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奶引:16岁时因长得太美出现在1元纸币上,如今怎样了?

俊男美女盛行的今天,有人敢自信自己的美貌,配得上拓印在人民币上吗?无巧不成书,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位足不出户的美丽侗族姑娘,因缘际会成了第四套人民币一元面值上的头像,从此名声大噪,举国皆知。

这个小姑娘究竟有多漂亮,怎么就成了人民币头像,她现在生活怎么样?我们一起来揭晓她的奇遇人生!

01 村花石奶引巧遇画坛全才侯一民

1961年,在贵州从江县庆云乡寨锦村七组,一名女婴呱呱坠地,但迎接她的是满面愁容的父母。

六十年代,贵州省还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在这里,男孩子才是主要劳动力。

房门内,刚刚闯过鬼门关的母亲,拼着一口气,沙哑地问接生婆:“男孩,还是女孩?”接生婆见得多了,也知道父母的心思,便平平地回答了一句:“女孩”。

母亲的眼神黯淡了一些,但还是让接生婆把孩子抱给她看看。刚出生的孩子,面上还是皱巴巴的,完全看不出长大后会是个美貌惊人的女孩。

母亲看着这个孩子,虽然可惜不是个男孩,但初为人母,看见自己的骨肉至亲,还是升起几分初为人母的怜惜之情。

她用温柔的目光包裹着孩子,强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就疲惫地沉沉睡去。

房门外,刚刚当了父亲的男人,听说是女孩,沉默地叹口气。转而又面带笑容,进入房内。抱过已经清理、包裹好的孩子,坐在妻子的身边。

看着妻子苍白又漂亮的面庞,心里很是心疼。暗自下定决心要多干活,不让母女俩跟着他过苦日子。

村里的生活,枯燥乏味,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夜深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就这样,小女孩在艰苦但和睦的家里渐渐长大,她也有了自己的名字,石奶引。

五官长开后,石奶引面容精致,像是被女娲特意雕刻过的一样。她留着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鼻子挺拔,眼睛明亮。

性子也活泼开朗,遇到人时,还没说话,就先笑颜相对,甚是惹人喜爱。很快寨锦村石奶引美貌的名声传播开来,寨锦村的村民也纷纷表示她是寨里的“一枝花”。

不过,石奶引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美貌而沾沾自喜。随着她长大,家里又添加了新的成员,她多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她早早地学会了做家务,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

又因为家里的经济实在困难,常常陷入吃不饱饭的窘境。石奶引早早开始学习织布、染布、刺绣,她心灵手巧,思维灵活。

几经研究和试错后,经她手的布料,不论质量,颜色还是款式都挑不出错。

所以,十五六岁时,她织的布料已经可以拿去集市上出售了。出售得来的钱,她通通拿来补贴家用,虽然不多,但也减轻了不少负担,家里慢慢地也过上了不用饿肚子的生活。

父母也以她为傲,常说她“虽是女孩,但像男孩一样承担起了家庭重担,是个好孩子。”

石奶引的手艺跟她的美貌一样传播开来,村里其他的姐妹羡慕她的好手艺,来找她学习,她也不藏私,悉心教授。因此,她在村里的人缘很好,走到哪里都有一帮小姐妹跟着。

这天,16岁的石奶引和往常一样,与一帮姐妹上集市售卖织好的布料,因为手艺精湛,布料很快就卖完了。

看天色还早,石奶引就和小姐妹们逛起了集市。正值青春靓丽,亮晶晶的饰品对小女生有十足吸引力。女孩们嬉笑着,纷纷簇拥着石奶引到首饰处围观。

石奶引虽然在赚钱,但很少给自己买东西。不过,虽然穿着质朴,但不妨碍石奶引如鹤立鸡群一样,在人群之中脱颖而出,艳压群芳。

正在石奶引欣赏着各式各样的漂亮首饰时,这幅景象也落入了旁边一个有心之人眼里。

这人叫侯一民,是大画家徐悲鸿的弟子。

他本人画功也非常出色,被誉为“画坛全才”,擅长各种画画,比如油画、漫画、壁画等等。他有多幅作品,被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

而这次,他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是有要事在身的。1978年,中央决定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盛名在外的侯一民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人民币”的邀约。

候一民想也没想就接受了这个重任。

为了寻找设计灵感,侯一民跋山涉水,来到了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贵州黔南州。一路上,他见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风采、生活样貌以及各色美女,但一直未曾心动过。

直到在从江县庆云乡的集市上,看到美丽动人的侗族姑娘石奶引后,灵感突然迸发,他知道他找到了自己心中设想人物。

候一鸣立刻上前,轻轻拍了下石奶引的肩。石奶引转过头来,看到这个陌生的男子,有些不知所措。不过还是友好地说:“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

侯一鸣一身正气,非常有亲和力。他指了指自己的画板,对石奶引说:“美丽的姑娘,我是个画家,今天看到你,觉得好美,我可以为你画幅肖像图吗?”

旁边的姑娘们纷纷笑了起来,并起哄道:“好呀,好呀”“答应他”“这是我们村里最美的姑娘”……

石奶引羞红了脸,不过还是轻声说道:“好的,要怎么画?”

侯一民指着旁边一块人少的空地,说:“你站在那里,侧面站着不动就好。”等石奶引依言站好后,候一民架起画板就开始专心致志地画起来。

其他姑娘见状,便先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侯一民画功深厚,不等集市收市,就画好了。画像上,姑娘侧面站着,面容庄严,美丽大方,后来人们纷纷称之为“天仙脸”。

不过,石奶引本人倒是没什么感觉。画好后,候一民和石奶引简单说了几句就告别了。

石奶引也没把这个插曲放在心上,很快去找到了小姐妹,几人八卦几句后,就有说有笑地回去了。不久,这事情就被石奶引忘记了。她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

02 生活窘迫“联姻”扬州大学教授

1987年,第四套人民币正式发行。面值一元的纸币上,清晰印着石奶引的肖像。随着人民币的流通,不久这个纸币传到了石奶引的家乡。

村民看着上面的肖像,越看越眼熟。渐渐地,有不少人去问石奶引,“人民币上面的头像是不是你?”石奶引并未当真,只当是长得像被人们认错了。

但随着问的人越来越多,她开始拿着一元的人民币细细观看。这一看,才发现这确实是少年时的自己。她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会被印在钱上?

直到和当年的小姐妹碰到,聊天的过程中,才恍然记起曾经年少时,有个人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图,当时那画正是如今纸币上的模样。

人民币上的漂亮姑娘真人出现后,不少记者纷纷来采访。这时才发现,石奶引已经结婚成家,她嫁到了隔壁佰你村,并且有了孩子。

与人民币上年轻漂亮的姑娘相比,此乃石奶引已经面貌大变。

她的面容有了风霜和皱纹,因为夫家姊妹多,她嫁过去后,一心帮衬丈夫的弟妹,自己也有了一双儿女。

生活的磨难让她不再美丽,她的手指变得粗黑,这是因为长时间的织布、染布造成的。不过,生活没有改变她勤劳善良的本性。

她依旧如年少时一样,勤勤恳恳地照顾着家里,拉扯着一家老小。看到石奶引的现状后,不少人甚是唏嘘。

但石奶引本人,对她的头像被印在了人民币上的事情,表现得十分平静。等记者走后,她依旧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地干活种地、养家糊口,和丈夫一起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从不因为自己名声在外,就心高气傲。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人民币上的女孩没有人民币”这件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石奶引一家生活清贫,整个当地都生活困难,产业单一。这个现状被政府知道了,有相关政策政府开始积极和从江县对接、宣传。

随着全国大规模开展扶贫脱困工作,贫穷的庆云镇便一直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不过,石奶引一家生活改善的真正转机,却在数十年以后了。

2017年5月,扬州大学的凌裕平教授来到了庆云镇考察油茶园。当时大部分地方已经完成了脱贫工作,但庆云镇还有四分之一的农家户未完成脱贫。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陪凌教授一起参观油茶园时,说起了当地的民风民貌和生活现状。

工作人员说:“虽然庆云镇只是一个小镇,但这里的油茶园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除了油茶园,我们这里还出了一个‘人民币女孩’,1元纸币上的侗族姑娘就在我们庆云镇。”

凌教授知道后十分吃惊,原来庆云镇竟然是“人民币女孩”的家乡。当即细细了解了“人民币女孩”的情况,才得知她家也未曾脱贫。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凌教授特地去了石奶引的家中查看。

石奶引家里面就两个老人,带着两个小孩儿生活。居住简陋,生活朴素,和她的“人民币女孩”的名声,一点也不相符合。

沟通之后得知石奶引的一双儿女皆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家里所有的收入来源就是几亩梯田。

每年水稻成熟之后,除了自己家里留着吃的,剩下的都拿出来卖掉。因此得到一点钱,用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全家的收入就指着梯田上的一亩三分地,‘人民币女孩’竟然生活困难。”凌裕平感叹道。

凌裕平决定“千里联姻”,在石奶引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宁教授在考察过石奶引家的水稻田后,对石奶引建议道:“你家里的水稻田,除了种稻子,还可以养一些水产品,比如黄鳝或者泥鳅之类的,来增加收入。”

石奶引听后,提出自己的困惑。

“稻田里养黄鳝、泥鳅是可以,但能批量养殖吗?去哪里买幼仔?成活率不知道怎么样?会不会影响水稻的收成?养殖后,往哪里卖呢?”

对于石奶引一连串的问题,凌裕平不仅没有不耐烦,反而对其大加赞赏。表示不愧是“人民币女孩”,接受新知识快,考虑周到。

随后,也对石奶引的问题一一作答,表示技术和销售渠道都不成问题。技术上会亲自指导,销售渠道也会联系好。

年底,凌裕平联系给石奶引家送来泥鳅,然后亲自来到泥鳅养殖田,仔细地向石奶引讲解养殖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

石奶引非常感谢宁裕平的耐心指导,还特地做了当地特产——油茶来招待凌裕平。在田地里工作时,也招呼着自己的孙子给凌教授送水。

等到石奶引家的泥鳅养殖渐渐做起来后,凌裕平又带来了一些经济作物,黄桃、柑橘之类的,手把手指导着,引种在石奶引家附近。

石奶引拿出当年研究刺绣的精神,努力学习新知识。不仅一个人学习,她还鼓励全家人一起学习动手。

“从来不知道种果树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前我们家的果树,都是让它自生自长的。”休息时候,石奶引禁不住感慨道。

看到石奶引一家养泥鳅、种果树,生活搞得风生水起,其他的村民看见后也十分羡慕。有不懂的,也跑来请教凌裕平。对此,凌裕平从不吝啬,任何问题都悉心指导。

他知道,要改变村子整体贫困现状,就必须有足够多的村民觉醒思想,用新作物、新耕种方式代替旧农作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进一步让村民们可以掌握更实在的技术。凌裕平还联系了扬州大学,为当地送来了许多农作物生产指导类书籍,在村里弄了个免费阅读平台。

村民们闲暇下来后,就会来看看这些书,都表示“长见识了”“受益匪浅”。

在凌裕平的用心帮扶,以及当地政府和扬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从江县很快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03 乡村振兴生活富足只盼儿孙平安

现如今,石奶引本人已经62岁了。石奶引一双儿女早已成家,大女儿38岁,二儿子36岁。

石奶引的一双儿女当初读完初中,就去外地打工了。随着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他们在外地打工也不再担心家里。农忙时节,常常回家帮忙。

还把自己的孩子也放在家里,由奶奶石奶引照顾,现在正是孩子上小学的年纪。

石奶引一家住在新建的砖瓦房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且在凌裕平的帮助下,每年的水产品和果树都能给石奶引一家带来接近两万块钱的收入。

而且还有些新的作物也正在成长中。回收成本,赚取收入也指日可待。

石奶引在八十年代,因为文化扫盲运动认识了几个字。但年龄越大,越觉得知识改变命运,所以经常跟孙子一起学习文化知识。

石奶引还与时俱进地用起了智能手机。同时,也经常和老伴一起去田间地头,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查看果树的育苗进展。

每年隆冬时节,凌裕平都会通过微信,和远在贵州的石奶引了解她家及当地的养殖、种植情况。有任何问题,凌裕平也都会积极帮忙解决。

石奶引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石奶引也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儿孙平安喜乐就好。

虽然石奶引作为“人民币女孩”,少女时代的风华绝貌已经消失不见,但她的勤劳善良、努力好学的精神依旧还在。

如今,村里的人开始脱贫致富,走入新生活,迈入小康社会。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石奶引也功不可没。

作为举国皆知的“人民币女孩”,石奶引的名声并未直接给她带来轻松富裕的生活。

但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个普通人,石奶引的一生,正是少数民族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缩影。

她的一生,从青春年少到容颜老去,从生活贫困到富足安康,正是我国少数民族顺应时代的号召,奔向新生活的进程。

也正因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心,我们国家才能一起迈入了新时代新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石奶引等人不畏困难、勤奋好学、踏实肯干的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

参考信源

1.徐悲鸿弟子侯一民:两次设计人民币

2.“千里联姻”让“人民币女孩”脱贫 中国科学报 2020年12月15日 第003版

3.一不留神成“名人” 贵州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庆云   侗族   从江县   油茶   泥鳅   纸币   果树   少数民族   集市   村里   家里   姑娘   教授   人民币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