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过世,李敏拜托公公,孔从洲当即向中央提出两个请求

孔从洲

前言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李敏哭的不能自已,她的身体本就不好,却还得肩负起处理母亲后事的重任,但是,如何料理后事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李敏没有办法解决,为此,她只能和丈夫孔令华去拜托自己的公公。

孔从洲将儿媳提出的求助放在心上,当即向中央提出了两个请求

孔从洲提出了什么请求,最后有没有实现呢?

小孔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

1946年,时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的孔从洲于河南巩县宣布起义,在这之后, 毛泽东亲自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从洲这边已经表明态度,那么,他家人的安全就得得到安全和保证,随后,地下党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将孔从洲的家属自陕西关中老家接到了陕北解放区。

周恩来

如此一来,孔从洲的次子孔令华也得以到已经解放的石家庄去上学,等北京和平解放后,孔令华的学校也迁到了北京,并改名为“八一学校”。

当时,能够在这所学校里面就读的大多数是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其中自然就包括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敏刚从苏联回来没多久,毛泽东为了让女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便安排她去上学,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个小家伙成为了同窗好友,随着相处的深入,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爱慕之情,从友情上升至爱情,两人都是极为优秀的人,孔令华考中了北京航空学院,而喜好文学的李敏也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两人也因此确定了恋爱关系。

女儿恋爱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一听乐了,女儿长大了,也知道给自己找另一半了,不过,男方是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

为此,毛泽东将女儿叫到跟前询问:“小孔的父亲是谁?现在在哪里工作?”李敏对此一概不清楚,照实回答:“不知道,我没有专门问过,他也没有说过。”毛泽东拧着眉表示不赞同:“那你怎么和他交朋友呢?”李敏倒是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他的父亲应该也是军队干部吧!而且,我是和他交朋友,需要了解他的父母吗?”

毛泽东

毛泽东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和女儿解释:“两家结亲嘛,还是得问问,了解一下情况。”李敏这下子高兴了,父亲对自己的恋爱是支持的。

几天以后,李敏兴冲冲地找到父亲向他报告自己得到的消息,毛泽东这才放下心来,点着头满意道:“小孔的夫妻原来是孔从洲将军,我知道他。”

李敏趁热打铁,眼巴巴地看着父亲:“那你同意吗?”

毛泽东拍了一下椅子:“行,什么时候带小孔见一见?”

父亲对自己的恋爱没有意见,由他们作主就行,李敏这边又去征求妈妈的意见。

对此,贺子珍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说:“你同小孔相爱,打算结婚,我赞成,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婚期能拖后一年,等到你高中毕业后再结婚。我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以前多读一点书,对你今后有好处。结婚以后,生儿育女,杂事很多,你想再读书就难了。”李敏知道母亲为自己着想,同时也觉得母亲说的话有道理,所以将婚事往后推了一年,并决定等1959年再谈婚事。

贺子珍

女儿恋爱的消息毛泽东并没有一个人决定,还和贺子珍商量了一下。

1959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庐山有过一次会面。

他们这次见面并没有怎么聊天,贺子珍见到毛泽东后就止不住的哭泣,最后,毛泽东只能在她稍微平复心情的时候和她说:“娇娇有朋友了,你见过没有?同意不同意?”

贺子珍抬起头说:“我见过了,我满意。他们结婚,你同意了,我也同意。”

毛泽东告诉她,等他这次开完会回去,就给他们两个人举行婚礼。

他们父女俩曾商量过婚事,结果,毛泽东和李敏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很难定出一个日子,当时他们主要考虑到两件事:

第一, 婚礼要在李敏毕业以后举行,毕业前并不会考虑这件事。

李敏、毛主席、孔令华

第二, 毛泽东明确表示,他一定要参加女儿的婚礼,只是,婚礼时间还得看他的工作时间进行安排

李敏听了父亲的话非常感动,同他说:“爸爸,婚礼什么时候进行,就由您来决定和安排好了。”

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前还特意叮嘱了李敏,婚礼一定得等他回来之后再举行,李敏点头答应,然而,毛泽东还是有些不放心,等他去了庐山又给女儿打了两次电话,并说明一定得等他回来以后主持婚礼,从这些中也能看出毛泽东对李敏婚礼的重视。

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

1959年8月下旬,毛泽东从庐山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就将孔令华叫到身边,然后同李敏一块拟定准备邀请的客人名单,与此同时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抓紧时间给李敏筹备婚礼。

毛泽东

8月29日,在中南海颐年堂里面,正在举行一场婚礼,婚礼的主角就是李敏和孔令华,经过几次推延,他们的婚礼终于举行了,也是这一天,孔从洲第一次进入了地中海。

那时,担任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的孔从洲刚好在北京开会,知道他的行程以后,毛泽东早早地就派出秘书将他接到颐年堂,两位亲家见面以后,毛泽东紧紧地握着孔从洲的手说:“今天是两个孩子的婚礼,所以请你来坐一坐,叙叙旧。”随后,毛泽东对着在座的客人们介绍:“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

这次的婚礼,毛泽东拿出400元在丰泽园颐年堂摆了三桌酒席用来宴请来宾,在婚宴之上,毛泽东笑容满面,兴致极高,不停地给大家劝酒,就连他自己都喝了好几盅。

而孔从洲虽然在这之前就知道儿子要结婚,不过并不知晓具体的时间,所以这次出席婚礼比较仓促,也就没有来得及给刚见面的儿媳妇准备见面礼,当他见到李敏后,从身上掏了半晌,掏出了70元,送给李敏,表达自己的祝贺。

李敏结婚合照

在婚礼上,毛泽东拉着李敏和孔令华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已经成家了,长大了,可以自立了,我祝福你们相处好,学习好和工作好。”李敏眼角含着泪花不停的点头,用一种敬爱的目光看望着他,她一定不会辜负爸爸的期望,

婚宴过后,毛泽东将客人们送走,然后留下孔令华在他的书房里面谈话,跟在身边的是毛泽东的表兄王季范,当他们谈到孔从洲的工作时,心中备受意外,他一直以为能够成为毛泽东亲家的孔从洲应该是个红军将领,着实没想到他竟然会是国民党杨虎城部队的。

说到这个,毛泽东向王季范介绍,孔从洲还曾参加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前,孔从洲任杨虎城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就在事变的前一晚,杨虎城召见了孔从洲,两人前往密室相谈,随后,杨虎城将捉拿蒋介石的计划第一个告诉了孔从洲。

孔从洲

孔从洲看见杨虎城闭目思考,心中也在暗自思忖,他一定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和自己说。果不其然,杨虎城开口了,他神情严肃地说道:“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危亡,坚持内战……与张汉卿多次向蒋痛陈抗日,面谏、苦谏、哭谏,他都不听,还斥责我们。不得已,只有采取——兵谏。”

杨虎城说:“我和张学良将军决定把他抓起来,逼他抗日。他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就决不放他。今晚就动手,你的意见怎样?”

乍一听要捉蒋介石,孔从洲也被狠狠地吓了一跳,然后很快变得很兴奋,他说“坚决执行指示,一切听从命令”。杨虎城问:“叫你去捉蒋介石,敢吗?”孔从洲说:“什么时候去,决不含糊。”杨虎城听完笑了一下:“好好,我是打个比方,并不是叫你去捉,你的任务是西安城防,担子很重。”

当晚,孔从洲待在副官室。11点,赵寿山将军来了。赵见孔也在,好奇道:“半夜三更你来干什么?”孔从洲无法明说,就把右手掌翻了一下,示意要造反了。不久,孙蔚如将军也来了,杨虎城立刻给孙、赵二人布置了任务。

孔从洲夫妇

午夜12点后,张学良同他的十多名文官武将来了。张学良一踏进杨的内室,就开玩笑地高声说:“虎城兄,干不干?不干就取绳子,我将我的十一员大将都带来了,你赶快叫人拴了送南京,给你升官领赏。”

杨虎城一听直接笑了:“当然干,不过领赏升官却干不了。”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点,杨虎城给孔从洲下命令,时间已到,发信号开始行动。孔从洲毫不犹豫的立刻下令打出一红一绿两发信号弹。西安原本寂静的夜幕中,因为两颗刺眼的信号弹猛地亮起。

随即,西安城内的行动和临潼华清池的行动同时打响。西安事变爆发了。

毛泽东不禁竖起大拇指,对孔从洲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进行称赞:“他 (指杨虎城) 对你很信任啊!抓蒋介石的前一天晚上, 别人不知道, 就跟你说了, 得保密啊, 假使走漏消息不得了, 你做得很好啊, 杨主任对你很赏识吧?”孔从洲听了之后也非常激动地说:“杨主任是我的老上级, 他把我一手培养起来……”

李敏、孔从洲、孔令华、钱俭、孔淑静

之后,毛泽东又询问了孔从洲对于以后工作的要求,孔从洲表明,自己会干好沈阳高级炮校校长的工作,他一辈子都在干炮兵,所以还是希望能够在炮兵战线上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对于孔从洲的选择,毛泽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你是一个老实人。我们就是要建立强大的空军、海军、陆军,炮兵属于陆军。”

孔从洲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有机会见到毛泽东,不过,即便他们两个人是亲家,可他们谈的也基本上都是工作,毛泽东教导孔从洲:“在工作中要多学多问,先当学生再做先生。”

孔从洲将毛泽东的教导都记在了心上。

即便海湾战争期间,孔从洲已经病重卧床,却仍旧给军委领导写信,提出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可以说,他尽到了作为一名老军人和老共产党员的最后义务。

孔从洲

虽然是毛泽东的亲家,但是,孔从洲从来没有利用这个身份谋私利,不过,倒是在亲家母贺子珍的事情上,孔从洲出过力,当时他曾给邓小平写信,最后经过多方的努力,贺子珍被当选为政协委员,她的晚年得以平稳度过。

向中央提出两个要求

1984年,一通电话打破了李敏家的平静,当时李敏还躺在床上生病,却突然接到了中办打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平是贺子珍病重,已经给他们准备了去上海的飞机票,希望李敏全家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上海。

李敏用尽力气爬了起来,和丈夫孔令华将行李收拾好,刚准备好没几分钟,外面就已经传来汽车的喇叭声,孔令华将妻子搀扶好,登上了汽车。

孔令华、李敏

坐上飞机,李敏心中一阵后怕,她心里自然也知道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是常态,可是,她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自上了飞机起,她的手就紧紧地捂着自己的胸口,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孔令华他们知道她的病症,所以早早地就给她准备了药物,若是发现她不对劲,就会将药给她送上。

随行的女儿孔东梅也在不断的安慰母亲,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不要太担心了。

飞机很快就落在了上海的机场,此时,已经有一部小汽车在机场等候着他们的到来,若是他们到场,就会直接把他们送到华东医院,李敏没有休息片刻,立刻跟着去医院。

到医院后,李敏就找到医生,医生告诉她,其实,从四月初起,贺子珍就出现过断断续续体温升高的现象,而且,就在几天前,突然变成了高烧,他们尝试了好几种药物,都没有办法将她的体温降下来。

李敏来到贺子珍的病房后,立刻就看到呼吸急促的母亲,贺子珍的双颊通红,整个人都很憔悴,让人看着就想要落泪。

贺子珍合照

贺子珍看到女儿后,脸上难得浮现出了笑容,她的嘴角动了动,像是要说什么话。

李敏快步走到病床前,凑在母亲的跟前说:“妈妈,你好嘛?我们来看您了。”

贺子珍看着自己的亲人点点头,李敏看到母亲像是有话要说,连忙问:“妈妈,您哪里不舒服?”

“我肚子痛。”

没过多久,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一家也在接到通知后匆匆赶来,听到妹妹高烧不退,他立刻提出建议,他的法子确实很有效,没过多久,贺子珍果然退烧了。

结果,这只不是是暂时的。18号晚上,贺子珍的病情忽而加重,体温两次升高,整个人都处于昏迷之中,医生立刻对她进行了抢救,可惜,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上。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李敏哭的不能自已,她的身体本就不好,却还得肩负起处理母亲后事的重任,但是,如何料理后事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李敏没有办法解决,为此,她只能和丈夫孔令华去拜托自己的公公。

孔从洲、贺子珍、李敏夫妇以及孩子

孔从洲将儿媳提出的求助放在心上,当即向中央提出了两个请求。

第一个要求是:希望将贺子珍的骨灰放在八宝山骨灰堂;

第二个要求是:希望在报纸上刊登贺子珍去世的消息。

为此,孔从洲又接连找到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胡耀邦等,使骨灰安放最终得以实现。

中办请示邓小平时,邓小平说:“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至此,李敏的心总算放下来,贺子珍的骨灰将被放在八宝山骨灰堂。

4月25日,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举行。

李敏、孔继宁、孔令华

她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簇拥着常青树以及鲜花,她的遗体前摆放着亲属贺敏学和李敏、孔令华等的花圈。

这位“井冈山一枝花”长眠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西安事变   庐山   宝山   亲家   小孔   炮兵   西安   骨灰   公公   蒋介石   北京   婚礼   父亲   母亲   女儿   两个   中央   工作   李敏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