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父亲长期家暴儿子,“喜提”家庭教育令,终于学乖了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责任人,除了要管好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实际上,很多父母并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或者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法。

四川成都,就有一个叫小俊(化名)的11岁小男孩,他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对儿子辱骂殴打,由于小俊学习成绩一般、吃饭慢、作业未认真完成,几乎每天都要被父亲语言辱骂、体罚、殴打,对家尤其是对父亲感到畏惧,害怕回家见到父亲,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由于长期受到身体、精神的折磨,小俊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在学校里经常冲同学、老师发脾气,老师察觉到情况不对劲后,经多方面打听,了解到跟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于是找他父亲沟通交流,建议他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可小俊的父亲依旧我行我素,还是照样辱骂殴打小俊。

有一次,小俊因为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父亲看到后就破口大骂,随后就动起手来,打得小俊连连求饶。可能是实在受不了,事后小俊还写下了遗书,打算离开这个世界。

幸亏小俊的班主任发现得及时,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同时还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寻求解决办法。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俊的母亲向法院申请了人身保护令,收到申请后,法院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后,法院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和家庭教育令,禁止小俊的父亲对孩子继续施暴,并责令他每个月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半年的“带岗实习”,小俊的父亲不再像以前那么暴躁了,跟小俊相处时的态度平和了很多。对于父亲的变化,小俊说:“父母的和我相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希望我们的家庭是其乐融融的。”

不得不说,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一方面是他们本身就问题一大堆,言行举止都给孩子起了很坏的榜样;另一方面他们误解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的方式粗暴、残酷。这两种家长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让孩子成为破坏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校的老师甚至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动员起来,才能扭转这些不合格的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让更多孩子能够接受科学的教育和父母的关爱。

今年是《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小俊的事件可以说起了一个好头,具有示范性作用,以后不管是孩子本人还是亲友、老师,抑或是其他什么人,当看到有这种家暴式的家庭教育现象时,可以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既可以保护孩子不再受家长(监护人)的伤害,也能让家长(监护人)学会该如何尽孩子“第一任教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发现校园霸凌现象时,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惩戒“熊孩子”的不作为父母。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家庭教育   父亲   作业   监护人   成都   教育孩子   儿子   家长   父母   老师   情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