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看,美国核聚变数据造假,能量输出输入比只有0.008

近日,美国“人造太阳”在朋友圈刷屏,美国国家实验室(LLNL)和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Q>1)。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一突破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少媒体也称之为“本世纪最大科技突破”“21世纪重大科学突破”。

实际上,类似的Q>1的新闻在2013年已经宣布过一次,2021年也宣布过一次,今年又来。那么到底哪次是真的呢?哪次是首次呢?其实,外行人很容易被忽悠,包括媒体,媒体那些人本来也不懂。美国宣布了三次Q>1,而且都说是首次,不是第二次第三次,真正原因是美国宣传部门对Q值的定义随意更改。不管哪一次,真实净能量收益远小于1,只有0.008,离实用化差得远。

我们来看看2013年那次,美国对Q>1的定义是:核聚变释放能量大于输入到靶丸激光能量(射出激光能量仅小部分输入到靶丸里)。2022年这次的Q>1的定义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大于射出激光能量。大家看出区别来了吧,就是2022年这次是考虑到了激光能量损失,2013年那次不考虑激光能量损失。反正每次都是首次实现Q>1,能起到轰动的效果,对于获取政府经费也有好处。而真正的Q值应该是核聚变释放能量与输入总能量的比值,而不仅仅是激光的射出能量。因为从电能到激光,是有能量损失的,125度电,变成激光只有1度电的能量了,从激光射出到靶丸接收又有能量损失,真正的Q值应为0.008。这与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的输出输入比0.67差了83倍。而且按照日本的算法,磁约束核聚变输出输入比为1.25,20多年前就大于1了,而且是真实的Q值,不是随意定义的Q值,即最终的输出输入比,要把电能算进去,只算激光能量是很不真实的。

所以说,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与磁约束核聚变相比,进度落后很多。ITER已经开始建设了,按照欧洲联合环的实验数据,Q=0.67,在ITER上就可以达到Q=10了,科学家对此很有信心,否则也不会投这么多钱建设ITER。ITER功率为50万千瓦,简直就是一座中型发电站了,中国去年送去的PF6线圈就达400吨。不过ITER不能发电,后起之秀,中国的CFTER功率20万千瓦,Q值等于30,可以发电。磁约束核聚变从实验堆,DEMO,商用堆三步走的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美国   能量   电能   中国   功率   激光   损失   定义   真实   媒体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