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才能避免孩子患上听力障碍?孩子有听力障碍应该做什么?

儿童的听力假如不是先天性的听力有障碍,通常后天也是十分容易导致听力的下降甚至于障碍,因此众多家长们必须要了解清楚儿童听力下降的原因,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影响。

父母怎样才能避免孩子患上听力障碍?孩子有听力障碍应该做什么?

听力障碍会影响儿童听觉神经系统、言语系统,甚至智力的发展,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据世卫组织估算,约有60%儿童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妈妈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保护好宝宝的听力。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盼。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听力健康,都需要家长的细心保护。那么,有哪些是家长可以做、并且能够有效预防孩子听力损失的措施呢?

1、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正常人中约有5%的人携带有先天性耳聋基因,听力正常的夫妻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的几率为6.3%,夫妻双方听力正常也可能会生下聋儿。

因此提倡夫妻在计划怀孕前都进行耳聋基因筛查。若双方均带有相同的突变耳聋基因,通过对其生育进行全程指导和干预,可以预防性减少33%—4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出生。

2、定期做儿童听力筛查

0-6岁的儿童都应该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即耳声发射初筛,而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都应及时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听力筛查前,一定要让宝宝处于舒适状态。

3、孕期有全面充足的营养

孕期营养不良,可能会使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听觉反应不灵敏。如果患了维生素B缺乏症,还可能引起进展缓慢的神经性耳聋。

4、接种常规疫苗

一些常见的病症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引起宝宝中耳炎,中耳感染是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而反复中耳炎则可能损伤听力。

家长们要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可能。

5、严格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卷曲霉素等)、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利尿剂、抗肿瘤药物、乌头碱、奎宁、胰岛素、碘酒等。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

6、预防感染性疾病

孕早期特别是胎儿生长的前12周是宝宝听觉器官发育和保护听觉的关键期。因此要避免患上风疹、巨细胞病毒、性病、流行性感冒等,避免病毒对胎儿听力的侵害。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也会影响胎儿听力。

7、减少接触强噪音

胎儿听神经在6周开始发育,孕妇要远离85分贝以上的噪声,有意识地避开歌舞厅、建筑工地等噪声强度大的场所。

8、避免频繁或用硬物掏耳朵

频繁掏耳朵容易将细菌带进耳内,增加感染的几率。而经常用硬物掏耳朵不仅容易弄伤耳道,甚至可能弄坏耳膜。所以,非必要的时候不要随意用尖硬物品伸入孩子的耳道内。

9、不要迷信胎教音乐

音乐有大量中高频声波,在穿透羊水到达子宫内部时,胎儿其实听到的是噪音。所以音乐胎教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有些孕妇直接把扬声器直接贴在肚皮上,可能会对胎儿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孩子有听力障碍应该做什么?

首先需要去耳鼻喉科给宝宝选择药物,初级保守治疗。平时可以通过听力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孩子听力进一步的恢复和好转,现在的医疗水平,也是可以通过手术或者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方法,让宝宝的听力得到改善和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

已经确诊,就建议早期的干预,在宝宝6个月时,就可以佩戴助听器,需要让宝宝能够听到声音,也能够减少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尽量的降低孩子听力障碍对宝宝整体身体的影响。

孩子已经确诊听力障碍,就需要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必须要及时的给孩子治疗和听力的康复训练,最大可能恢复听力。

研究表明,先天性失聪或在出生早期患获得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如能在6月龄前采用听力重建措施,同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5岁时的语言能力可与听力正常的同龄儿童达到相同水平,能够进入普通的学校就读,和其他孩子一起无障碍地进行交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听力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也应该得到父母的足够重视,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可以避免听力障碍的发生,听力障碍患者也会尽快恢复听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积极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听力   障碍   孩子   可能会   先天性   胎儿   听觉   药物   父母   宝宝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