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距离世界杯还有多远(一)


作为一个球迷,想讲讲这些年自己对中国足球的理解。因篇幅较长,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文章会分为四个部分。


一,薄弱的群众基础


以笔者为例,讲讲我所知道的那个年代的足球和教育环境。可能不具备代表性,但却真切地发生过,以及在西北的大山里正在发生着。顺便回忆一下我简陋的童年。

那是一个有村小的年代。那时候的村小还能正常办学,旧校址因为年久失修容易坍塌,县里出资建了新的校址。新学校的操场除了杂草没有任何绿化,操场是一块光秃秃的沙石地,走路都能扬起尘土。那时候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家里的铁锹锄草,义务劳动半天。所以在没有绿色植被的时节,整个操场都是尘土飞扬。那时候三三两两地结伴上学放学,觉得很满足。只是土黄的操场上只有年少的孩子们跑早操的身影,即便是体育课,也从未见过任何的体育器材。偶尔看到几个球,比如足球排球之类的,平常也都是保存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只有等教育局的领导来检查才会拿出来。那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球类真正的名字,印象里好像只是圆的。后来五年级的时候被叫停了办学,所有人要去镇里上学。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几个家长积极组织,一直认为去镇里寄宿上学对孩子们太过残忍,才一起凑钱找了村里有初中学历的语文老师和高中毕业的数学老师临时搭班来给我们上课。那时候高中是了不起的学历,大家都是:哇,老师是高中毕业的!冥冥中有赚到了的感觉。去年我回家的时候,迎面遇到了当年的数学老师,他局促的有些不好意思,有一些多年不见简短的问候。我注意到他日渐稀少的头发,拐了的一条腿。日子窘迫,媳妇嫌他没出息跟人跑了,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收废品已经好多年了。娃儿很争气,虽然家里很穷,但考了县城最好的高中,考上了985的大学,在学校极度贫困,自卑且懂事。这些都是我母亲讲给我的。后来学校没有生源就关闭了,现在被政府改成了婚丧嫁娶的场地。尽管如此,也一直空置,没人去那里置办宴席。如此将就一年,便去镇里读了初中。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一段经历了。依然不变的沙砾和石子堆砌的操场,也依然没有看到足球篮球这些。每次上体育课,无非是跑跑步做做操之类的,之后便是自由活动,靠时间靠到下课。没有任何体育器械辅助,有且只有一双手脚。那些年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北方很盛行沙尘暴。风沙一起,沙尘十几米卷成一根柱子,遮天蔽日,所有人裹着校服便往回跑。也有个别傻叉站在操场故意展开双臂显示自己无比英雄,尽管转身已是一个焦黄的土人。无论多么大的风沙,晚上也不会洗脸洗头。也不知道还有一种习惯叫早晚刷牙。洗脸也只是发生在早上,那半盆水几个人把手伸进去,水顿时就黑乎乎了。毛巾也没地方晾也不敢晾出来,怕别人使坏拿去干坏事。就用一个方便面袋装起来,压在被褥下面,第二天拿出来洗脸,捂的一股臭鸡蛋味。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那熏的睁不开眼睛的脚臭(一周回一次家,一周不洗脚),如果是在冬天还有人把臭鞋和鞋垫放在炉子上烤,相比较于冷,那极有可能是一种温暖的臭。如果是夏天,那臭味简直了,都是闭着眼睛进去的。但是你总不能不呼吸,也不能不睡觉吧,环境如此。以至于现在我都觉得,现在肺部偶有不适都是跟这段经历有关。有一些没教养的,会去隔壁魏老师承包的小卖部买方便面吃,吃完了就往方便面袋里面撒尿,撒完了就卯足了劲扔到宿舍门前的院子里,“嘭”地一声,如果有人经过,还真没准能讨个好彩头。这些还好,有的还会直接拉开裤子站在上下床的二层上直接开尿,那“唰唰”的声音悦耳至极。早上的尿桶基本上就被这二十多个人一晚上干满了,那浑浊的液体,以我现在的工作经验估计,大概有10-15升。当天值日的两个人用一根杆把它抬出去,偶尔力没使匀,“哗”一下子洒出来好多升,大家一哄而笑又各自散去。然后液体就渗进了砖地里,余味香醇而久久不能散去。整排平房的宿舍后边,有一座座干瘪的屎堆。如果不注意,可能随时会踩中小地雷。分色泽和颜色程度,进而判断哪些是新的哪些日子久了,如若不慎,极有可能会被坚固的绊倒。常有内急者约一两个同伴,携纸前往(没作业本纸的时候偶尔也用土圪垯擦擦)。夜里少人去,毕竟早些年那里全是坟墓。多年以后,那所学校已经空壳,我站在因失修而坏掉的铁门口向里张望,空无一人。后来我迫不及待地要去远离这些人,那些事。既不同路,又何必再相逢。高中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两周回一次家。那里有卫生间,有水洗厕所,终于不用在屎丘里跋涉。能上高中的学生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家每天都早晚刷牙洗脸,隔三差五洗脚。晚上听磁带里周杰伦的哼唱,打饭的时候学校的广播里也放着这个男人的歌,印象最深的是《半兽人》和《三年二班》。我常在打饭的路上跟着曲调哼唱,疑似一个傻叉远远到来。那年从大城市的矿务局转来一个同学,留着长长的直发,嘴角因受伤有一个小豁口,个子不高,家境殷实,常年听着阿杜(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车底还是在车里)。课上睡觉,课下精神抖擞。但一说到足球,浑身上下全是多巴胺。那时候我才知道这玩意叫足球。虽然不懂规则,只是体育课上跟他胡乱地一起踢。传球也不知道那提前量应被叫做直塞。球是他自己的,没球的时候就没得踢。其实也没踢几次,就被高中的课业给压倒了。最让我无语的是,有个现在都让我意难平的傻逼告诉我,世界上只有罗纳尔多一个人可以踢出弧线球,一般运动员只能踢直线球。这言论一直让我懵逼了好多年,直到有了条件开始看比赛,才知道只要触球点和大腿内外侧发力不同,再加上物理上空气阻力的相对作用,任何人都能踢出弧线球。这哥们因为大吹大擂,给我留下的记忆足够深。也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了篮球。刚开始不懂,看着一米八几的大中锋抢篮板就觉得人家个子高。人家鼓掌就跟着鼓,慢慢看的多了,才知道原来这玩意这么打。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你可能永远无法正确地判断一件事情。再后来就读了大学。每个周末操场里都会积极分子组织踢球,但因为群众基础薄弱,应着寥寥。我们这种足球门外汉便有了上场的机会。有点技术的人都踢前锋中场,我们一般就只能打打后卫。活不多,没事就两个中后卫唠唠嗑,蹲在地上等着对面杀过来。远远地看着前面前锋大杀四方(尽管衣服不同,有时候也没法分辨是谁家的前锋,就知道前面进球了,肯定就是进了那个门),偶尔听到齐齐地拍手,就知道是进球了,便跟着一起拍。等到对方的前锋杀过来,我们就誓死保卫。不管是身体还是脚下拙劣的防守,都是拼劲全力。没有专业球鞋,操场还是硬沙地,受伤的可能性蛮大的。常常听到对方的前锋抱怨,“这哥们不要命了,真撞啊”。

这句抱怨多年后一直言犹在耳,如果是现在,真想回怼他:俺这不是眼神防守,俺这是合理利用身体。在那个信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我几乎没有看过一场正式的比赛,没有见识到真正的足球。02年的韩日世界杯,我们看着以深圳健力宝为班底的史上最强国家男足秉承着“进一个”的目标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电视机前同学们激情振奋,薅着同桌的脖子摇旗呐喊。那是一个时代的狂欢。健力宝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男足前主帅李铁。知名球评人黄健翔眼里的腐败分子,败人品的代表性人物。后来的事情,也就是最近发酵的事情,李铁正在接受审查,曾经一起有交易的多人被迁出,吴亦凡正等着他一起吃《大碗牢饭》。



几年前他吹头发吹的多意气风发啊。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楼,眼见他楼塌了。

在那个多少人都不知道足球为何物的年代,一次侥幸的参赛,引发了多少球迷的颅内高潮。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不过是特定时间内一场有组织的狂欢,潮水退去,足球孱弱依然。

后来的后来,我去过了很多国家,在梅西的故乡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有空地有草皮,就能看到奔跑中的足球。而不是端端正正地插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爱护花草,请勿践踏。

松软的草皮不是一场景观,那是通往卡塔尔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健力宝   前锋   弧线球   校址   男足   世界杯   方便面   中国   操场   多年   距离   年代   高中   足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