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敏辅食努力方向:研发和投入

撰文:藤遥

监审:范慧新


婴幼儿辅食市场一直在横向拓宽,各大品牌接二连三推出新品类,目前处于品类全面布局的阶段。低敏辅食作为其中的细分方向,辅食品牌对于该领域的关注度较低,并且关于低敏辅食相关的产品也较少。


而过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婴幼儿正处于发育状态,消化系统可能会相对较为脆弱,在饮食上会更加需要注意。所以低敏辅食领域是值得深入发展的一个地带,但是这一方向相对于其他婴幼儿辅食更需要研发,针对不同过敏体质的婴幼儿所研发,企业的投入力度要加大。


婴幼儿过敏问题需要关注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发起的《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每8个婴幼儿就有1个过敏,2岁以下家长自报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比例高达40.9%,2岁以下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12.3%。


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AO)数据显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全球约有2.2亿-2.5亿人遭受食物过敏的困扰,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婴幼儿更是食物过敏的高发人群。


另外,根据专家判断,国内过敏宝宝的比例已经达到8%,每年新增过敏新生儿超过600万,其中约2%即约12万新生儿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医疗救治,其他则需要正确的干预,对过敏反应加以控制。


而一般的过敏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所好转,0-2岁为过敏反应高发时期,随后会逐渐好转,3-7岁部分以过敏疾病发病作为估计,中国7岁以内的过敏儿童总量保持在2100万以上。超过40%的0-2岁婴幼儿曾经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19.8%的婴幼儿曾就医确诊为四类过敏性疾病,比如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


可以看出在婴幼儿阶段,过敏现象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已经成为当下婴幼儿的安全隐患之一。目前,低敏卖点在奶粉行业也较多的出现,而在婴幼儿辅食市场占比却比较小,虽然相对于奶粉而言,婴幼儿辅食并非刚需品,但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婴幼儿辅食的占比愈发重要,所以低敏在这一市场也应该受到重视。


低敏辅食品牌较少


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护的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正在影响全球超过十亿人的生活。根据过去60年的流行趋势分析,预计到2050年累计患病人数将达到40亿。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预测为5%~8%,中国婴幼儿食物过敏人数近年来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所以可以看出低敏市场的可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但是在搜索低敏辅食时,布局的品牌并不多,尤其是国产辅食品牌中,几乎没有近几年较为发展火热的品牌布局,是外资品牌在低敏辅食市场中占据主要市场。


比如某大型企业旗下一款用于早期引入多种食物蛋白的全新婴幼儿辅食品牌,在去年宣布通过进口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此前一直以跨境购电商渠道在国内进行发展。


该品牌正式进口中国市场的产品是一款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其蛋白质来源于17种食物原料,覆盖90%、共8类过敏原(谷物、坚果、虾、鱼、鸡蛋、花生、大豆、乳成分);独立小袋包装设计,针对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助力宝宝向多样化饮食过渡。


除此之外,还有米克叔叔、纽康特、婴尚等品牌有布局低敏辅食这一领域,在国内的低敏市场中,杂牌相对会比较多。


为何低敏市场中辅食品牌少有布局?主要是该市场还没有打开,市场教育仍是该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另外,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推迟在婴儿的饮食中引入易致敏食物并不能降低食物过敏发生风险,而且过度的饮食回避将影响儿童的饮食多样化,甚至增加未来食物过敏发生风险。所以这一市场需要企业的投入研发,产品更加偏向于深入而又精准的研发,对于品牌的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要求较高。


低敏产品主要有两类


目前市场上低敏类产品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以规避过敏原或者降低食物过敏风险为主,另一种则是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从而降低过敏的概率。


据了解 ,市面上的部分辅食中添加有牛奶、乳粉、大豆粉等成分,而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大豆、鱼类、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小麦等,这些食品容易让婴幼儿产生过敏反应。


市场中大多数的低敏辅食都会选择去除过敏原,比如某外资品牌以泰国有机茉莉香米为核心原料,将茉莉香糙米与茉莉香白米用黄金比配置,制成出天然低敏辅食,全系产品无麸质、无乳糖,无八大过敏原。


另一外资品牌的米萃原材料源自拥有欧盟有机认证的欧洲精纯大米,没有添加大豆及其豆制品、鱼类、坚果等多种过敏原,也没有添加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等易过敏蛋白,采用HACCP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严格生产,防止其他过敏原的混入。


另外,还有部分品牌从生产工艺上下手,比如某品牌的低敏高铁米粉,配方不含奶粉、不含大豆蛋白,不含蔗糖,不含八大致敏原物质,且铁元素含量高,还特别添加了VA和VC,VC+VA可以促进二价铁的吸收。这款米粉还采用了淀粉水解工艺,让宝宝更加容易消化吸收。


另一品牌则是在剔除过敏原的条件下,采取了全程生物酶水解工艺,将大米营养物质大分子深度水解为宝宝可以吸收的小分子,将过敏因素降低,并且它的二价铁含量达到了6mg以上,搭配了高锌和高钙,维C配方。


这些低敏辅食主要集中在米粉、米饼、面条等谷物辅食中,除了谷物类辅食有着麸质等过敏原外,还有谷物辅食是婴幼儿辅食中市场规模较大,是大部分婴幼儿会选择食用的辅食之一。


监管亟需加强


据了解,目前婴幼儿辅食市场中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和《食品安全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主要针对谷物类辅食(经过加工且添加营养强化剂),比如强化米粉、磨牙棒等由谷物制成的辅食和罐装类食品如果泥、果酱、蔬菜泥、肉泥等。


婴幼儿辅食市场虽然类别较多,但是可以依照的执行标准仅有少数几种,低敏辅食也就要从这些标准出发。但笔者发现,有部分产品虽然打出低敏辅食的标签,执行标准却并不是以上三种。


比如意氏旗舰店的无小麦小面片,该产品宣称“适合易敏添加辅食的孩子,不含8大致敏原,呵护baby小敏感”,但其执行标准并非执行婴幼儿辅助食品标准,而是Q/JLDY0002S企业标准。


据笔者查询,Q/JLDY0002S是吉林德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该企业是有机稻花香大米、玉米面条、小米面条、儿童米粉的生产商。该企业并非只是意氏低敏米粉的生产工厂,也生产了婴享婴幼儿面条、啼哩吐噜(TiLiTuLu)挂面等。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国婴辅标准婴标面生产工厂仅有十家,分别是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金宝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青岛君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东莞佳利(亨氏)、上海伊威儿童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厂、江苏扬州方广食品工厂、上海良晟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鹤山市嘉士威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健康伴侣食品有限公司。


可以看出,以上具有中国婴辅标准婴标面生产中并没有吉林德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这种现象在辅食领域也时常出现,有个别企业因为冒充婴幼儿辅食而被罚款。比如在2020年,江苏蓓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食品“俏乐宝牌乳钙凝胶糖果”宣传时带有“婴幼儿专用高效补钙”、“俏乐宝专注婴幼儿营养辅食行业”等字样,已构成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行为,被江苏徐州泉山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万元。


根据《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规定,企业生产标称“婴幼儿辅食”的产品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未取得婴幼儿类食品生产许可的,不得标注“婴幼儿食用”“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婴幼儿图案等明示或者暗示供婴幼儿食用的用语、图案;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研发方向是重点


低敏辅食作为为特殊群体所研发的产品,在研发力度上需要投入更多。根据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续发布了早期了解花生过敏(LEAP)临床研究和耐受性探询(EAT)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前者显示早期引入花生进行规律喂养(每周至少3次)直至5岁是安全的,花生过敏风险降低了81%,后者显示早期喂养6种易致敏食物(花生、鸡蛋、牛奶、鱼、芝麻、小麦)是安全的,对于每周持续喂养多次至3岁的人群,食物过敏发生率降低2/3。


另外,美国儿科学会、美国过敏、哮喘及免疫学会、英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澳大利亚临床免疫学与过敏学会等学术组织达成共识:建议在婴儿约6月龄(不早于4月龄)引入易致敏食物,并且鼓励食物多样化。


对于过敏原和不同婴幼儿的过敏程度,需要企业研发出更为适合的产品,需要临床研究的佐证才会更具说服力,但现在各大品牌在此方面的投入却并不多,只有极个别的品牌表明了研发和临床试验。


比如某外资品牌在研发上相对投入较多,其中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杰出成人、儿童过敏及哮喘专家Kari Nadeau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发明了“混合食物过敏原成分及使用方法”专利技术。


并且在研发前后历经多个临床研究,通过上市前的“一年喂养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将多种易致敏食物蛋白一起添加到饮食中每日喂养,且每种易致敏食物蛋白以30mg这样的微小剂量进行添加,一方面足以进行免疫锻炼,提高宝宝对食物的耐受;另一方面又不会引发过敏反应。


认知&浅评:低敏辅食是针对特殊群体所研发的产品,需要企业更加精准化、专业化,自然就少不了临床试验和研发创新的投入。但目前因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进行布局的企业除了规避一些过敏原外,几乎没有研发的投入。当想要这一市场更加规范的发展,挖掘可发展空间,研发方向是企业必要具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过敏原   谷物   米粉   婴幼儿   食物   方向   努力   标准   食品   品牌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