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三河博弈僵局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

化解三河博弈僵局的

清口水利枢纽工程


清口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这里在古代是泗水入淮口,泗水又称清水,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清口。

大运河江苏淮安段 资料图片

明清时期,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于洪泽湖入黄河口门,这个口门便是我们提到的清口。但黄河水位高,极易倒灌入淮河、运河,致使河道淤塞。轻则不利航运,重则导致水患频发。明清两朝就有“清口通则全运河通,全运河通则国运无虞”之说。

资料图片

因此,处理好黄、淮、运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黄河泥沙淤积、淮河通畅、漕运安全问题,是保障运河畅通运输的重要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座集当时中国水利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最高成就于一体的工程——清口水利枢纽就此诞生。


明以前,清口一带已有一些水利工程,如高家堰、南运口等,但没有形成体系。


潘季驯于万历六年(1578年)第三次出任河道总督,对黄、淮、运进行了总体规划。他规划思想的核心是“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根本目标则是确保漕运的畅通。


潘季驯设计了一套由遥堤、缕堤、月堤和格堤组成,于遥堤上修建减水坝的堤防体系,并于1579年在黄河两岸完成徐州至淮安长达600里的遥堤,实现了“束水攻沙”的目标。自此,黄河被固定于徐州至淮安一线。


同时,在黄河和淮河交汇的清口一带,潘季驯则实施“蓄清刷黄”的方略。他通过加高加固高家堰,大大抬高了淮河水位,中国第四大湖泊——洪泽湖,也在这次黄淮的碰撞中产生。

洪泽湖大堤(亦称高家堰) 资料图片

清代,河督靳辅、张鹏翮等人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几次挥师清口,采取加高加固高家堰的措施,使洪泽湖水都集中到清口流出;在清口筑坝一座,使得淮水三分入运河,七分入黄河,以便冲沙防淤。一系列措施使得清口水利枢纽日益完善。


清口水利枢纽这组由河道、闸坝、堤防、疏浚、维护、水文观测等工程共同组成的大型水利枢纽,是大运河上持续时间最久、设计最复杂的工程。它共分为四个部分:自东而来的里运河、依托洪泽湖的引淮工程、抵御黄河的御黄体系,以及渡过黄河之后的中运河。

清口枢纽水工分布图 资料图片

清咸丰五年(1855),随着黄河在河南兰仪县(今属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东北流,结束了黄河夺淮七百年的历史,清口水利枢纽的历史使命也暂告一段落。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能成为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精巧的运河之工当居首功。无论是南旺分水水利枢纽,亦或是黄、淮、运三河交错的清口水利枢纽,其工程之美、工程之坚、工程之妙,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文案丨孟京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邓婉颖

美术设计丨赵墨

校对丨王瑜

参考文献丨《中国运河志》《清口枢纽工程的智慧》

《回望逝去的背影:明、清时代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反思》

《中国运河,何以成为不朽传奇?》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清口   水利枢纽   洪泽湖   泗水   淮河   淮安   漕运   徐州   黄河   工程   堤防   僵局   河道   运河   中国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