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一代新企业家?

谁能接任鲁冠球、张瑞敏、柳传志、马云、吴亚军等优秀企业家衣钵,通过个人声望、个人价值、经营实践哲学,以鼓励、影响当今的企业创业者群体?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来源/公众号

疾病、死亡、退休、退出——随着前代企业家们用这四种方式,离开由他们打造的企业帝国之后,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换代,成为一个严峻且焦虑的课题。

谁能接任鲁冠球、张瑞敏、柳传志、马云、吴亚军等优秀企业家衣钵,通过个人声望、个人价值、经营实践哲学,以鼓励、影响当今的企业创业者群体?

我们突然失去了“偶像”。我们为什么需要新一代具有声望的企业家呢?

因为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按照“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的创新理论,企业家从事“创新性破坏”有利于保障经济周期的积极循环。

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企业家现实作用:第一是经济层面,第二是个人价值实现。

从经济层面角度。熊彼特认为,创新(企业家驱动技术、管理、商业等方面的创新)引起模仿,而模仿又打破垄断,并刺激了社会大规模的投资,由此引发经济繁荣,其后,当创新扩展到规模企业群体之后,盈利机会则会趋于消失,经济开始衰退,此时期待新的创新行为出现。

这就意味着,企业家在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一直在扮演重要的力量。在整个过程中,也许要一代企业家完成,又也许要两代企业家完成。

从目前阶段来看,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完成了一次经济周期中的重大创新、推动使命,现在的问题是,在进入第二次经济周期的后半段,有没有新的“声望型”企业家出现?

这就需要谈到企业家的个人价值问题。和投机商人不同,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个人致富充其量仅是其部分目的,而最突出的动机来于“个人实现”的心理,即“企业家精神”。

自1911年发表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算起,熊彼特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对所谓“企业家精神”提出了三个能力课题:其一、预测能力;其二、组织能力;其三、说服能力。这三种能力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家领导力非常相似。

以三种能力,我们再来比对张瑞敏、柳传志、马云等一批前代企业家。

在预测能力方面,均展现出“能抓住眼前机会,挖掘市场中存在的潜在利润”的能力;

在组织能力方面,均具有“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并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能力;

在说服能力方面,均能做到“让团队心悦诚服,使团队相信执行其个人计划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促使资本机构提供资金,实现生产方式新组合”。

在当下“无科技,不企业”的营商环境之下,大量科技型企业迭出,而且相比前代企业更有机会获得成长空间,但是回到企业的经营本质,首先需要的是自身企业盈利,其次是给行业带来贡献,再次是能够影响企业界环境,当今的创业者需要向前代企业家们学习,并超越前代企业家,尽快产生出一批中国经济急需的新企业家。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前代   企业家   组合   声望   创业者   群体   能力   价值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