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邓公:我死后中国会怎样?邓公8个字回答令主席微笑点头

1975年,毛主席病重期间,曾与王洪文、邓小平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毛主席问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问题:“我死后中国的前途吉凶将会如何?你们是怎么想的,我要听真话。”

王洪文脱口而出:“主席的思想和革命路线一定会继承下去的,全国人民将会团结一心,将革命的道路进行到底。”

小平同志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了八个字。

毛主席听到王洪文的回答嘴上不说,心里是失望的。而当他听到小平同志的回答先是脸色变得苍白,紧紧地闭着嘴,震惊不已。等他思索后,脸上的凝重之色才散去,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说:“小平同志所言,与我不谋而合,智者所见略同啊!”

毛主席

那么,毛主席为何要如此问邓公和王洪文?邓公当时到底又说出哪八字?竟令毛主席微笑点头?

小平同志的二次复出之路

1966年,领导阶层担心资本主义复辟,为了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邓小平同志因为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采取的措施抱有质疑态度,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受到了批评和斗争,被撤去一切职务。

1969到1973年间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成了一位近民众的钢铁工人。

邓公

由于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邓小平同志的复出之路非常艰难。

这期间,小平同志曾给主席写信表示:希望可以为党中央奉献余生,愿意当面聆听主席的教诲,但是,毛主席因公事繁忙并未及时回复。

后来汪东兴曾委婉转达毛主席的意思:小平同志有事可以给他写信。这也为邓小平后来的二次复出保留了一定的余地。

1968年5月,邓小平同志写信给汪东兴,再次请求面见毛主席。汪东兴将这封来信递交到了毛主席的面前。毛主席连夜召开会议,与众人商议是否要见一见小平同志,听一听他的想法,但是江青、陈伯达、康生等人持反对意见,此事被押后再议。

汪东兴

六七月份,邓小平同志多次给汪东兴写信,信中大致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党内,哪怕只当一名普通的党员。我请求党能给我一些小小的我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为党做一点工作。”

时间来到1972年1月,陈毅元帅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儿女们的话是:“坚持毛主席路线,坚持原则,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毛主席当时刚刚睡下,得知消息后,连忙披上一件衣服,就让人赶紧带他去了陈毅的追悼会现场。

到现场之后,毛主席不仅说出了陈毅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精神表达了肯定,还联想到了邓小平同志多封感情至深的长信,感叹道:“邓小平同志的思想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立场不同而已。”

真诚,被看在了眼里,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曙光。

1973年3月9日,周恩来总理把中共中央《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决定》一稿交到了毛主席手上,等待主席的最新批复。

周总理

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上这样说:“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问题,政治局会议已经讨论了好几次,并在主席开会时报告过,邓小平同志已经回到了北京。”

毛主席当即用笔签下了“同意”二字。毛主席心里也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不禁想到当年一起为革命奋斗的岁月。

在周总理的努力下,恢复小平同志职务的这一决定第二天就下发了。中共中央通知县团级党委,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邓小平负责分管的工作是: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参加对外活动,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重大政策问题等。之后邓小平同志在周总理的陪同下见到了毛主席。

邓公

毛主席见到邓小平后牢牢地握住了他的双手,声音中有些激动:“努力工作,万万保重身体。”在简单的寒暄过后,毛主席就开始问邓小平,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小平同志沉默了,后说出了“等待与相信。”

毛主席连连说“好,好!”一切尽在不言中。

1973年4月12日晚,北京城,人民大会堂中,在欢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招待会上,人们终于见到了阔别中央六年的邓小平同志。

第二天,各大报纸就登出了“邓小平同志自1967年首次现身人前”这一大爆炸性新闻,当时的政界很多同志也因此受到了鼓舞。

临危受命的不惧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谈及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问题时,提出邓小平重新工作的事,他说:“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避免了各大军区司令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的因素。

毛主席

毛主席在和有关政治局委员谈话时再次提及了对调此事,他说:“小平同志回来了!小平同志呢,有些人怕他,他遇事不惧,办事有时是有些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我给请回来了,这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是政治局请回来了。让他当你们的参谋长吧,我送他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他啊,外面是很和气的,但内部是钢铁。那些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下吧。不做工作的时候,就不会犯下错误。但是一做起工作呀,总要犯错误的。不做出工作本身来说也是一个错误。”

邓小平同志上任之后当面拜访各位老伙计,果然不负厚望,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十分完美地完成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工作

各位司令员不论是往上调任,还是向下对调,十分配合小平同志的工作,而且并无怨言,对接到的调任无不满之初,毛主席对此很是满意。

邓小平复出之后,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出席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邓公

1974年,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倡议下,联合国决定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

以往,肯定都是周总理亲自出席,但当时周总理身患重病,已无力再出国参加会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建议邓小平同志出席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当时的江青等组阁极力反对,多次阻挠。但是毛主席却依然力排众议,决定让其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随后,小平同志果然不负毛主席的重托,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做了精彩发言。周总理与毛主席对其称赞不已,这对江青等人绝对是重大的一个打击。

并且邓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同。

但没想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第六届的精彩发言竟遭到了王洪文等人的嫉恨。为此,王洪文多次去长沙,向毛主席告小平同志的状。却没想到受到了主席的严厉批评。

本是继林彪之后看好的“继承人”,为何会令主席这么不满呢?

林帅、毛主席

这是因为王洪文做的工作已经渐渐地让主席感到失望。

来自敌对,王洪文的助力

这就有了那次毛主席与王洪文和邓小平同志三人的对话。

毛主席呕心沥血,病重期间,越发看到了国家的未来需要改革。这时候他喊来王洪文与邓小平。

谁也想不到毛主席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死后中国的前途吉凶将会如何?你们是怎么想的,我要听真话。”

王洪文脱口而出:“主席的思想和革命路线一定会继承下去的,全国人民将会团结一心,将革命的道路进行到底。”

邓小平回答说:“洪文同志讲的,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但可能出现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派系之间相互对立,各自为政,各大军区拥兵自重,南北对峙,军阀割据,国家动荡。极大可能上中央约束不了地方,地方也不服从中央。”

他说,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军阀混战,全国混乱”。邓小平的讲话使在座的人受到了很大的震惊。

邓公

毛主席听完,先是脸色变得苍白,紧紧地闭着嘴,震惊不已。等他思索后,脸上的凝重之色才散去,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说:“小平同志直言不讳,所言与我不谋而和,智者所见略同啊!”

当年,林彪事发之后,毛主席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他要去哪里再找一个可以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呢?这个时候年轻的王洪文进入了他的视线。

但是王洪文毕竟是反动起家,政治经验薄弱,既没有读过多少书,学过多少知识,也没有精准到位的政治经验。对于治理起这样一个还处于“幼年期”的国家来说,他是不可能应付的过来的。

毛主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想让王洪文跟着老干部多多学习政治智慧,同时也是向外界宣告,王洪文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王洪文

毛主席在此期间,为了磨炼和考验王洪文,还让他主持过一段时间的中央日常工作。但是王洪文在这段时间做过三件事情却令毛主席颇为不满。

第一件事,王洪文在进入中央政局后,便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搞起了“四人小宗派”;第二件事,王洪文在当上中央副主席之后对待政务并无一点耐心,却在贪图享乐上下了很大功夫;第三件事,王洪文对于主席安排的学习计划并不上心,根本学不下去。比起看书,他更喜欢的是被众人围起来称赞的感觉。

久而久之,毛主席对王洪文的失望越攒越多,渐渐地放弃了把他作为接班人的想法。这时候,毛主席把目光重新投向了邓小平同志身上,他觉得邓小平熟悉党政军工作,曾在法国留学,知识体系储备充足,关键是政治目光敏感,是可以承担子的人。

1975年1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周恩来总理病重后,邓小平同志得到了毛主席的鼎力支持,主持了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成效显著,并且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1976年9月9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主席一生是传奇的,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他那勇于抗争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毛主席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毛主席逝世后,邓小平同志接过了担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核心。

之后小平同志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不仅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世界和平共交相互进步的友好关系。

邓小平同志身在权利中心,不为权力束缚。带头退休的举动,顺利地让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过渡。

邓公

退休之后,小平同志仍关心党务,在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政治眼光是多么的敏锐,是多么的深谋远虑。而邓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重托,邓公的贡献,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邓公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中央政治局   联合国大会   文化大革命   主席   中共中央   司令员   军区   国会   中国   职务   道路   同志   中央   政治   会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