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仙境古致游

  古致自然村,隐于灶山之西面深山老林之中,属赤土乡溪东村,是漳浦余存不多的高海拔村社。

  从县道524湖西往赤土方向到岭顶有三叉岔路口,左转离开县道,蜿蜒而上约二公里见一古寨,城门上书“丹山”二字,这里就是黄道周得意门生——明末举人张若化、进士张若仲兄弟,乡民尊为“丹山二先生”的家乡。

  丹山张氏家庙“永思堂”为黄道周所题,庙内还有黄道周、蔡世远、蔡新、卢维祯及当时漳浦县令陈汝咸立匾及对联。‬张氏先祖自金门青屿迁至漳浦苦竹,历五世,约在1420年间六世祖惠直公分居丹山苦致社,披荊斩棘建家立业。到明朝中叶开设耒绂山房书社(耒绂,耕读致仕之意)教育子孙。

明万历丁亥十五年(1586)张君耀应贡,先任古田县司训,后升同安县教谕,为官七年将所领俸禄回家修祖墓,立祠堂,从此古致张氏人才辈出。张国经,天启二年壬戌(1622)进士;张若化,崇祯九年(1636)与若仲同科中举;张若仲,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进士。

黄道周,万历十三年(1585)生,天启二年中进士,崇祯初年任翰林院编修在漳州紫阳书院讲学,若化若仲兄弟受教于恩师黄道周门下,深得理学精髓。

南明隆武二年(1646),黄道周北伐抗清兵败壮烈殉国,若化若仲二兄弟继承其遗志坚决不肯投附清朝,焚弃笔砚,隐居丹山长达半个世纪。

 耒绂山房书舍依山而建,右边巨石上刻有仿米蒂字“第一山”,石刻下有仙脚印,传说是葛洪仙祖所留。左边巨石天然叠加自成通道,西南面石壁上有若仲归隐明志“一卧沧江”石刻,对面石壁“耒绂山房书舍”,再上面是“东海碧波映丹峰,西山晚霞朝圣土”二处古石刻。

明末举人张若化、进士张若仲,清朝宰相、两帝师蔡世远、蔡新曾在此屋读书讲学,修身养性。山房书舍石埕现尚存两部石旗杆就是当年蔡世远、蔡新叔侄所立。站在此处可远眺东海碧波,近观笔架山、尖峰山美景。

漫步古致山村,遥想当年张若化、若仲兄弟二人归隐山村垂钓溪边,看清风拂岸柳絮石上叠,听蝉鸣悠远,授业解惑饮酒闲卧桂花前。世外多变迁,山中不知年!唯有当年信手种下树木,继续守护着山村乡民,特别一提的是山房书舍下面的一株全省最大桂花树,相传是开社时所栽,一株树自然分成三棵,郁郁葱葱,像极了古致张氏三个房头衍系。

闪门寨位于闪门自然村后面小山丘,系明末清初理学布衣张士楷(张若化之子、宰相蔡新的老师)隐居处,古称闪园,周围尚存圆形石墙,有两道石门,是当时张士楷读书会见文人墨客之处。闪门寨前也有一座仙祖庙,题有石刻:盘回丹岭顽仙洞,峭立青天大隐屏。

古致历史文化厚重,人才辈出。改革开放后,张氏年轻族人响应时代召唤,陆续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去发展,仅余一些老人在此安度时光。偶尔像我们这种闲云野鹤,为古老村庄留下匆匆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漳浦   崇祯   桃源   东海   山房   自然村   天启   人才辈出   乡民   黄道   举人   明末   进士   石刻   山村   仙境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