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33名基层党(工)委书记“赶考”,破题答卷干劲足

“这里的商品有钱都买不到,要用文明积分兑换。”一早,高州市荷塘镇那窎村积分超市里热闹非凡,村民徐国平一边精心挑选着心仪的礼品,一边骄傲地说。

“为了攒积分,集体的事大家都争着做、抢着干。”那窎村村民、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杨姨表示,自从村里推行积分制,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创建、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把“村里事”当成了“家里事”,干劲十足。

在高州市荷塘镇,像这样的积分超市有13个,分布在各村(居)。这是荷塘镇党委推行积分制管理成效的生动体现,也是高州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揭榜领题”活动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高州市组织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揭榜领题”活动,通过“出题、领题、破题、结题”四步走,以项目化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高州33个基层党(工)委书记变身“考生”,提笔答卷,主动对标各自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项目库中申报认领书记项目33个。

各党(工)委书记坚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科学制定项目“策划书”、绘好“施工图”、列好“时间表”,推动高州党建工作点上出精品、线上出典型、面上出经验、整体出成效。

第85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治理为本

“集体事”成为“家家事”

“全靠九叔一个月以来不懈的努力,我们出入才能这么方便!”近日,高州市东岸镇一条因界线纠纷成了“断头路”的村小道,在九叔的调解下终于重新开通,附近村民再也不用绕远道,大家纷纷为九叔点赞。

九叔是一名当了22年村支书的退役军人,今年5月,他接受东岸镇调委会正式聘请,成为东岸镇综治中心调解员,并成立“老党员调解工作室”,组建一支专门为群众解决麻烦事、棘手事专职调解队伍。

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就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力量。而在农村老党员占比大,是引领基层治理最末端、最有效的力量。如何将老党员的威望优势、经验优势转化为化解矛盾纠纷优势,是基层治理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书记们聚焦问题找答案。东岸镇、南塘镇等纷纷提出,以实施“微调解”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打造老党员微调解工作室,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平山镇开展“民情大走访,党员微服务”活动。

南塘镇党委成立“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室”,选聘威望高、公信力强的老党员进驻,采用流动与联动相结合的调解模式,一个个老矛盾、小纠纷在小圆桌、宽板凳上得到调解,邻里乡亲关系更融洽,更团结。

“我们还让老党员与年轻村干部结对,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银龄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和治理能力提升两不误。”南塘镇党委书记余敏祥介绍,截至目前,南塘镇共成立15个“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室”,有182名调解员,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62件,调解成功157件,调解成功率96.9%。

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是关键。如何调动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的积极性?如何改变“干部埋头搞,村民站着看”的现象?高州市在“微积分”上有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石仔岭街道、荷塘镇、潭头镇等党(工)委把积分制管理作为今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主动应变、创新求变,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上探索新路径。开发“乡村积分平台”APP、“荷塘镇乡村治理微积分”小程序,发放“积分存折”,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打造积分兑换超市,鼓励村民以治理换积分,以积分换商品,小积分成就乡村治理“大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石仔岭街道党(工)委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违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与积分制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全民清洁日”“逢5集中劳动日”。今年5月以来,全街道组织群众1万多人次,消除环境整治黑点220多个,充分发挥了“小积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通过他们带动家人邻里参与到社区治理,将会是一股推动社区自治共治工作的强大力量。高州市委教育工委组建社区红领巾“小先生”队伍,发挥“小先生”的优势特长和家长智囊团的资源优势,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治,架起“小手拉大手”的桥梁。目前,“小先生”已经参与25项社区治理工作,筑牢社区自治根基。

书记们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一个个新点子落地成效。在高州,从老党员到热心村民甚至中小学生都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力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显著提高。

服务为上

从“简单粗放”到“精准施策”

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精细化、差异化、人性化服务,才能实现“微服务”撬动社区基层“大治理”。

可现实是社区人员流动大,精细化管理难,居民有需求向谁反映?遇到问题找谁来处理?能否实现“一键下单、心愿即达”?山美街道党工委以优化“微服务”为切口,创新实施“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网格员跟单、办结晒单”模式的“微心愿”,为群众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潭头镇建立“积分超市”,凭“积分存折”用积分兑换商品。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扫码反映垃圾转运不及时问题,想不到半小时内就有社区工作人员把垃圾转运走,并向我进行了反馈。”山美街道城东社区黄先生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山美街道城东社区党支部建立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运行模式,将征集到的居民“微心愿”,与“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意向“供给清单”按类别进行对接,形成“心愿清单”,精准派发给党员,排水管导致道路不平、工地施工扰民等一批问题“码”上得到解决。

试点探路,区域铺开。在城东社区的有效实践后,高州在49个社区全面推广“微心愿”活动,实现社区全覆盖。目前,累计收集“微心愿”1975条,办结“晒单”1955条,心愿办结率达98.99%。

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平山镇党委聚焦民生破难题,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微服务”撬动大民生。推动重心下沉,探索建立由1个党委、28个党支部、N个党员志愿者构成的“1+28+N”党建服务组织架构,全面开展“民情大走访,党员微服务”主题实践活动。

“以前村民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不可开交。现在村民之间约定的事情,用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群众纷纷称赞平山镇党委推出的法律服务“留声机”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法律志愿服务队累计接受“留声机”志愿服务咨询200多人次。

红领巾变身社区治理

高州市根子镇种植有7万亩荔枝,今年荔枝产量达到4万吨,荔枝产业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做好荔农服务工作至关重要。根子镇党委聚焦荔农的“急愁难盼”问题,深入推进“我为荔农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荔事有我,党员认领”活动。荔枝收获季期间,收集到“急难愁盼”问题60多个,由班子成员认领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稳产保产、提高品质”目标,组织72名党员专业户联合800多名荔枝种植能手,把一节节荔枝种植培训课程送进林间地头。当好荔枝销售员,联合镇内10多家大型企业、合作社、电商大户,以高出市场价1—2元/每斤保底收购该镇优质荔枝,托起市场底价,帮助荔农实现增收。

“通过书记项目为抓手,各基层党组织对‘服务群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也引发了许多新思考、新实践。”高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续两年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揭榜领题”活动,让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从“简单粗放”到“精准施策”转变,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发展为要

“难点堵点”变“亮点靓点”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2022年高州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中,多个镇(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促产业发展实招、硬招层出不穷。

深镇镇是广东省生态示范镇,也是茂名地区唯一被列为“广东省民宿示范镇”的乡镇。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仙人洞,还有万亩杜鹃、禾雀花基地。能不能充分利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旅游经济增长点?

深镇镇党委通过支部联动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把重点放在打造民宿经济上,激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规范民宿建设标准,优化乡村民宿品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一批精品民宿在青山绿水间绽放光彩。如今,具有深镇特色的民宿已小有名气,吸引了远近的游客纷至沓来。暑假和国庆节期间,更是出现了“一房难求”现象。

根子镇党委开展“荔事有我,党员认领”活动,图为党员电商户指导村中青年直播销售荔枝。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把土地集中流转起来,变分散土地为连片规模开发,盘活“沉睡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是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州市宝光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土地流转,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促土地流转”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土地流转,试点土地托管服务,让“小块田”变“大块田”,老黄牛变“铁牛”。

截至目前,宝光街道程村村农户186户781人参与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托管服务面积370亩。其中,撂荒地复耕150亩,辐射带动整个行政村托管服务面积1735亩,切实解决了“怎么种好地”的问题。而土地租金补偿、农民入股分成及务工收入,有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摸索出了较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走稳走实。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着力解决荔枝丰产不丰收、产业链大而不强的问题,高州市委“两新”党工委创造性地成立全省首个荔枝产业链党委、茂名地区首个产业链党委,推出助“荔”十条,1700多家荔枝产业“两新”组织以及500多名党员带领荔农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荔农富在产业链上。

书记项目就如同一个引子,引发基层党组织书记们对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农村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点燃一个个金点子、新实践。

33名基层党(工)委书记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眼下,2022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揭榜领题”活动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希望基层党(工)委书记要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以更鲜明的工作思路、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有效的工作举措,聚焦重点,守正创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石鼓镇通过党建联动,打造联村共建新发展模式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一线实践

南塘镇

把问题从心坎上化解

“办事效率高”“事情能解决”“公平也公正”“口服心也服”……在高州市南塘镇,提起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室,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银龄党员无疑是引领基层治理最末端、最有效的力量。今年,南塘镇党委建立银龄党员调解室,组建一支支银龄党员调解队伍,打造多功能调解阵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构建南塘镇社会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南塘镇成立村级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工作队15支、银龄党员调解员182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62宗,成功调解157宗,调解成功率96.9%。

镇村事务多、事情杂,小纠纷日积月累成了大麻烦,影响邻里和谐。银龄党员调解队伍往往发挥优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矛盾双方黑脸进门,笑脸出门。

“‘法、理、情、让’四字是我们进行调解工作的原则,我们也希望在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时讲法律、讲道理、有情感、有温度。”银龄党员调解室成员梁德权说。

今年8月,南塘镇大塘笃村李姨与梁叔因为两家田地相邻的排水沟的水口流向问题起了纠纷,二人甚至在激烈的争执中大打出手。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室老党员梁德权、梁田生接到纠纷后,分别向李姨、梁叔,还有周围邻居多方了解事情原委,把双方叫到村里大榕树下,充当“和事佬”,劝说双方。“坐一条板凳说同一家话,每人退一步,有理让三分嘛!”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

“每件案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调解时找到突破口极为重要。只有找对方法,因案施调,才能将一个个‘死结’变成‘活扣’。”梁德权说。银龄党员调解队伍定期针对一些发生时间长、情况复杂、涉及面较广的矛盾,主动介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因案因情因人而调,尽力寻求突破口。

2020年6月,南塘周岸村雨季降雨量特别大,导致南塘恒裕砖厂的污泥外泄,污泥横流严重影响到下游的农作物生长。农民张永坤种植在下游的百香果等农作物大批量损毁,损失惨重。张永坤认为农作物损失,恒裕砖厂应当负一定的责任,但双方各执己见,调解意见分歧较大,无法协商成功。双方就此持续僵持半年。

今年10月,南塘镇组织银龄党员调解队伍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分别做双方思想工作,耐心劝导把双方期望的赔偿金额拉近距离,再召集双方到好心银龄党员调解室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赔偿意见,赔偿金一次性付清后,双方各不追究。

调解过程中,银龄党员调解队伍从事实出发,在调查基础上对双方的说法进行分析。依照法律条款、公序良俗,再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调解结果一定要当事人双方都认可,然后再在调解书上签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群众把问题从心坎上化解,调解才能有实效。”梁德权坦言,因案施调才能让“死结”变“活扣”。

【撰文】邱茜

【通讯员】罗美满 张庆杰 李莹

【作者】 邱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高州   高州市   基层   书记   答卷   干劲   荔枝   产业链   党建   村民   党员   乡村   街道   群众   积分   项目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