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专家”再少些,“权威解读”再多些

□周梓涵(南京师范大学)

还未“阳”怎么预防?怎么买到合适的药?怎么合理吃药?“阳”了以后饮食上怎么注意?家里有孕妇、老人和孩子

到底该信什么?部分民众决定跟着专家走,不料仍然落入谣言的陷阱。一段朋友圈疯转的“张文宏医生”录音被证实是伪造的,该录音中不仅有与张文宏医生以往观点相违背的建议,甚至还有“带货”嫌疑,鼓励大家去“熏艾煮白醋”。假冒知名医学专家,利用大众关切趁机推销产品,企图发“国难财”,不仅散播虚假信息愚弄大众,还会降低大众对真正医学界权威人士的信任程度,阻碍真实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到网络信息环境,此类行为必将得到严惩。

除了以“谋利”为目的的恶劣行径,部分博主为蹭热度,转载甚至洗稿其他文章时不经核实,随便冠以“专家”名头,亦造成网上“不明专家”泛滥。网友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往往不会去核实博主口中的“专家”是否确有其人,看到多个博主有类似的建议,甚至会照做并转载,造成了谣言的传播扩散。博主从中收获了热度,“专家”一词更是成为骗取信任的“万金油”。

民众上网获取信息,原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对策,却在各路专家的海量信息中感到晕头转向,最终一无所获,甚至对网络空间产生

针对网络“不明专家”频出的乱象,主流媒体应履行其社会职能,利用群众信任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多平台及时发布“权威解读”,一次性回应大众关切,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增补。

“权威解读”的发布有两个切忌。其一,应避免“前后不一”的情况,尽量选取权威专家在公开场合所发表的言论,

其二,应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避免术语堆砌、找不着重点。部分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权威解读”时,直接截图文字版,以一秒一张的速度

“辟谣速度赶不上谣言传播速度”在近期尤为明显,耸人听闻的不实消息疯狂传播,权威辟谣无人问津,网络信息环境面临重大挑战。笔者认为,除了主流媒体做好事实核查,发布“权威解读”,从根本上还应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培养起大众审慎甄别、谨慎转发的习惯,掐断“谣言”蔓生的介质;鼓励大众比对多方消息源,多参考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布,让真实可信的消息被更多人看到。同时,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网络上的发言也应多加思考,切勿为博眼球、带货做出有违良知、威胁他人生命安全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南京师范大学   病急乱投医   权威   专家   大众   关切   谣言   热度   民众   主流   速度   消息   媒体   网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