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琅琊榜》才知:静妃发现有人要害霓凰,却不亲自揭发的隐情


当年,皇后和惠妃同时怀孕,没想到宫里来了一场瘟疫。

这场瘟疫导致惠妃的儿子落下残疾,而皇后却痛失儿子。

自此之后,皇后看惠妃百般不顺眼,平日里总会抓点小把柄去收拾一下惠妃。

那天,皇后命惠妃去佛堂为已故的太后点烛,惠妃胆子太小一直不敢过去。

这时候,惠妃关系很好的静妃,看到她如此为难,便主动陪着惠妃一同前往佛堂。

谁能想到,正当静妃和惠妃办完事准备离开时,发现一个宫女和一位老嬷嬷正在悄悄地商量着“情丝绕”之酒的事。

“情丝绕”是一种很不好的酒,喝下之后会让人四肢无力任人摆布。

不管是后宫还是普通家庭,“情丝绕”都是一种让人禁忌、避讳的东西。

当时,静妃和惠妃听完之后脸色大变,随后便仓皇而逃。

临走前,静妃特意吩咐惠妃,回去后要假装今天无事发生,以免为自己惹来不必要的事端。

惠妃说不管就真的不敢管,但静妃不一样。

她细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后宫有人想陷害霓凰。

于是,静妃想方设法地通知了莅阳长公主,希望她能提醒霓凰,让她进宫后要处处留心眼。

看到这里很多人觉得奇怪,静妃和惠妃在宫女和嬷嬷面前也算半个主子。

在看到有人要用这种东西时,她俩可以当场抓住,然后去向皇后告状。

毕竟,后宫嫔妃之间争宠的风从来没停止。

但凡发现有人作妖,都希望自己能争得先机,然后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当有人发现这件事,一定会借这个机会扳倒惹事者,再去领霓凰的人情。

毕竟,这可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然而,静妃却不亲自告发,反而把人情卖给了莅阳长公主。

静妃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这和静妃的身份有关。

当时的静妃还是静嫔,是一个给太皇太后请安都没资格的人,别说太皇太后,就连皇后的日常请安,她也很少出现。

可见,静妃当时的地位不仅卑微还很不受人待见。

确实也是如此,静妃没有背景可依,当年她是以医女的身份进宫照顾宸妃,之后才成为皇上的人。

宸妃去世,静妃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注定在皇宫飞不起来。

像这样的人,在后宫里生存,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正所谓人轻言微,这样的人到哪都很危险。

这就如同在我们的职场上,要是部门负责的项目出了错,领导想找人去背黑锅时,是不是通常都会找那个最没存在感,最无关紧要的人来顶替?

所以,如果静妃拿着热乎乎的消息去向皇后或梁帝告密,且不说皇后或梁帝会不会相信或是待见她。

就算他俩真的相信,事后查出背后搞事的人是越贵妃,那么事后越贵妃也是不会放过静妃的。

如果静妃出事,靖王必定会受牵连。

当时的靖王,处境也不好过,他拼命地工作,却怎么也入不了梁帝的法眼。

之所以还在苦苦地坚持,是因为靖王心中有愿望,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为皇长兄和林家洗白。

因此,和静妃相比,靖王更不能出事。

事实上,像静妃和靖王这种身份低的人,最好的处世方法便是明哲保身,要不然事情处理不当,就容易被人当成了炮灰。

可是,静妃不向皇后或梁帝告发,也可以直接去通知霓凰。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霓凰就明白她的心意和立场,以后当靖王遇到困难,霓凰也会念这份情而出手相助。

可静妃依然没有选择这个方案。

静妃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件事属于后宫之事,霓凰是一个在前方杀敌的人,基本上没怎么参与过后宫的尔虞我诈。

如果她得知此事,可能也会视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会把它放在心上。

再者,杀敌的事霓凰都不怕,如今一杯酒就想难倒自己,霓凰打死也不会相信。

因此,要想让霓凰相信且留个心眼,一定要找一个最懂这种酒厉害之处的人去代为传达。

毫无疑问,莅阳长公主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莅阳长公主最清楚“情丝绕”的厉害?

因为,莅阳长公主后半生的生活,就是被这种酒改变的。

当初,莅阳已有心爱之人,谢玉为了得到她,联合太后设局让她喝下这杯酒。

事后谢玉得手,长公主也不得不委身下嫁给谢玉。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失身,莅阳不可能嫁给不爱之人。

而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身边的人也都看在眼里。

因此,让莅阳长公主去告诉霓凰的话,霓凰一定会相信。

亲身经历的受害者,能把自己的秘密讲出来,说明这件事对她的伤害之大,她的话任谁都不敢不信。

让莅阳长公主传话,还有一个好处。

假如事情败露,各方人马开始追查时,莅阳长公主背后有老公谢玉为她撑腰。

谢玉不仅是一个能把黑说成白的人,他还是太子的亲信。

哪怕事后被人知道是莅阳泄密,看在太子和谢玉的面子上,越贵妃也不敢再造次。

想要救人,又不想惹祸上身,静妃通过声东击西意会了莅阳长公主,之后便让她传话给霓凰郡主。

这一招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而在后宫生存,就像在职场上打工的我们。

在公司里,面对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很多时候真的非常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

在静妃处理“情丝绕”一事,让我们看到:不管在后宫还是在职场,找对人做对事,才能让事情演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就像梅长苏复仇的最后一步,为何一定要让莅阳长公主出面呈上谢玉的信。

说到底,是因为莅阳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时,言侯爷为了情义已经向靖王声明,只要有需要,他可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向梁帝重提此事。

但梅长苏和靖王却认为,言侯爷并非最好的人选,万一梁帝心情不好可能还会害了他。

事实上,靖王也可以提起此事。

毕竟祈王和林殊都是他最亲近的人,由靖王挑起事端,理由也很充分。

可是,靖王出面看似合理,实则对自己初立的太子之位也很不利。

思前想后,梅长苏认为此事一定要让莅阳长公主去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首先,谢玉所做的坏事,一旦暴露必定会牵连孩子和家族。

莅阳长公主首告有功,这样可以减少对亲人的伤害程度。

其次,谢玉是莅阳长公主的老公,丈夫做错事,老婆去举报,更能说明他所做之事的真实程度。

后来我们也看到,梁帝并不相信当年是自己错判,他也在大堂上说了:“就凭谢玉的这封书信……?”

这段话,足于说明梁帝对那些事的质疑程度。

所以,如果让言侯或是靖王拿着这封去向梁帝说事,最后都会被梁帝打发走。

但莅阳长公主却不同。

她是最了解谢玉的人,她的说服力会比其他人强上十倍。

而最后效果,也如梅长苏和靖王所希望的那样。

当莅阳长公主提起此事时,下面所有大臣集体向梁帝请愿,希望他能还亡者一个清白。

祈王的事,当年很多人就知道有太多的疑点,之所以无人敢提是因为没有实证。

如今关键人物的亲信提起,大家还不趁此机会为祈王请愿。

人多力量大,梁帝迫于压力,最后不得不下旨重查,最终还了所有人一个清白。

所以说,只有“找对人、做对事”,才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生活上我们也要学会:遇到事情时先不要四处去求爷爷告奶奶。

可以想想,能谁是解决这件事的关键人物,然后再努力去说服对方帮你完成。

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图片均来自《琅琊榜》剧照,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侯爷   隐情   情丝   贵妃   后宫   要害   去向   皇后   此事   事后   当年   公主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