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后人中,谁最像毛主席?毛小青讲述:女儿李讷,外孙女孔东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喝水不忘挖井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时刻不忘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

如今他们都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们的后人怎么样呢?这个话题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比如,在毛家后人中,谁最像毛主席呢?

图 | 毛小青和毛主席的照片

2021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128周年之际,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接受记者采访,主持人曾问:最像毛主席的后人是谁呢?毛小青给予了回复。

鲜为人知的侄女:毛小青

其实在采访前,主持人就问,有没有人说过,你也长得像毛主席?她说:“这个也是有的。”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来,毛小青其实也很像毛主席,她就是毛主席的侄女,毛泽连的女儿。

毛泽连和毛主席的关系比较特殊。

毛主席的曾祖父毛祖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毛恩农,一个叫毛恩普。

毛恩农生有三个儿子,即毛菊生、毛梅生和毛蔚生,毛泽连的父亲便是毛蔚生。

毛恩普生有唯一的儿子,那就是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

所以,毛泽连的胞姐就是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在这一辈的兄弟中,毛主席排行老三,所以毛泽连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三哥。

图 | 毛小青和父亲毛泽连

按照家谱记载,毛泽连生于1913年,比毛泽东小20岁,所以当毛主席在家乡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毛泽连还是个孩子。

1921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处理家事,随后义无反顾地带着弟弟妹妹出去闹革命,毛泽连希望三哥可以带上他,但当时他年纪太小。

毛主席记得,毛泽连小时候很聪明,在韶山的时候毛泽连常常给他放哨,有时候还会去送信,跑的比谁都快。

韶山常年干旱,地里颗粒无收,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毛泽连跟着三哥一起去和地主谈判,这些故事毛泽连记忆犹新。

1927年毛泽东告别了韶山,临走前毛泽连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毛泽东说:“在搞30年,革命不胜利,我毛泽东不回韶山。”

日久年深,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切早已大变样,杨开慧于1930年为革命牺牲,毛泽连在敌人追捕时不慎被树枝戳伤了眼,不到20岁几乎双目失明。

毛主席曾给家乡写了一封信,希望毛泽连可以到北京做客,毛泽连收到信后,专门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九弟,润发!”

“主席三哥,你还记得我啊。”

看着眼睛不好的九弟,毛主席感慨万千:“你能来,真的太好了,我很想念你,很想念家乡啊。”

这次来北京,毛主席专门让秘书田家英带着毛泽连去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眼睛,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他的眼睛终于看到了微弱的光。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200元资助毛泽连,他告诉秘书,这是以个人名义资助的,多年来一直如此。

当时,毛小青只有5岁,她对伯父毛主席,印象深刻。毛主席特别喜欢孩子,1959年毛主席回到家乡后,还专门看望了她。

1959年6月底,毛主席阔别32年回到了故乡,家乡的人十分激动,那天村里围满了人,稻田里站的全是人。

毛主席摸着毛小青的头问家里的情况,此外还问她的学习情况。刚刚5岁的毛小青虽然很胆小,但还是拉着毛主席的衣角,感觉到无限的亲切。

1969年,毛小青去北京后第二次见到毛主席,当时毛小青已经快成年了,他对伯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想要参军。

毛主席得知后十分欣慰,毛主席告诉她,想要参军是好事,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就好,但不一定只有参军才行,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也正是听取了伯父的建议,毛小青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决定在高中继续深造,此后她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桂林陆军学校有线电载波专业深造的机会。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上,毛小青时刻不忘记伯父毛主席的教诲,努力学习,争取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尤其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以后,毛小青作为毛家的后人,她把毛主席的话语和精神铭记在心底,不管是在韶山还是北京,她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对于谁最像毛主席的问题,毛小青也专门做了回复,她说:“最像毛主席的是李讷,李讷的身材像毛主席,李敏的脸型像毛主席。”

1977年李敏带着家人专门回到韶山,看望了毛泽连,毛小青对此印象深刻。

出生在延安的小女儿:李讷

相比毛岸英和毛岸青,李讷的童年是幸福的,从她出生到长大,很少离开父亲。

1940年8月,李讷出生在延安,她是毛主席的小女儿。在戎马倥偬的年代,毛主席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尝尝做父亲的滋味了。

从1940年一直到解放战争最后阶段,李讷几乎都在父亲的关怀下成长。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来,李讷亲切地叫着:“哥哥,哥哥。”毛主席问:“岸英啊,年前妹妹给你寄的作品收到了没?”

原来在之前,毛主席给毛岸英寄书的时候,把妹妹的绘画作品夹在了书里,毛岸英说:“收到了,妹妹真有才。”

在革命岁月里,李讷是毛主席的开心果,每当毛主席发了脾气,或者夜以继日地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便会把李讷让在毛主席的办公室。

“爸爸,散步去。”李讷昂着小脑袋,拽着毛主席的衣角。毛主席便会放下手头的笔,拉着她出门了,去河边走一走,去邻居家走一走,冬天还可以出去滑冰。

周恩来说的没错:“李讷真是毛主席的生活调味剂。”毛主席叫李讷:“大娃娃”,李讷称呼毛主席:“小爸爸。”

在李讷的人生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一是和姐姐李敏生活在一起。

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从北京香山别墅搬到中南海居住,李讷和李敏相遇,两个人虽然是亲姐妹,但第一次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毕竟有点生疏。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和李讷差不了几岁,每当两个人有了小别扭,毛主席也有自己的方法,他对李敏说:“作为姐姐,做什么都要谦让妹妹。”随后他又对李讷说:“作为妹妹,要听姐姐的话。”

李敏在苏联上过小学,还没有多久就上了初中,李讷在毛主席的教育下也有基础,去育英小学当了插班生。

两个人同住在中南海,一起长大,一起学习,可以说,姐姐的到来,让李讷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了。

第二是有一个不太幸福的婚姻。

1959年高中基本读完的李敏,在中南海和孔令华举办了婚礼,毛主席亲自主持,这场婚礼十分热闹,3年后,毛主席第一次当了外公。

从年龄上来说,李讷比李敏小4岁,到了1962年,李讷已经22岁了,年纪不小了,毛主席便督促过李讷,遇到合适的就处一处。

尤其是1972年后,李讷已经30岁了,依然孑然一身,毛主席曾对她妈妈说:“李讷的婚姻,我不会过多干涉,嫁个工人,嫁个教师,嫁个农民也行啊。”

在毛主席的心里,李讷是北大的高材生,要求高,他说:“你高高在上的,谁敢和你谈恋爱,你不要把自己放的很高了。”

听取了父亲的话,李讷在五七干校认识了一个叫小徐的男孩,两个人相处的十分融洽,最后李讷决定和这个男人结婚。

毛主席得知后感到很欣慰,毕竟是李讷自己喜欢的,结婚那天,毛主席还专门派人送去了贺礼,也算是圆圆满满。

其实李讷的学习之路是比较顺利的,不仅在北大读书,毕业后还到《解放军报》当编辑。但这段婚姻是不幸的。

和小徐结婚后,因为两个人的文化差距大,很多事情都说不到一起,只能不欢而散。等到李讷放下一切回北京看望父亲已经是1974年,那时的毛主席已经病重缠身。

岁月蹉跎,年迈的毛主席摸着李讷的脸问:“我的娃娃,你是不是恨爸爸了,不回来看我。”李讷哭着说:“不是的,是女儿离婚了,没脸回来。”

毛主席泪眼婆娑地说:“回来了就别走了。”

可李讷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父亲便离开了这个世界。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对于李讷来说,这一年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李敏总是安慰她,挺过去就好了。据说后来,李银桥得知李讷一直一个人生活,给她介绍一个同事,王景清。

1985年两个人结婚了,李讷从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伴侣,过上了平平常常又和和美美的日子。

对于毛主席,李讷觉得父亲给她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而对父亲的情感世界,她用罗曼·罗兰的话形容说:

“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满天,可是呼吸却异常的顺畅。”

孔东梅和毛主席都有颗痣

孔东梅出生于1972年,当时正是社会动摇的关键时期,再加上毛主席身体不好,她一直没有和毛主席见过面。

其实在李敏怀孕期间,就曾问过父亲,她问毛主席:“这个孩子要不要生下来呢?担心养不起。”毛主席坚定地说:“必须生下来,孩子有什么错呢。”

1972年,从上海传到北京一个好消息,李敏的第二个孩子平安生下,是个女娃娃。

刚刚生了一场大病的毛主席在中南海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秘书说:“主席,李敏的意思是让您给孩子取个名字呢。”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不容乐观,吃饭有问题,睡也睡不好,他拿着外孙女的照片,看了又看,突然茶杯上的一个梅花图案让他有了灵感。

“你觉得梅花的梅字怎么样?”

秘书说:“梅字好啊,凌寒独自开。”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毛主席在60年代创作的一首咏梅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代表着坚强,代表着唯美。毛主席说:“那就用梅字吧,剩下的一个字,就从我毛泽东的名字中选个吧。”

最后毛主席给外孙女取名字,孔东梅。

“东”字就是取自毛主席的名字中。

日后,孔东梅在《我心目中的外公毛泽东》一书中自豪地写道:“我虽然没有见过我的外公,但妈妈曾拿我的照片给他看过,他还给我起了名字,“梅”是他最喜欢的梅花,“东”是他的名字里面的字,怎么样,够大方吧?”

但遗憾的是,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孔东梅4岁,他永远没有见到这个和他一样,下巴上长了一颗痣的外孙女。

等到孔东梅长大,不管是气质上还是面容上,都说她和毛主席长相最相似。

图 | 孔东梅和外婆贺子珍

孔东梅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外婆贺子珍的身边长大的,贺子珍经常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干什么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搞特殊。

孔东梅谨记妈妈和外婆的话,她依靠自己的能力,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来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毛主席的孙辈后人中,孔东梅是唯一的一位女性,多年来,她一直不忘记外婆的嘱托,永远怀念着伟大的外公。

孔东梅的朋友介绍,孔东梅一直很淑女,她的下巴上有一颗和毛主席一样的痣,而且穿着落落大方,时尚端庄,温柔大方。

美国留学归来后,孔东梅一直在公益事业上发力,甚至在延安和韶山等地各处行走,探寻外公外婆生活的足迹。

她说:“继续在北大学习是我的理想,北大的精神影响了我的外公,现在我要继承毛家的精神,这是我作为毛家后代的责任。”

后来,孔东梅还出版了自己的书《翻开我家老影集》书中讲述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故事。

为此她常常到全国各地去签售,不管到了湖北湖南还是上海北京,都十分受欢迎。一次在一个售书活动现场,一个上了年纪的读者看到孔东梅就落泪了。

那个老爷爷说:“我见过毛主席,你和他老人家长得太像了,我想念他啊。”一句话,让孔东梅也泪眼婆娑。

孔东梅后来说:“我不过写了小小的一本书,比起来外公的精神,这些远远不够,我只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回报外公。”

她在书中讲到:2000年12月26日,多年未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妈妈来到外公纪念堂,献上了花圈。

外公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一种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因为一些小的挫折而放弃。

其实,除了孔东梅,还有孔继宁,毛新宇,王效芝等毛家后人,他们都和孔东梅一样,继承着毛家精神,不喜欢抛头露面。

不管怎样,经历了风风雨雨,毛家第三代的人生,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一如孔东梅说的,那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毛泽东,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她也会不断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了解伟人的故事,学习伟人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外孙女   韶山   中南海   延安   南海   伯父   外公   北京   人中   梅花   外婆   家乡   父亲   女儿   妹妹   精神   孩子   孔东梅   毛小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