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登月舱首次曝光,登月飞船方案也调整了,咋跟印度的有点像?

2030年前后,我国将实现载人登月,这是既定的战略目标,而相关的配套系统,正在按部就班的研制,有的甚至早已首飞。比如承担载人登月任务的新一代飞船,早在2020年5月5日就搭乘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进行了首飞,飞到距离地球8000公里的轨道,然后顺利返回。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飞的时候飞到了8000公里

而这个新一代飞船,发射重量21.6吨,远远超过7.8吨的“神舟”,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返回舱,一次最多可载7人。与此同时,它还是模块化、系列化发展的,无论是执行近地轨道任务,还是载人登月、深空探测和货物运输,用的都是它。

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了三伞回收设计

返回舱真是大,世界最大

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内部

不过,在航天科技集团最新的宣传片中,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新一代飞船却变了。虽然它采用的仍是“返回舱+服务舱”的两舱构型,但在许多细节上都出现了重大改变,比如返回舱的尺寸大于服务舱,不知道是进一步扩大了返回舱的直径,还是缩小了服务舱的直径。如果是前者,那不得了,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本来就是世界最大的,继续增大,那就是“一骑绝尘”了。

返回舱直径继续变大?

原先是这样的

近地轨道型和登月型

另外,最新的PPT中,新一代飞船的太阳翼也变了,采用了全新的T字型设计,以至于有人说看起来有点像印度尚未发射的“加甘扬”近地轨道飞船。啊呸呸呸,说谁不好,说印度,我们的新一代飞船和它不是一个级别的。

啊呸呸呸

印度加甘扬载人飞船PPT

曾有一个PPT是这样的

第三,首飞的新一代飞船试验船,有一个类似SpaceX龙飞船的穹顶圆盖,视对接需要可以开启关闭。而在航天科技集团最新的宣传片中,则取消了返回舱的穹顶圆盖,方便和空间站、登月器对接。其实,2016年6月25日首次测试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就是无穹顶圆盖的,现在算是回归了原始设计?

2016年测试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

更接近这个原始设计

当然,航天科技集团最新的宣传片最让人震撼的,并非新一代飞船方案的调整,而是首次曝光了我国登月舱,它的设计和“阿波罗”登月舱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它没有严格区别登月舱和上升器,因此在完成登月任务之后,应该是整体起飞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型可复用的登月舱。

说半天,现在才出新飞船的图片

实际上,人类距离上次登月,时间已经过去50年了,如今重返月球,必然不会再是上去打个卡,而是要建立月球基地,甚至要形成地月经济圈。而要建立这些东西,登月必然是非常频繁的事情,甚至要有“地月航班”,如果每次登月都扔掉一大堆东西,成本上受不了,所以可复用的登月器应运而生,它能够大大降低往返地月的成本,我国研制的登月器,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是可复用的。

这种老式的登月器已被淘汰

每次去月球都要扔一堆东西,成本太高

其次,从画面上看,我们的登月器太阳翼采用圆形折扇设计,与美国在火星上的“凤凰”号、“洞察”号观测站类似。这种设计,一方面是方便再次收拢和展开,与前面说的重复使用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则可以追求最大的受晒面积和最高的发电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器,也将采用类似的圆形折扇太阳翼。

登月器的太阳翼是圆形折扇式的

天问二号也是这样的太阳翼

第三,从目前曝光的登月舱画面来看,它和“嫦娥”系列登月器外形颇为相似,大量采用了嫦娥系列,特别是嫦娥五号的技术,这是必然的事情。而目前,我们的无人探月任务已经安排到了嫦娥八号,预计在2030年前发射,那么我们的载人登月任务是嫦娥九号,还是嫦娥十号呢?到时候还叫“嫦娥”系列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登月舱   印度   飞船   服务舱   穹顶   折扇   新一代   嫦娥   返回舱   太阳   我国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