在拿着市场换技术;在新能源时代,则是中国技术覆盖全球市场的过程。

话题二:两份文件多环节部署存量时代的汽车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多次提及汽车产业,涉及汽车消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手车流通、报废回收等多个环节。

▲图源蔚来

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鼓励限购地区探索差异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购措施,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便利二手车交易,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今年下半年,伴随着支持政策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汽车产业产能全力恢复,然而来自市场的压力依旧很大,消费疲弱成为当下汽车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两份文件出台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行业协会就曾多次呼吁放松汽车限购以激发汽车市场活力。

万创观点: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的转变其实对应的是从买车到用车的管理,这也从政策角度说明了我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后半场。无论是充换电、智慧管理,还是电池回收、二手车交易,今年的文件与以往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更加侧重于消费后端。

话题三:钠电池产业化蓄势待发

随着锂离子电池受限于上游锂矿资源紧缺、价格高企,不少产业链上的企业把目光瞄向了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资本蜂拥而至,钠离子电池进入产业化提速期。有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目前我国已有大批企业入局钠离子电池领域,例如宁德时代、中科海钠、华阳股份、七彩化学、美联新材、振华新材、多氟多、杉杉股份、维远股份等。事实上,早在去年钠离子电池便有火热迹象,今年下半年则更为明显。

▲图源36碳

据悉,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同于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包括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三种技术路线,性能和成本各有优劣。东方财富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从量产进度看,以中科海钠、维科技术和传艺科技等为代表的层状氧化物路线钠离子电池量产计划相对更为明确和领先。

据东方财富研报显示,宁德时代、中科海钠、维科技术、传艺科技等主流钠离子电池厂商在研究层状氧化物路线的同时,还积极布局和跟进聚阴离子路线或普鲁士蓝(白)路线。星空钠电、鹏辉能源等部分企业主攻普鲁士蓝(白)或聚阴离子路线。美联新材、七彩化学和百合花等传统化工厂商利用其在普鲁士蓝(白)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实现老产品的新应用。

万创观点: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池行业中发展较成熟的品类,但由于锂资源供应不足导致锂价持续高涨,相关企业纷纷转向安全性能更好、性价比更高的钠离子电池产业。目前我国约71%的锂资源依赖进口,相比之下,钠离子电池不存在上游资源受限的问题。同时受今年美国能源法案出台、澳矿产量不及预期、境外锂矿资源不可控等因素影响,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还是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看,钠离子电池都是企业寻找新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未来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格局或是多种路线并存,不同技术路线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电池的性能和成本要求。

话题四:碳酸锂价格会出现下跌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部分锂电材料价格已经连续27天下跌,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11月24日的58.75万元/吨连续下跌至5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从57.4万元/吨连续下跌至52.5万元/吨。

▲图源东方财富网

从11月下旬开始,逼近60万元/吨的锂价开始出现“回落”。从11月24日至12月20日,部分锂电材料价格已连续27天下跌,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幅6.38%,工业级碳酸锂跌均价跌幅8.54%。

目前下游及终端市场均以消化库存为主,需求不断下降,春节前碳酸锂价格恐难再出现上涨,市场情绪和预期价格均持续走弱。多方博弈下,市场总体需求弱影响锂价下跌。

万创观点:对于碳酸锂价格下跌的原因:其一,历年的12月-1月电动车不是购车旺季,销量同比往年都是相对较低的季度。再加上下游企业多多少少还会有一定的车辆库存积累清仓,下游需求不是很迫切;其二,现在新能源汽车增速过快,肯定会出现阶段性的波动,这必然会引起上游原材料价格震荡,再加上主机厂销量降低,电池厂自己本身也有一定的碳酸锂库存,清仓为先,势必会导致价格下跌。

话题五:中国工业链外迁

制造业跨国转移是全球制造业生产布局的客观规律,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以效率为导向将传统的产业不断细化分割,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由此逐渐演变成为产业链部分环节甚至全产业链的转移。承接国际产业链转移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也提升了中国的经济韧性。

▲图源中华工控网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关于全球产业链从中国外迁的讨论持续不断。中美竞争加剧和疫情冲击蔓延加剧了全球供应链风险,中国产业链外迁引发了人们关注。2022年以来,印度、越南等国家快速增长的全球产业链承接规模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产业链“去中国化”战略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产业链外迁问题的担忧。

大国博弈下的产业转移是早已显现的大趋势,欧美日“产业链去中国化”战略将为越南等新兴制造国提供绝佳助力中国应高度重视防范由此带来的中长期竞争加剧和中高端产业链外迁风险。

万创观点:中国企业的眼光和布局时机无可挑剔,但是中国企业没有统一协调性,大家各自为战,这个时候就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或者政府加以引导,为我国的产业发展谋求更有利的一个氛围和环境。应对这种产业外迁,需要我国控制住资源端、保障供应链、培养大量产业人才,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此降低产业链外迁及其带来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普鲁士   新能源   中国   碳酸锂   正极   全球   产业链   离子   观点   电池   过程   时代   汽车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