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被各金融机构看好的原因

现在,大家多多少少都会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会用这笔钱购买债券和基金,把一部分赚来的钱当作利息返还给投资者。除了债券和基金,也有相当一部分钱去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这些平台的收益很可观,在8%-10%之间,那这些平台的安全性如何,个人投资者能否直接参与其中呢?





【什么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

其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银行、信托、金融公司等;

其还款来源是:项目盈利资金、财政拨款等;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偿债能力方面:部分平台主要为公益性资产,资产变现能力不足,经营收入少甚至亏损;

资金使用方面:有些平台资金用途不透明,挪用资金,改变其用途。但是在现今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冒险,所以挪用资金的情况越来越少。

但是,背靠政府信用的融资项目,都不会有终极风险,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本息都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唯一的风险在于流动性风险,在遇到当地财政情况吃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延期还本的情况,但是此类延期期限一般都不会长,因为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各地政府也会怕之后的融资受到影响等情况的发生。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虽然这种平台有风险,但是并无终极风险,而且优势也很多:

相比银行理财,利息更高,因为银行也要抽成,总共7%-9%的利息,投资者拿到3%-5%就不错了,少了银行这个中间环节,投资者的收益更多;

首先,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是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财政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平台企业主要承担四大职能: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职能,二是融资职能,三是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四是投资职能。这类型的企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因此,具有几个特点:

1、背靠政府信用,城投平台都是100%隶属于当地人民政府,均是大型国企。

2、政府平台主观上不愿意违约,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还款,整个区域都会被拖累,再融资非常困难,影响当地的基建和融资环境。

3、政府会协调还款,比如疫情期间延期的政信,也都在处置中,根据经验,城投债务一旦出现问题,还从未发生过政府不采取救助措施的先例,从过去10年多政信实务实践的经验来看,政府平台出现兑付问题的情况是很少的。

由于城投公司的特殊性,在为地方基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地方债务的飙升。为了推进城投公司的规范化运作,防范系统性风险,2016年3月开始,对政府平台公司监管持续发力,2017年4月26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中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干预融资平台公司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2018年9月13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坚决防止“大而不能倒”,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

目前中国内地只有企业破产一说,自然人和政府尚无破产一说,而平台公司虽然是商业主体,但其也是政府从事商业行为的代理人,被破产是很困难的。

在媒体上,我们常常能看到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宣布破产。政府破产,不意味着政府服务终止。只是说政府没有能力清偿到期债务,需要对其资产进行清算,对债权人公开,并按照清算的情况给与补偿。政府破产后,公务员队伍要降薪,所在辖区需要加税,以度过难关。当然,相关责任官员要承担责任。在选举制度下,这些人肯定就失去了政治前途。

在西方国家,跟地方政府“可以破产”相对应的是其制度。比如选举制;中央和地方严格的分税制,中央政府无法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调走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给另外一个城市;地方政府有完善的预算制度和预算监督机制(比如地方议会)等等。

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多是上级任命,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调节各地财政收支,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督有力。此外,我们的地方政府比欧美国家地方政府权力大很多,比如事实上拥有城市土地的产权,可以通过土地拍卖获取巨额收入。再加上转移支付,由中央统筹财政状况发达的地区税收转移支助发展欠缺的地方。

国务院43号文明确规定:“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中央对各地举债发展的情况也是知根知底,政策调控也会侧重负债过高的地区,通过税费返还,转移支付等手段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   债务   融资   资产   风险   原因   情况   地方   政府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