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增支减收趋势下, 如何打破财政“不可能三角”?

记者 樊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日前出版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指出,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强的背景下,预计2022-202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将逐年放缓。为了稳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这一期间将保持一定强度,预计平均增速在7.4%以上。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4%。

财科院在蓝皮书中称,未来在制定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年度预算安排,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打破财政的“不可能三角”,即“增支”(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减收”(减税降费以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控债”(控制政府债务以防范风险)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已有类似实践。比如在居民收入断流的紧急状态下,采取财政货币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当前,部分居民和家庭增收陷入困境,我国也可以考虑类似的政策安排。”报告称。

报告指出,从国内看,疫情的影响仍将延续,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预期仍将偏弱,内需恢复尚需时日,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微观主体面临的生存发展风险仍在扩张。就业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说,当前大家对财政政策理解的一个误区是过于在乎赤字率和杠杆率。

“市面上常提的3%赤字率安全线、60%杠杆率安全线,实际上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当时就是为了限制南欧国家不要随便花钱。赤字率定在多少,关键是要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以及通货膨胀状况。”他说。

余永定进一步指出,中国的金融风险不是来自宏观经济概念的杠杆率,而是来自微观的企业层面。这需要通过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手段来解决,而不是从宏观上全面降杠杆。

“一直以来我们有点因噎废食,为降低杠杆率而牺牲增长。实际上,加快经济增速,可能是微观层面让体制机制改革阻力减小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降低宏观杠杆率未必能解决企业杠杆率,也未必能解决因体制机制产生的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

“我始终认为,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经济增长不是一切,但是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一切。中国杠杆率高是有一定风险,但是风险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么大。较高的杠杆率是投资率高的表现,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和优势。要真正地降低杠杆率,还是要靠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杠杆率是不可能真正降下来的。”余永定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财政   蓝皮书   财政政策   赤字   杠杆   微观   中国   预算   趋势   风险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