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事不举,时短迅速,诸邪阻滞的结果,一方化湿祛瘀解郁,1月愈

阳事不举的发病并非单一病理因素,通常由多复杂病理因素交织所致。其中,正气虚损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实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本病正虚主要涉及心脾亏虚,命门火衰,心主血脉,脾主统血,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养,肾虚精亏,真阳衰微,则宗筋无以作强。


本病邪实主要包括“郁”“瘀”“湿”“痰”四个方面相互掺杂,诸邪实阻滞,血不达宗筋,则宗筋失养,无以作强。

1、瘀

临床常见瘀证,忍精不泄,精停气滞血瘀,或气机失常,气虚血滞,血液运行障碍,脉络瘀阻,不能荣于宗筋,气血不能荣于阴器而作痿。


临床表现:阳事不起、起而不坚,会阴发胀,胸肋胀痛或刺痛,面色灰黯,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细涩。

2、郁

肝主筋,绕阴器而行,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不达宗筋,则宗筋不聚。肝主疏泄,主司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而情志抑郁则是导致精神性不举的关键病机。


临床表现: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嗳气时作,纳谷不馨,沉默寡言,舌红、苔薄白,脉弦。

3、湿

肝气郁滞日久疏泄失常,气滞水停,聚而成湿,由于此乃慢性病,湿于体内郁而化热,形成湿热,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导致宗筋失于阳气的濡养,而发为不举。


临床表现:宗筋痿软,阴囊潮湿,瘙痒腥臭,下肢困重,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痛,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

痰证的产生机理有三:一为感受热邪,邪热入里,炼液成痰;二为脾胃素虚,脾失健运,痰饮形成;三为气滞痰凝,水液输布代谢障碍。


痰饮停于体内,下侵阴器,痰浊中阻,困顿宗筋,宗筋失养,则宗筋无以作强。


临床表现:阳事不举,举而不坚,头重如裹,肢体倦怠,胸闷或时吐痰涎,纳减,多寐,舌胖、苔薄白腻或浊腻,脉滑。

我的一位患者蒋先生,33岁,自述阳事不举、一触即泄7年,且伴少腹下及阴部隐痛,腰间痛。


因得此疾病,患者心情抑郁,胸肋胀痛,会阴发胀,面色灰黯,舌质紫黯、苔黄腻,脉沉细滑。


辩证:肾阳不足,气滞血瘀

治法:温补肾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拟方:北柴胡、炒苍术、黄柏、生薏苡仁、桑寄生、菟丝子、山萸肉、仙灵脾、韭菜子、巴戟天、生地、元胡、知母


服药7剂后,患者自述功能好转,少腹下及阴部隐痛,腰间痛均大减,心情开朗,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继服原方14剂,患者自述基本能进行正常夫妻生活,诸疼痛症状愈。

初诊时,患者主要有“郁”“瘀”“痰”“湿”四种病理因素。郁在于患者心情抑郁,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血不达于宗筋,则宗筋无所聚。


“痰”“湿”主要体现在苔黄腻,脉沉细滑,瘀在体内,瘀阻于宗筋,气血不通,宗筋难聚,疲软无力。


在治疗上应遵循“补虚”“祛瘀”“解郁”三大治疗原则,同时也应“化湿”,重在补虚扶正,兼以祛邪。

从选方用药上看,重用温补肾阳之桑寄生、巴戟天、韭菜子、仙灵脾,辅以生地、元胡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助以北柴胡疏肝行气解郁。


兼以苍术、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全方中体现了治疗肾阳不足之右归丸,疏肝行气解郁之柴胡疏肝散,清热利湿之四妙散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黄柏   韭菜子   桑寄生   巴戟天   柴胡   气血   病理   临床表现   抑郁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