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助力企业发展和环保双赢

绿色信贷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信贷投向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作为我国起步最早的绿色金融产品,在目前现存的绿色金融工具中占比超过90%,主要投放于交通以及能源两大领域,具有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传导功能,经由绿色信贷,银行可以对污染企业的资金予以遏制,对环保企业进行扶持,促使贷款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实现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数读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逐渐扩大

2018年末,市场内绿色信贷总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至2019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0.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2020年起绿色信贷增速发力;2021年绿色信贷余额总计达到15.9万亿元;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绿色信贷余额总计20.9万亿元。

银行业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4家国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皆在万亿元以上,分别为3.50万亿元、2.41万亿元、2.37万亿元、1.73万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28.01%、22.96%、20.0%、22.70%。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5741.37亿元、4336.71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20.42%、16.49%。

9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中,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余额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为5415.84亿元、3785亿元、3121.83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19.31%、21.57%、18.32%。

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方面,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则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42.6%、40.94%、40.54%,分别达到985.71亿元、1512.48亿元、2811.95亿元。

云南金融逐“绿”前行

6月末,云南绿色信贷余额为5043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62倍。

6月末,云南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达1300亿元,助力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全省首要支柱产业。

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近五年来,中国绿色信贷规模逐渐扩大,绿色信贷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8年末,市场内绿色信贷总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至2019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0.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2020年起绿色信贷增速发力,增长率迅速爬升,2021年绿色信贷余额总计达到15.9万亿元,实现三年内翻倍增长,直至2022年才逐步放缓;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绿色信贷余额总计20.9万亿元。总体而言,国内绿色信贷余额保持高速增长,有利于满足国内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的融资要求,有利于实现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低碳转型,企业对绿色信贷的重视度将会继续提高,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今年以来,银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规模大增,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投入不断加码,“碳贷”发力明显。根据央行三季度末数据,我国绿色贷款20.9万亿元余额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具体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针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9.37、5.33和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0.9%和63.2%。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达5.33万亿元,同比增长30.8%,前三季度增加85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达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增加3577亿元。

各大行齐发力,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核心主体之一,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投放是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主要措施。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4家国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皆在万亿元以上,分别为3.50万亿元、2.41万亿元、2.37万亿元、1.73万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28.01%、22.96%、20.0%、22.70%,增速皆在20%以上。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5741.37亿元、4336.71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20.42%、16.49%。

9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中,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余额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为5415.84亿元、3785亿元、3121.83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19.31%、21.57%、18.32%。

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方面,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则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42.6%、40.94%、40.54%,分别达到985.71亿元、1512.48亿元、2811.95亿元。

上述银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明确提出建设“绿色银行”口号。例如,2022年上半年,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为1.53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9.99%;绿色金融贷款加权利率为4.66%,不良贷款率为0.48%;实现绿色投行融资规模753.61亿元等。

截至8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逾4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20%。

云南金融逐“绿”前行,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云南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支持云南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月15日,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云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介绍了十年来辖区内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情况和监管工作成效。“如今的云南,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过乌蒙山、哀牢山和高黎贡山,一架架航班飞跃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彻底改变了‘山间响铃马帮来’的落后局面。”倪金乾表示。

他指出,十年来,云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特色金融推动云南绿色经济发展,推动多项全国首创绿色金融产品落地云南,6月末,云南绿色信贷余额为5043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62倍。根据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测算,仅2021年云南绿色信贷支持节约标准煤9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017万吨。针对云南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域特点,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制定水电等清洁能源行业专项授信指引,设置清洁能源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在授权定价、担保准入等方面给予优惠。6月末,全省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达1300亿元,助力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全省首要支柱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绿色发展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一部分,是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金融杠杆,有助于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项目和企业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白雪/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信贷   民生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   云南   月末   银行业   助力   余额   年末   贷款   能源   规模   银行   产业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