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生活”不再难》


【“生活”不再难】

生活不容易,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命好,总有人是努力了才得到了回报。

很多人虽然有一个家,但是却不敢轻易的回去,不是回不去,而是不能。害怕回去看到苍老的父母关心的眼神,害怕将一事无成的自己呈现在家人面前。

很多事情的发生以及人的离开,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在意或者意愿就不发生,所以与其后悔痛苦,不如打起精神来,好好的说再见,让遗憾不再滞留。

艰难生活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拿出勇气,咬牙支撑,就不会被它给吓倒。

简单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得简单,一定不能想得太多。

可以喝酒就喝,喝不了就喝茶,人生能够做的事情那么多,这事不成,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何必要将自己短暂的一生拘泥于某件事上。

生活不易,不仅仅是因为有很多的困难,还是因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苦,而这些痛苦还没有人能够分享,只能自己承担。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容易,那么一定是有人代替你经历着你的经历。

生活并不是看谁更行,而是看谁更能熬,能够熬到最后的都是非常出彩的。

一、不再为“衣着”而烦恼。

我们买衣服,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是追求时髦,而不去考虑衣服的真正用途。

然而,穿衣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温度;其次是为了在社会中遮掩起赤裸的身体。

我们的衣服,因为整天与我们融为一体,从而具备了我们的性格,直到对它依依不舍,一再地修补,却舍不得扔掉,它俨然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没有人会因为穿着有补丁的衣服而降低身份。

一般人都很在乎衣着,衣服要时髦,至少要整洁,没有补丁。至于有无健全的心志,大可不必在意。但即使衣服破了不补,所暴露的最大缺点也不过是不够谨慎。

谁愿意穿膝盖上打补丁,哪怕只破两条缝的衣服?大部分人似乎深信,如果他们照做了,就是自毁前程。与其穿着破裤子进城,还不如拖着瘸腿拐进城。

通常,如果一个绅士意外伤到了腿,这是可以医治的。可若是伤到了马裤,那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他真正在乎的是“受人”尊敬的东西,而不是“应该”尊敬的东西。

人们想要的,并不是“应付什么”,而是“做些什么”或“是些什么”。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新衣服,不管旧得多么破烂肮脏。除非我们有了新的行为和事业,或扬帆启驶某个新的航程,让我们觉得自己古老的躯体内有了新的生机,若仍然继续穿旧衣服,就有旧瓶装新的感觉了。

我们随季节更换衣服,犹如鸟类更换新羽,必定是生命中的重大转折。潜鸟会退到僻静的池塘边去脱毛,蛇蜕皮、蚕破蛹,大抵都是如此,是内在物质不断蔓延的结果,而衣服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皮和世俗的烦恼。

否则我们会被发现是在挂着虚假的旗帜航行,最终免不了被人类与自己的观念唾弃。

二、财是养命之源。

曾经觉得谈钱伤感情,中年以后才知道,没钱更伤感情。

曾经视金钱为粪土,没钱会被认为一无是处。

越长大,对这句话体会越深刻。

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身体机能开始滑坡,经济压力陡然增大。

有钱和没钱,真的是天壤之别。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对中年人来说,兜里有钱,卡里有数,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钱时,觉得什么都无所谓,遇到意外,才发现没钱真的举步维艰。

生一场病,就能体会花钱如流水的无奈;

负一次债,就能明白低头四处借钱的心酸。

没钱的苦,吃一次就够了。

尤其是中年人,日常开支、车贷房贷、家人健康、应对意外……处处都要花钱。

没有人希望在意外发生时,连吃饭住房、家人健康都保不住;

也没有人希望在困窘之时,被逼到绝路,没有翻身的机会。

人生中80%的困难,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而剩下的20%,也可以用钱来缓解。

年轻时信奉快乐至上,总觉得谈钱很土很庸俗。

等长大后碰了钉子、摔了跟头,才知道银行卡上的余额,真的能治好成年人的一切矫情。

存钱当然不是为了不花钱,而是在遇到万一的情况时,有钱可花。

遇到经济不好,或者没有收入了,我们才能有钱吃饭、有钱还贷,关键时候,还能保命。

当听说这段时间,很多人因为失业,生活都变得困难时,我真的很感谢自己有努力存钱。

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有些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但也有人很快恢复如常。

差别在哪?

就在于手头的存款数。

有钱,意味着意外来临时,还能抵御风险,生活有保障;

没钱,则意味着遭遇变故时,只能被生活风浪卷着走,没有一点选择权。

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手有余粮,心才不慌。

人追求的当然不全是财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那些一点一滴攒下的,何止是钱,更是生活的选择权。

看到卡上的数字蹭蹭上涨,心里的安全感,才会增加。

很多人总以为省钱意味着节衣缩食,每天过得抠门且委屈,其实并不尽然。

看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能力÷欲望。

在赚钱能力不变的基础上,给消费欲“降级”,一样可以实现财务幸福。

放下面子好好赚钱,如果没有赚钱的能力,那就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

是啊,人生很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别忘了精打细算,努力攒钱。

别轻信什么消费至上,再光鲜的生活,都不如账上有钱,更让人安心;

也别做嘴上说说的空想派,再多自我安慰,也不如卡里有数,来的更实在。

对人生最大的负责,就是随时留好退路,能够抵御风险,保护自己和心爱的人。

哪怕一天只省下几十块,但看着卡里的余额一点点变多,你心中的底气也会越来越足。

愿我们都能埋头苦干向钱看,努力赚钱往厚看。

卡里不缺钱,晚上不失眠。

三、能力可以让你成功,智慧才可以让你幸福。

最好的人生样子就是安居乐业。

安居,就是有和睦的家庭。

乐业,就是有称心的职业。

早上高高兴兴去上班,因为知道等着自己的是八小时愉快胜任的工作,也许有困难和挑战,然而是自己乐意应对的。

傍晚欢欢喜喜回家,因为知道等着自己的是合家的欢聚,餐桌上的欢声笑语,也许有小小的争吵,然而是自己愿意谅解的。

这的确很平凡,但这平凡的幸福却是人生最珍贵的幸福。

其实,不必是普通大众,即使是精英,最好的人生也不能缺少这平凡的幸福,否则就不能称作最好。

幸福不是一种没有痛苦的状态,最大的不幸是麻木和空虚,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你有苦恼和迷茫,这证明你有一颗活泼的心,不满足于现状,仍然有追求。

人的内在素质不但是能力,也包括智慧,能够跳出来看人生,看得开,放得下,这样可以化解许多负面情绪。

能力可以让你成功,智慧才可以让你幸福。

人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太成熟了不好,要返璞归真,这样可以重新获得一些天真的快乐。

正面价值并不是它们的价值就都是相等的,还应该根据它们对于人类幸福的重要性排出一个次序。

如果互相发生冲突,比较次要的价值应该服从比较重要的价值,这样做就是在最大限度地争取人类的幸福。

相反,如果为了比较次要的价值牺牲比较重要的价值,人类就肯定会不幸福。

保护自然和发展经济二者都是正面价值,但是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保护自然无疑比发展经济重要得多。

人糊涂就在这一点上,社会和经济庞大了以后,就忘记了自然是自己的来源。

人生中的挫折和苦难其实很难比较,遭遇的时候都是最大,度过了以后会觉得不过如此。

四、人际关系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

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先贤们指出: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

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

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

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

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他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形式应当稍稍落后于内容。

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你的朋友向你吐露了隐衷,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向人传说。也许你的朋友还向别人吐露了这隐衷,你仍要当作只有你一人知道一样,不可让秘密由你传播出去。

你的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出现。但是,这不能成为理由,认为你因此就有了随时在他面前出现的权利。即使对你最好的朋友,你也没有这个权利。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静默,不去打扰他,这也是一种尊重和教养。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

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

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五、好的婚姻,都懂得给彼此留有一点空间。

夫妻就像战友,彼此相互支持,才能一起往前走。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给对方松绑,而不是给对方施加压力。

太过步步紧逼,强势,只会让对方想要逃离。

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好的婚姻,都懂得给彼此留有一点空间,关系松弛一些,生活反而会更踏实、更自在。

你是否也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每天都起那么早干嘛?能不能让人多睡一会!”

“用完的东西就不能放回原位吗?”

生活中,这些话大多都是寻常日子里最易说出口的。

我们总是试图去纠正,希望对方可以如我们所愿,有个好习惯。

原本只为一件小事,却吵到彼此生厌。

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们也是一样。

不管多亲密的两个人,终究是不同的个体,无法做到和对方想法完全一致。

而婚姻中的烦恼,往往离不开想改变对方的冲动,总是盯着对方的缺点。

抓着那些不顺眼的事情不放,挖空心思去纠正,可越是紧逼,越没有效果。

反而,忽视掉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

爱不是打造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那个不完美的人。

生活不易,我们不必强求对方“和我一样”,也无需固执己见地钻牛角尖。

给予对方自然的生活空间,便会少一些抱怨和烦恼。

如果双方生活习惯差异很大,不如就给对方留一点“自留地”。

在这个自留地里,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去生活,对方不要过多干涉。

彼此感觉舒服,生活才没有那么多束缚。

婚姻中,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过度依赖。

更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迁移到伴侣身上。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依赖任何人,那么,他才真正算是长大了。

当我们渐渐成熟,情感也会慢慢独立,不会再因自己的情绪依赖,去强求对方的妥协和理解。

而是可以试着厘清情绪的边界,不再挤压彼此的情绪空间。

然后,找到长久婚姻的相处之道,亲密而有距离,相依但留空隙,有出口释放,也有空间喘息。

在婚姻关系里,物质需求虽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家庭的全部。

对个体而言,很多时候,经济独立背后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尊重的期待。

现实中,夫妻间总会以金钱作为双方的约束,以确认自己是“说了算”的一方,寻得物质上的安全感。

但婚姻是双向的付出,长久的关系,需要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我们应该学会平衡好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千万别把家庭的需要变成了限制对方的利器,当规划变成了算计,便成了无形的束缚。

当两个人决定走进婚姻,家庭便成为了一个整体,财务上的共享和交融,是责任,也是信任。

我们一同经营,共同积累,但也要记得划出一片空地给对方。

在柴米油盐之外,拥有一份合理支配财务的自由。

希望,我们都可以不再因为金钱而计较,不再利用经济去限制。

彼此相依也互相独立,以尊重和真诚为平淡日子增添一份满足和惊喜。

好的关系里,任何一方都不会被要求放弃理想来成全家庭,也不会被嘲讽婚后还“假装”努力。

而是以真诚走进对方的内心,懂得彼此的坚持和热爱,放手支持对方去追求。

人的一生,有很多刻度,婚姻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我们不要忘记为对方留出时间去独处,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为,当我们做好了自己,才会更好地去爱他,去爱这个家。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

想要在婚姻里,获得真正的松弛感,夫妻之间就要留有空间。

不强求、不限制,不过分依赖,互相赋能和成长。

既为家庭努力,也有余力做自己。

生活本来很不容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丁俊贵

2022年12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卡里   友谊   界限   痛苦   衣服   婚姻   价值   幸福   人生   快乐   丁俊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