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澄湖大闸蟹出名前,上海滩最有名的是“嘉兴南湖大蟹”

上海和嘉兴颇有渊源:在受苏州话影响之前,早期的上海方言更多地受嘉兴话影响,那时上海的前身松江府与嘉兴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文化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宋元时期,论人口的稠密,嘉兴不仅在江南,甚至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农业文明时代,这就意味着社会的高度发展。

当然,说到渊源,更为人所知的,便是1921年一大代表们在上海租界开会到一半,安全起见,撤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才开完了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那个年代,嘉兴相比起上海,是一个相对僻静、安全的所在。那时的上海人肯定对嘉兴并不陌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常有旅行社组织嘉兴赏菊旅游团,一早7点乘快车前往,晚上7点50分搭特快车返沪,团费每人二元九角,包括来回车票、中餐、晚餐及南湖游艇。这种短途的“一日游”,现在看来平淡无奇,在当时可算得是最新潮的生活方式之一了。除了美景,还有美食。现在说到嘉兴,很多上海人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五芳斋粽子,现在嘉兴月湖边还有个粽子博物馆,但这座城市并不只有粽子。在阳澄湖大闸蟹出名之前,晚清民国时“嘉兴南湖大蟹”曾声名远扬,每年秋风起后,当地大街小巷随处响起嘉兴螃蟹的叫卖声。像我们这一代人,往往通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来想象嘉兴。在这部武侠传奇中,开篇不久就是“江南七怪”出场(他们似乎都是嘉兴当地人,主角郭靖预定的18岁决战也设在烟雨楼),在南湖醉仙楼的一场恶斗开始之前,是一番风景的描绘:“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当地南湖中又有一项名产,是绿色的没角菱,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是以湖中菱叶特多。其时正当春日,碧水翠叶,宛若一泓碧玻璃上铺满一片片翡翠。”这番盛况,如今我们只能想象。1964年,南湖菱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峰的9082亩,但到1980年—1982年,平均已只剩453亩。到乡镇工业兴起后,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河湖,南湖菱种植面积更进一步萎缩,后来一度不得已放弃种菱。上海人对嘉兴印象的改变,或许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不过,直到近40年来,当地乡镇企业的崛起,才真正让上海人刮目相看。乡镇企业家随着“致富光荣”蜂起的那些年,可能也是本地古镇最寂寞的时光。嘉兴原本是个河湖纵横的水乡泽国,但在公路兴起后,那些原本依靠内河水运而生的小镇逐渐被遗忘了。不过,也正因此,才让它们因祸得福:西塘、乌镇正是因为在多少年里远离公路网,才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古镇原貌。到现在,在一些外地游客心目中,这两个小镇的知名度可能比嘉兴本身还高。在全国的古镇中,乌镇、西塘都可说相当成功地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曾不止一次去过乌镇,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并不仅仅是几间修旧如旧的老房子,更重要的是为传统的形式注入现代的内涵。不论是乌镇戏剧节,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都让人感到:传统与现代完全可以携手并存,而且“传统”也可以很现代。时至今日,相比起苏杭,嘉兴仍是上海身旁一个低调的存在,连贴近上海的嘉善,与上海的同城化也不如昆山、太仓紧密。这样不事声张,很容易让人低估嘉兴的富裕发达程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嘉兴是长三角41个城市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城乡差距也是浙江省最小的。到了“大上海都市圈”的时代,嘉兴并不只是上海的后花园,更是上海向西翼推进发展的重要联动节点。嘉兴不需要成为“下一个苏州”或“下一个昆山”,但毫无疑问,那会在双赢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可能。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维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南湖   嘉兴   泽国   上海滩   昆山   大闸蟹   江南   苏州   粽子   上海人   上海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