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处世“避嫌”艺术 杨纯/文

在人际社会纷繁复杂的交往中,难免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好端端的事却被人猜疑误解,这是一种有口难辩的烦恼。

本文作者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例如别人某件事情没有办成,却怀疑是你在背后捣的鬼;朋友的隐私被泄露,却疑心是你给传出去的;同事间闹了矛盾,私下议论是你挑拨离间的等等。于是,大家向你投来鄙视的目光,当事者怨恨你、冷淡你,朋友疏远你、讽刺你。更使你闹心的是人家当着你的面都不说,使你连解释说明的机会都没有。这使你的个人形象被损害,人际关系受影响,真可谓“有苦难言,有口难辩”。因此,要想避免这种可悲可恼的情况发生,学习一点“避嫌”的技巧是很必要的。深读《红楼梦》就能给我们展示许多精彩的避嫌场面,其中隐含着高超微妙的方法,读来颇为耐人寻味。

第一、遇事巧妙回避得当。

一般情况下,如果日子过得好好的谁也不愿意去揽闲事,招是非。然而,实际生活并不会总那么平静,不知什么时候就让你碰上点腻歪人的事,把你裹进是非圈子里。你不掺和吧,人家找你来了;掺和吧,可能连自己一块陷进去,两头为难。怎么办?且先看王熙凤的手法:

这天,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突然召见王熙凤,并告诉她说,她公公贾赦看上了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要收在房里作妾,又怕贾母不给,想让她帮着出谋划策商量个办法。凤姐一听就知道这是让她帮着捅马蜂窝,便耐着性子给邢夫人解释说,鸳鸯是老太太最可心的小丫环,贾母诸事都离不开鸳鸯伺候,“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

况且贾母平日里就看不上贾赦那好色的行为,这类事情回避还唯恐不及,哪里还能再“拿草棍戳老虎的鼻子眼儿”?便好言劝婆婆“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谁知邢夫人禀性愚犟,听了凤姐儿的劝说话,反而对凤姐儿产生了不满,冷笑着数落儿媳妇不向着公婆办事。凤姐儿一看劝也没用,劝深了反落不是,便马上来了个随风转舵,摆出一副热心促成的样子,按婆婆的意思谋划了一番,说得邢夫人眉开眼笑,最后定下凤姐儿先回来,邢夫人晚饭后再过来找贾母提这事,并嘱咐凤姐儿事先“别露一点风声”。

凤姐儿转念一想:“我先过去了,太太后过去,若是鸳鸯依了便没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 的人,只怕就疑我走了风声,使她装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应了我的话,羞恼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凤姐儿这一顾虑的确有道理,如果事情不能成,邢夫人肯定会疑心是她向谁走漏了风声,到那时就有口难辩了。好个凤姐儿,这时眉头一动,想出个避嫌的办法,那就是现在就同邢夫人一齐过去,这样不论鸳鸯依不依,都不会疑到凤姐走露风声了。于是凤姐儿编了个借口,让邢夫人坐她的车子一同过来。可是,马上又面临另一一个涉及到嫌凝难题:要是凤姐儿真的与邢夫人一起去见贾母,贾母一定会疑心是她给婆婆出了什么主意,必然会挨骂数落的,还会得罪鸳鸯。于是她又想出“金蝉脱壳”避嫌的办法,在娘儿两个一同坐车过来后,便虚晃一招,找了个回避的借口:“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问起我过去作什么的,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轻轻几句话,便脱净了干系。凤姐儿回到自己屋后,又把平儿打发到花园里去玩,以免不慎被邢夫人遇见掺和进去。这段故事详见《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这可真是滴水不漏。凤姐儿的手法高就高在让邢夫人眼见着同她一起过来的,证明不可能是凤姐儿会走露风声,同时又在见贾母前走脱,使贾母不会疑心到是她出了什么主意。八面都不落褒贬。后来事情果然闹出来了,贾母“气得浑身打抖战”,邢夫人则被贾母训斥挖苦一顿,连毫不相干的王夫人都受了牵连埋怨,唯独凤姐这位知情人却得巧卖乖落了个好人,这不能不归功于她巧于心计、善于避嫌之术了。

二、预先防范意识要强。

对于临时突然出现的麻烦事件,象凤姐儿那样机智的应对,则可免于涉嫌。有些情况并不是那么急迫,如果我们能防患于未然,事先就做好防范工作,从一开始就避免发生涉嫌的可能性,那也是高明的办法。薛宝钗就很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例如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钗等人到薛姨妈家给薛蝌过生日,酒后宝钗和宝玉等人一块返回大观园。一进侧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后便自己拿着。宝玉不解,问道:“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如果再去家中去取什么东西,岂不费事?”其实,宝钗锁角门完全是为了避嫌。因为这几日大观园里丢这失那,闹了一场“玫瑰露引来茯苓霜”的闹剧,连探春都被牵连了。宝钗当着众人面把通往自己家的角门锁了,钥匙自己带着,再出什么失窃案,断不会疑惑到薛家去的。否则,留下这个角门通道,保不住会有人猜疑到薛家。用宝钗自己的话说:“小心没过偷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钗这里就是运用的预先防范法,在后来果然省去了不少麻烦事。

三、当众说破个个击破。

如果遇到有些可能会引起别人犯猜疑的事情,如果能及时剖白自己的情况,表明与己无关,话说破了,大家心明眼亮,可以减少在背后的议论猜疑和误解。

探春在治理大观园时,听了薛宝钗的建议,打算把园子里的竹子、稻地、藕塘、花草树木等分别包给懂行的婆子们管理,既有了人负责,又可有些进项。探春、宝钗、李纨和平儿四人在选派定人时,平儿提出让跟宝钗的莺儿她妈来管怡红院和蘅芜苑两处的花草树木。这两处一为宝玉所住,一为宝钗所住。谁知宝钗听了却马上表示反对,笑着对平儿说:“我才赞你,你倒来摆弄我了。”大伙不解这是从何说起。宝钗解释说:“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原来,宝钗怕委派了莺儿妈会被人误解为安插自己的人来大观园里图利,她知道贾府人多口杂,而这类委派用人的事儿历来都是容易招惹是非的,所以先把话说明了,以避免闲话。宝钗还推荐怡红院的老叶妈来管理,老叶妈是宝玉的小厮若烟的娘,而叶妈与莺儿娘又十分相好,叶妈侍弄不了花草林木,自然会把园子交给莺儿娘来管,但那是她们之间的私情,与分派园子活的人是无关的。用宝钗的话说:“那是他们的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倘若不是宝钗及早把此中的“扣儿”挑明,很难保事后不被人议论为任人唯亲、分派不公,这是《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具体场景。

四、增强学习意识做到有效避嫌。

能否及时灵活地采取避嫌措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在于是否有较强的增强学习意识,有了避嫌学习意识,就容易发现问题,及时防范和有效回避。否则,就可能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被卷进被怀疑误解的是非旋涡中了。

读《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在厨房做饭的柳氏,一次从李子树下经过,正巧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她一抬手赶那蜂儿,偏偏让管园子的婆子看见。那婆子离的远看不真,只当她摘李子吃,就冲她喊了一顿咸的淡的,使她平白无故惹了一肚子的闲气,其实,俗话早有“李下不正冠,瓜田不纳履”的避嫌之说,只是她没介意罢了。

反之,如果有了较强的避嫌意识,往往就能及时发现一些事情中可能存在的“陷井”,及时回 避绕过,既不遭损害,又可免使对方不愉 快。一日,薛宝钗和众姐妹们在园里玩,独不见黛玉来,宝钗主动提出“我去闹了他来”,便一人往潇湘馆来找黛玉,刚到门前,忽抬头见宝玉先进了去,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这段则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场景。

大家也知道宝钗的学习意识很强,避嫌技巧行之有效,倘若换了个冒失的人,一头闯了进去,说不定会弄出什么尴尬之事来。

再读《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因在园子里发现了“十锦春意香袋”,大为恼火,王善保家又趁机搬弄是非,编派了晴雯和宝玉之间的许多坏话。王夫人便召来晴雯训斥了一顿,顺口又问:“宝玉今日可好!”晴雯是聪明过顶的,见问宝玉可好,便不肯以实话对,只说:“我不大到宝玉书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见如此说,虽然仍对她不满,这次也就没再往深里追究。

否则,晴雯如实说出宝玉的详情近态,必将会火上浇油,自跳陷井。遗憾的是,晴雯在与宝玉的关系上,意识到应该避嫌已经太迟了,不利的舆论已经形成,已给众人留下了以妖艳勾引宝玉的坏名声,所以最终没能免祸,以凄惨病死而告终。可见,增强避嫌意识,注意避嫌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红楼梦》里众人物悲喜剧的成因有着重要的阶级因素。在那个封建社会夹杂着各种“矛盾”的环境中生存,如果涉及嫌疑,不管处在社会的哪个层次,轻则丢官弃职,重则命不能保。所以懂得避嫌,运用避嫌,善于避嫌对自我保护也是生存法则的重要潜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红楼梦   宝玉   有口难辩   角门   疑心   风声   老太太   鸳鸯   夫人   意识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