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有座红军村,诞生许多革命英雄,如今后人都选择参军入伍

探索八闽大地,传承闽越文明。

芒果看天下,探秘清新福建。

大家好,我是小周(芒果看天下),一位自驾在福建大山的旅游博主,探索更多隐藏在福建深处的自然人文风光,喜欢的欢迎点个赞。

听说,在福建龙岩的新罗区一处偏僻农村,有一座红色革命老区:云潭村,诞生了许多革命英雄人物。而且当地流传着优良传统的参军民风: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就是想入伍当兵,参军概率高达98%,令人惊讶,原来很多都是革命烈士后代。

在云潭村的中部保留一座上百年的清代宗祠:陈氏“崐山祠”,如今已重新装修成为红色革命纪念展厅,陈列许多革命遗物和英雄人物事迹,据了解,很多革命烈士也是从这里走出来。今天,我就来到了这座英雄的祠堂,去探秘这座祠堂背后的革命故事。

这座陈氏“崐山祠”坐落于新罗区苏坂镇西楼村的中部,是供奉永福谷任公房云潭陈氏第十代世祖字道蕴、讳名观玉的祠堂。它创建于清朝初期,距今约有350年历史。据传是昆山公后裔第十四代“玺自公”、“玉柏公”等维持修建而成的。

该祠堂位于云潭最聚灵气的中心地段,占地有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坐东朝西,前后两进,左右两侧各有厢房。它呈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属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层平房,悬山顶。屋顶原装饰有龙头凤角、飞檐翘尾,甚是美观别致。

前厅面阔5间,后厅长15米,进深20米。上厅有60多平方米,旧时供有祖家神龛牌位,让人们祀奉。下厅呈“凹”字形,围着一个长8米、宽6米的大天井,三面厅廊宽敞明亮。堂内三合土地面,石灰混凝物打磨而成。

西面外墙两边各有窗户,中间是纯木结构的门面和格扁。大门台阶下是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大坪,四周用青砖围墙包围。北面外墙上现存有“苏内区苏维埃政府”八个大字,是红军时期遗留下来的红色标志。

“崐山祠”历来是云潭村人们举办祭祀、婚丧喜事及族人议事等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前除了供奉祖宗神位外,还作为族人办私塾和学堂之用,是“云潭学校" 前身“启明学校”的发源地。解放后也一贯作为学校的教室和教工宿舍、食堂等使用。

云潭历代的许多成功乡贤、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因此可以说它是孕育云潭文人学子、仁人志士的一块风水宝地。

诸如:革命英烈陈庆云,红军将领、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陈开路,著名核工程专家陈玉样,熊猫专家陈玉村,上海瑞金医院肾科权威专家陈庆荣,闽西大学首任校长陈承德,钢铁工业设计师陈振中等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佼佼者。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革,“崐山祠”也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几经磨难,历尽沧桑。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苏维埃政府驻地,云潭乡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暴动,打击反动势力,成立工农政权。

组建农会、赤卫队、儿童团、妇联会等。推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纲,开展“扩红”、“征粮”活动,那时的“崐山祠”成了的四里八乡的红色圣地。

可是在红军长征后,革命处于低潮期,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的骨干大部分随红军走了,一部份惨遭敌人杀害。“崐山祠”这个苏维埃政府驻地的堂内设置和部分建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北面外墙上那八个大字也被用石灰浆涂盖掉。

上世纪70年代,上厅屋面还曾遭火患,幸而抢救及时,才免遭灭顶之灾。几次磨难,虽经修复,但上厅屋顶已失原有风韵。

如今,“崐山祠”以北墙上现存的“苏内区苏维埃政府”红色标志为楔点,挖掘出了云潭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许多光辉事迹和英雄人物,向上级提出把“崐山祠”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

有幸于5月份获得了新罗区人民政府批准,确认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得到上级的关心和支持,拨了部份维修专款,进行全面修缮,现已竣工。

探秘福建龙岩最美红军村到这里就结束了,《芒果看天下》带你探寻神秘福建自然风光,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探索未知旅程,传播民间文明。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福建文化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福建   苏维埃   新罗   红军   农会   祠堂   外墙   芒果   后人   红色   英雄   政府   龙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