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边古城集安散记

到东北旅游,很多人都是把长白山、镜泊湖等著名风景区作为首选目的地,其实我今天要介绍的鸭绿江边的古城集安,也算是一个很值得一游的打卡地。

名不虚传“塞外小江南”


列车在白雪覆盖的长白山脉艰难地向南穿行,离边陲古城集安越来越近,我不由得向车窗外极目眺望。然而,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单调的银色世界。行前,朋友吕明辉便劝我:到集安最好是春秋。春天去,那里的花要比山外早开半个月;秋天去,那里的树叶要比山外迟落20天。由于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的鸭绿江畔,纬度相当于辽宁的锦州,气候宜人,加之风景秀丽,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春秋两季是旅游旺季,但是,冬天去的人却极少。我呢,却有我的心思:冬天去,或许别有一番情趣呢!再说,如果集安的冬天倘若和山外一样寒冷,岂不愧领了“塞外小江南”的美称?

列车在滑过一个漫长的坡路之后,终于缓缓地停下来。走下火车,一眼看到古典式的飞檐琉璃瓦罩顶的车站,精巧别致,尤其那绿色的屋顶,使人感到一股盎然春意。更令我惊奇的是,尽管时处三九严寒,这里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却在悄悄西融化!


步出车站,集安市文化局长姜润东早已等在那里。“欢迎到集安来!“他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用力地握住我的手。爽直,真诚,典型的关东大汉。在我们驱车驶往市区的路上,他向我介绍了集安的概况,简约而明了:早在原始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此后,这里一直是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聚居地,同时也成为高句丽文化的发祥地。在市区周围狭长的平原上,分布着1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洞沟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里的古迹别具特色,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经吉林省有关部门批准,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顿好住处,在主人的陪同下,我漫步街头,浏览着市容。集安是座不大的小城,依山傍水。背后的禹山、七星山,山峰峻峭,气势宏伟;前面的鸭绿江,永不封冻,汨汨流淌。市区的建筑基本是中层的,但很讲究色调,赤橙黄绿,各呈异彩。一个城市的建筑,很能体现其性格。小城集安的多姿多彩,昭示了集安人民正在为古城增添新的魅力而忘我劳动着。我想,“塞外小江南”不仅在于花红柳绿,更在于人们心中永远是春天!

古墓壁画堪称绝


集安以古墓闻名于世,到集安的人,都要参观古墓。洞沟古墓群古墓万余,当然不能逐个过眼,所以只能择其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窥一斑而见全豹。禹山墓区的五盔坟,以其墓内别具一格而极有吸引力,是游人必到之处。所谓五盔坟,就是五座高大的封土墓,一字排开,浑如五个巨大的头盔,因而得名。为了保护古墓内的壁画,一般游客只能观其外貌。在文化局长的陪同下,我们“特殊”了一次。在五盔坟四号墓,我在手执移动式电灯的导游小姐引导下步入墓室。

墓室呈长方形,东西长四米多南北宽近四米,高三米多。旅游旺季一次可容纳20多人,此刻客人却只有我一个。姜局长亲自担任解说:此墓早在解放前就被发现,曾被盗过,虽葬物品早已荡然无存,但四壁和墓顶上的壁画保存完整。


与中原和西北地区现存壁画的明显不同的是,这里的壁画是直接绘于花岗岩石壁上的。壁画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四神,一为各种仙人、飞天等。四神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绘于四壁,构成此墓壁画的主体,画笔凝重中透出飘逸,如不身在古墓中,竟疑为现代派技法。

四神图的衬地为莲花火焰网纹图案,色彩各异。在四神图上方石梁上绘满神仙、羽人、飞天。第一重四面各绘一龙,龙口张开,正好衔住石壁上的小洞。据说这小洞里当年都有夜明珠,照得洞内亮如白昼,可惜早被人盗走了!东南面抹角石上绘着向右方飞走的牛头人。他手执禾穗,据说那便是神农氏的形象。牛头人后为一飞天,穿黄色尖领宽袖长袍,右手执火把,有人认为这是燧人氏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西北角那幅冶轮图,似乎是我国冶炼工业已达到一定水平的见证。而绘在墓顶巨石上的“龙虎斗”图,据权威人士考证,在我国墓葬中绝无仅有。


据史料推算,无盔坟大约建于公元四世纪之前,距今足有1500多年。但奇怪的是墓内壁画的色彩看上去竟仍然鲜艳异常。我疑心是经过加了工的。姜局长听了笑道:“全部是原始面貌。这些壁画之所以关内其它地方发现的壁画那样斑驳陆离,完好如初,一个是直接绘在石上,另一个是长期密封在地下,更重要的是采用的原料是一种矿物质做颜料,不易褪色。”

东方金字塔——将军坟

我常常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惊人相似而困惑:为什么远在千百年前,不同民族的祖先,却创造了近似甚至相同的文化呢?而研究结果又排除了他们相互借鉴和影响。这真是个千古之谜!集安的将军坟,便是这类谜中的一个。


作者(右)与时任集安市文化局长姜润东在将军坟前合影

将军坟坐落在距市区5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向阳坡地,地势又高,远远地便可看见。汽车开到近前,才看到围着一道院墙。院门打开,一座巨石堆砌而成的石坟赫赫然矗立在眼前。那结构严谨的阶梯形的墓坡,那雄伟壮观的方形墓坛,都极酷似埃及的金字塔,只是规模略小一些罢了。

此墓名曰“将军坟”,其实是当地群众的俗称,是名不副实的。据考古专家考证,此墓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约建于公元413至490年之间。墓高12.40米,底边长31.58米,底面积达960多平方米。边缘用精雕细琢的花岗岩石条1100余块垒砌,内中则以大量的河卵石充填,所用石材总量近6000立方米。望着这巨墓,我陷入了沉思:在1500多年前,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工匠们 的劳动强度是何等繁重啊!他们在炎炎夏日开山采石,在凛凛寒冬艰难运输,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才创造出这千古奇观哪!

将军坟的每一级石阶都有一米多高,攀登十分困难。为了方便旅游者,有关部门在东坡依墓修造了一座铁梯,这样上下就方便多了。我一口气攀上墓顶,洞沟古墓区几乎尽收眼底。只见古墓星罗棋布,或大或小,皆覆盖于皑皑白雪之下,比较起来,倒是这将军坟成了鸡群之鹤了。据说,在距此不远的禹山南麓岗地上的太王陵,也是一座石坟,筑法与将军坟相同,规模更大,可惜几经破坏,已难辨当年雄姿了。

在将军坟顶第三级南坡,有入口可进入墓室。墓室呈正方形,其上有一整块巨石,重约50吨,真不知人们当时是怎么把它弄上来的!墓早年被盗,室内无任何遗物只有两个东西并列的巨石棺床。仔细观察,可见墓顶周围的等距离排列着20多个圆形柱洞,联系曾在这里发现过灰色瓦当和板瓦,有人认定墓上原有享堂之类的建筑。

在将军坟四周原有5座陪坟,现存仅有北面一座。陪坟内葬的是否殉葬者,无人能告诉我。但我想,王者死后还希望永远有奴隶被其统治,这大概就是陪坟设置的主要目的。无论是埃及的法老,还是高句丽的什么王,耗费巨资建巨墓,目的大抵也是如出一辙。

雄姿奇形太王碑


从将军坟向西南行千米左右,便是太王乡,在那儿的大碑街北侧,雄伟地矗立着著名碑碣石刻——好太王碑。我于该碑,闻名久矣,一朝得见,果然不同凡响。只见一整块高达两个米多的灰色岩石竖立于一座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之下。此碑与一般石碑雕琢平滑全然不同,呈不规整的方柱形状,给人以浑仆自然之感,平添悠久神奇之魅力。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19代王好太王所立。

好太王是高句丽王朝的第十九代王。他于公元三九一年即位,四一二年逝世,在位22年。在此期间,他率部南征北战,广开疆土,称雄一时,使高句丽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均得到空前发展。他死后,被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其子系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了纪念父亲的功绩,令人立好太王碑。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

好太王碑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和人为的破坏,有些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很难辨认。它在百年之前被发现以来,有人作了大量的拓片,除了个别脱字之外,碑文基本保留下来。碑文记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说“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乃“天帝之子”,“母河伯女剖卵降世生”;称颂了好太王攻掠24城和1400多个村庄的业绩;说明了守墓奴“国烟”、“看烟”的摊派情况,规定对其“不得更相转卖”制度。这些对于研究高句丽史都是珍贵无比的资料。


在清朝光绪年间,好太王碑被人们从一片荒草中发现时,“碑面为苍苔漫没”。后来,乡人为了捶拓碑文,用马粪涂抹碑面,粪干后用火焚烧,苔被除掉,碑面也被烧裂。这种野蛮、落后的拓碑方法,使好太王碑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在1907年前后,日本侵略者竟企图将此碑用军舰运回日本,由于当地人民坚决斗争其阴谋方未得逞。

为了使这块古碑免遭风雨剥蚀,集安各界有识之士在1927年捐款修建了好太王碑亭,使之受到较好地保护。解放后,包括好太王碑在内的洞沟古墓群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太王碑受到人们格外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拆除旧亭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修建了钢筋水泥整体捣制的永久式新碑亭。从此,好太王碑“风雨如磐安如山”,再也不会受到损害了,成为人们参观和研究的珍贵文物。

那江,那山,那些兵

如果说观看集安孤寂让人生发“思古之幽情”,那么漫步鸭绿江边,眺望横跨大江的铁桥,则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现代韵味。


鸭绿江是一条不冻的江河,常年流淌,永不休止。其之所以不冻,并非气候不够寒冷,而是人为造成的:在几百公里长的鸭绿江上,中朝两国分别修造好几座水电站,江水经电站发电而升温,自然不冻了。

鸭绿江铁桥,距市区足有八九公里。当我来到这里时,已是夕阳西下。夕阳为大桥涂上了金色,也为守桥的战士涂上金色。这一切,颇像静止的画面,真是美不胜收。

守桥部队的高指导员与文化局的同志很熟悉,原来他歌唱得极好,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文艺活动。在他的陪同下,我们走上大桥,也是进入了军事禁区。小高告诉我:这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桥,每天都有一列国际列车往返。

当我们走到桥中间时,桥面陡然高出来十几厘米,小高笑着释疑:这里就是国境分界线,如果跨过去就是越境了。我努力向前方望去,但由于江面上薄雾升腾,天也渐渐暗下来,无法看到朝鲜一方,只是彼岸的山坳里隐约可见一幢幢房屋,炊烟袅袅,显得特别宁静。

“那就是朝鲜的满浦市。”高指导员介绍说,他们与朝鲜人民军的守桥部队相处得很好,双方有专线电话联系。为了便于工作,他和战士们还学会了一般的朝鲜日常用语。多年来,由于双方密切配合,这座堪称国门的大桥上,从未发生任何事故。

步下大桥,我看到战士们正分成两队在打篮球。他们远离故土,在这边关之上守卫着祖国,尽管这里没有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但是那份寂寞也是难耐的。


图片来自网络。我去时还没有这个“国门”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买菜要骑车到市里,吃粮定期有人送,此外就只能在桥头苦守了。为了活跃战士们的文体生活,连队购置了乐器和球类,使这里重新充满了勃勃生机。看着战士们龙争虎斗地抢着球,我不由会心地笑了:战士自有战士的欢乐。

离开了大桥,离开了集安,但是那场面,那印象,却令我久久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集安   集安市   鸭绿江   墓室   朝鲜   碑文   散记   江南   江边   壁画   古墓   古城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