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做什么?4个月,他“减”了250kg

250kg,约等于500多个国际足联要求的标准足球重量。放在运动场上,足以堆成一座小山。

不经意间,在00后大学生刘达曦的手机里,已经积攒了这么多重量。只不过这个重量指的不是足球,而是“碳积分”。

从小爱踢足球的他发现,今年夏天的杭州,已经不能踢足球了,高温“剥夺”他走上绿茵场的乐趣,这让他决心做点什么。“我希望我做的事可以让环境变得更好,让今年夏天杭州40多度的高温不再出现。”刘达曦提起自己攒碳积分的初衷时,这样说。

“如果一件事情,并没有带来什么损害,但是会给社会带来好处,那就不妨当这是一件好事,对吧?”刘达曦这样看待他自己做的事。

刘达曦朴素价值观的背后,是当下全球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伴之还在迷雾中探索的道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个体如何与这个庞大议题有效链接。

正如“沙滩边执着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的故事,坚持与积累也能让改变世界成为可能,这或许是公众层面回应低碳议题的一种探索。

随手减碳,吃穿住行无门槛

12月20日清晨,在杭州师范大学读书的刘达曦如往常一般七点钟起床,骑着校园内的共享单车去操场锻炼。骑行结束后,他拍下一张自己骑车的照片,上传到“88碳账户”里,给账户增加了8.8g的碳积分。

上完课在中午回到宿舍后,刘达曦用饿了么点了外卖,并选择“无需餐具”,又有了52.7g的碳积分。如果是在夏天,他还会上传一张宿舍空调26度的照片,这样又可以增加8.8g碳积分。

作为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刘达曦还会在饭后刷刷闲鱼,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显卡上架,顺便再看看自己挂上去的设备有没有人询问。这些交易都会实实在在地化作碳积分进入他的账户。

如若外出,刘达曦用高德导航选择“公交”进行规划路线,也能获得高德的相应碳积分。

收到快递提醒,刘达曦前往校园驿站,取出快递后,他将快递盒放入菜鸟驿站的回收箱里。

刘达曦的小小举动,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意义深远。

由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学术期刊发文显示,我国家庭生活消费所引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2%。

但目前,碳排放核算、碳市场交易等减碳行动,大都在企业层面进行。“消费者端的减碳,一是单个消费者减碳额度小;二是消费者群体分散而又数量众多,个体碳减排存在统计难、度量难、认定难等问题;三是消费者减排最终取决于其绿色低碳行为,而绿色低碳行为的形成需要长期培育,短期约束性和激励型的措施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吴大磊这样向南都记者描述消费者端的减碳在大众处尚未引起重视的原因。

埃森哲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者洞察》显示,有4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或包装支付溢价。这说明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理性、可持续的消费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88碳账户中列明了普通消费者可轻松参与减碳的各种场景。

刘达曦每次的减碳行为,只能积累下几克、几十克的碳积分,但这部分的减碳并不是毫无意义。“对于单个消费者而言确实是小额的,减排量虽小,意义却大。”吴大磊告诉南都记者,消费者是生活碳减排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促进消费者减碳,最关键的是要培育消费者长期可持续的绿色低碳行为,这在生活碳减排领域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在吴大磊看来,消费者端的减碳在当下,主要难点在于存在消费者减碳统计难、度量难、认定难等问题;此外,绿色消费市场尚不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不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不足,部分绿色低碳产品没有价格优势,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在观念上,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尚未形成,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和释放;绿色低碳消费的渠道仍然单一。

轻松减碳背后不轻松的计量

吴大磊提到的几个问题,在阿里巴巴结合自身平台优势后,有了解法。

今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了首个覆盖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88碳账户”,涵盖用户吃、穿、用等生活场景,并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在“88碳账户”频道页上,低碳友好品牌、低碳标杆商品、低碳包装代表商品均有专门呈现。

刘达曦就是在今年8月,通过学校青协社团的宣传开始使用88碳账户。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通过每笔几克、几十克的增长,刘达曦已经攒到了超过250kg的碳积分。

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总经理杨灵叶介绍,88碳账户的理念就是要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可以做到随手减碳,此外还利用了阿里巴巴覆盖多场景的数字平台优势,“我们有相对数字化比较好的生活场景,包括消费、出行、二手、外卖还有物流等。数字化是用户做减碳的前置条件,有数字化你才能真正计量出来。”

对于消费者端减碳的最大难点,“统计难、度量难、认定难”的问题,杨灵叶告诉南都记者,阿里巴巴邀请碳排放领域的方法学开发机构,如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对消费者参与的生态减碳做测算,并在2022年2月成立阿里巴巴碳中和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了菜鸟、饿了么、天猫、闲鱼等多个场景的减碳项目方法学。

今年8月,阿里巴巴还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联合发布《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该报告针对阿里巴巴生态减碳给出了明晰的概念、原则与方法,进一步确保生态减排量贡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今年3月30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资环分院联合阿里巴巴等公司参与起草的17项绿色低碳团体标准发布,并逐步在阿里平台上推行。

也就是说,00后大学生刘达曦选择的一份无餐具外卖,一次闲鱼回收,阿里正竭尽所能给出接近真实、准确的碳排放量,尽管这很难。

但这值得。

杨灵叶认为,消费者端的减碳和生产端的减碳是正向咬合、双轮驱动,“消费者减碳的需求,会进一步激励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低碳商品和低碳服务;而企业侧提供更优质的低碳商品、低碳服务,天然地也会帮助消费者做到更低碳的生活。”

吴大磊也表示,生产侧减碳和消费侧减碳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只有不断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才能给广大消费者提供选择,从而刺激绿色低碳消费。另一方面,只有消费者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高,绿色低碳消费行为的有效形成,才能通过市场需求影响企业生产决策,倒逼企业积极采纳绿色低碳技术,生产更多绿色低碳产品。”

每个人都有减碳意愿,只是没被挖掘和激励。

未来,杨灵叶希望能够在88碳账户的产品架构上进行调整,以便用户和企业去挖掘更多减碳的场景。曾经杨灵叶就在平台上收到用户反馈,有户外露营爱好者希望能够把露营中电力使用、垃圾回收等这些方向的场景计量也纳入进来,这给了杨灵叶启发,“这个方向会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化的参与者经济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中国愿意践行低碳理念的人群并不少,只是尚未被挖掘,或者没有一个合适的激励机制。像刘达曦这样的88碳账户忠实用户,早在使用88碳账户之前,就已经在很多场景中不知不觉开始减碳。他和室友会有意识地收集外卖纸箱,通过学校的公益活动卖出去;每年上新课程需要买书的时候,他和同学也会试图首先找学长学姐买二手教材。

“我以前就在宿舍准备了餐具,那时候是为了防止外卖商家忘记给我餐具。以前是被动减碳,现在是我主动做这件事。”在刘达曦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室友都和他一样,在点外卖的时候自备餐具,“这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麻烦,吃完以后用热水冲下就能洗干净。”

88碳账户率先轻叩了他们的大门。杨灵叶认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有与自然为善的传统,只要有低门槛的使用方式与合理的激励机制,就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公众参与低碳的热情。

手机淘宝搜索“88碳账户”,即可轻松参与减碳。

刘达曦影响了身边至少六七个人和他一起使用88碳账户,但他认为真实数据可能远比这个数字要多,“我经常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提到这个,也许不经意间就有人受到我的影响了呢?那些被我影响的人,也许会去影响更多的人呢?”

目前,在消费者端的减碳上,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规范,但在广州冰川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保佶看来,不能什么都等到规范出来,“这是领时代之先的益事,以后对其他企业和平台也有借鉴作用。”

吴大磊也提到,“88碳账户是促进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碳减排的有益尝试,其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侧碳减排,更重要的是提升广大消费者碳减排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低碳认知和低碳行为意愿,从而有利于培育消费者长期可持续的绿色低碳行为。”

但同样,在吴大磊看来,加强消费者端的减碳需要低碳绿色产品的生产方、消费方和政府三方共同发力,“生产方要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提供多样化、具有价格优势的绿色低碳产品,增强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力度。消费方应不断提升自身绿色低碳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绿色低碳消费。政府应着力完善绿色市场消费体系,搭建消费者参与碳减排的多元化渠道,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出台更多绿色产品认证和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措施。”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刘达曦会继续践行着绿色消费的价值观,“如果一件事情,并没有带来什么损害,但是会给社会带来好处,那就不妨当这是一件好事。我做了,有可能就可以让杭州四十多度的高温不再出现,对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汪陈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菜鸟   阿里巴巴   杭州   可持续   参与者   外卖   餐具   中国   账户   气候   场景   消费者   积分   用户   全球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