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不向规律低头,是你的最大损失

鬼谷子:不向规律低头,是你的最大损失

领悟纵横智慧,改变人生格局。大家好。

人的一生永远离不开“生活”两个字,怎样理解“生活”呢?简而言之,就 是“生下来+活下去”, 生下来不需要我们费太多的力,而活下去却是一 门需要我们钻研很深的学问。

因为,苟活也是活,奋斗也是活,阴差阳错也是活。在上节课程中,我 们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明白一些道理”,那明白了道 理之后,我们也要付诸行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关键在哪里?在于成长的规律和行为的关键

古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无 论古今。

在鬼谷子的捭阖术当中,他就提到过:“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 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这世上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有的是阴性 的,有的是阳性的;有柔弱或者刚强的;也有开放和闭塞的;甚至也有 松弛和紧张的。

而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鬼谷子也给了我 们答案。他说: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

校其伎巧短长。”

意思是我们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

和先后顺序,打量好对方的智谋,测量好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 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第一部分:认清事物的关键,再行动。

中国有句俗话“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是什么意思呢?相信很多耕过田的 朋友们会有所了解, 一头很壮的水牛,想要让它去耕田,就要刺穿它的 鼻子,系上鼻环,用绳子牵着他走。

这个牛鼻子就是关键所在,牛会因为疼而被迫或者主动往前走。由此可 见, 一头牛太懒,我们要牵它的鼻子走。

如果驴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同样是找到它的死穴,这个“死穴”的具 体位置不太好描述,通俗地说,就是在驴子肚皮中点至脊柱中点这条弧 线的左侧方约五分之一处,农村的人称之为驴子的“肚绷子”。

在驴子不听话时,你只要对准它的“肚绷子”踢上一脚,它立刻如触电般 几乎僵在那里,什么脾气都没有了,乖乖地任你摆布。

我们在办事的时候,常常也有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时候。其实,每个事物 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突破口。我们应该学会寻找这个突破

□,把握关键,解决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鬼谷子说:“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者言,依崇高;与阴言 者,依卑小。”

意思是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通过阴阳两方面去试探对方,其实说

白了也就是利与害。

对那些进取的人,我们应该聊一些奋进的事。而对那些做事消极,总是 惹事的人,我们就维持一个简单的关系进行交谈就可以。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说话处世要看对象是谁,更要把握这个人的心理,做 到双方都满意。

分开两点说的话, 和君子说话,要简而实。蔡康永说:“把说话练好, 是最划算的一件事”。 鬼谷子也认为口是心的门户,生活中会说话真的 很省事。

举个例子,杨绛和钱钟书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在钱钟书去世的时候, 一直暗恋杨绛的费孝通登门拜访。杨绛是费孝通的初恋,费孝通对杨绛 也一直都有感情,可杨绛一门心思在钱钟书身上。

这两个人见面聊了一会几,杨绛就要费孝通离开。临走的时候,她和费 孝通说了一句话:“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费老彻底死心了,打消了对杨绛的爱恋。杨绛的这 句话,其实并没有要故意迎合谁或者拒绝了谁,却简单有力地表明了自

己的态度。在我看来,就是她了解费老的为人,也知道他心里的想 法。

和小人说话,要杂而虚。俗话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句话就直接 点出了小人喜欢背后议论的特点,唯恐天下不乱。

我们在这个社会里生存,难免都要和小人打交道。但是在相处的时候, 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和这类人沟通,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我们 不需要对他负责甚至是放在心上。这不是人际交往中虚伪的一面,而是 一种说话的智慧。

在我看来, 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在对待君子和小人等不同人的时候, 都能在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情况下,用尊重和善良跟别人相处。学会说 话,就是让别人舒服的同时也不会委屈自己。

接着我们说第二部分:善于总结生活中的规律,就可以事半功倍。

生活从来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要么是隐性的,要么是显性的。而很多时 候,我们因为忙碌会忽视生活的规律,从而导致自己陷入烦恼的怪圈当 中,无法自拔。

但是,如果肯静下心来仔细回想,就会发现有迹可循。就拿生活的例子 来说,公交车几点来,买早餐什么时候不堵车,下班什么时候不挤,哪 天去商场吃饭可以打折,衣服什么时候是促销季等。

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还可以帮助我们省 下很多钱,提高生活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反之, 不擅 长总结规律,不仅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可能无功而返。

相传,古印度一个大户人家。有一天,这户人家的主人想吃庵摩罗果 就吩咐仆人去果园买一些好吃的庵摩罗果。

仆人拿着钱来到一个果园,果农对他说:“我这棵树上的果子味道都很 好,不信你摘一颗尝尝便知道了。”

仆人并不相信,说:“只尝一颗怎么能确定到底好不好吃呢?我得每一 颗都尝尝才行。”

结果,他把树上的果子都尝了一遍,确定好吃了才走。但同时果子也都 被他咬了一 口,回府后被主人大骂了一顿。

这就好像是经常买西瓜的人都知道怎样敲西瓜,什么样的西瓜口感好, 这些都是经验总结而来的。所以说,聪明人做事情从来都不是蛮干,而 是懂得走捷径。捷径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有所效率。

司时,也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这么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替”,用一些别人的经验,自己总结规律,就能够不让自己重蹈覆辙或 者走错路。

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歼灭了秦朝的主 要兵力。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捧着传国玉玺,开城投降。

刘邦入咸阳城,进了秦宫,见宫室帷帐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 顿起羡慕之意,想全部留下自己享受。武将樊哙极力劝阻,使刘邦很不 高兴。

谋臣张良对他说:“只因秦王残暴,不得人心,您才能得到今天的胜

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了暴君,就该改变奢侈淫逸之风,提倡俭朴风

气。现在您刚入秦宫,就想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樊 哙将军的话虽然说得有一点激烈,但是他总是为了您着想,所以还是希 望您能接受樊将军的建议。”

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张良劝 说刘邦,巧妙地点出了秦朝奢侈淫逸导致灭亡的教训,使刘邦认识到了 自己的错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劝说别 人,更能令对方肃然警醒,收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最后说第三部分:懂得利用规律,用20%精力做80%的事。

最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印象很深刻: “当代人最大的一个 硬伤,就是缺乏时间商。”

当代人到底有多忙?我们放眼看去,边走路边吃饭、公交车上地铁上补 妆、动车上补作业、熬夜加班等等。几乎是忙到了没有时间吃饭、没有 时间打扮、没有时间休息等等。可是,真的很忙吗?

忙字,从字形上分解,可以得出“心+亡”,也就是心死了的意思。在这 种忙碌的程度上,我们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是不走心的,因为一旦我们忙 起来,就注定顾不上心了。那自然,所有的行为也都是机械化进行。

李开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永远精力充沛、永远 有用不完的时间,工作、社交、生活、兴趣什么都不落下。我想说,是

因为我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一个人能有多值钱,就看他对待时间的方式。很多人的成功和智商并没 有多大的关系,但肯定和时间关系很大。

比方说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洗完澡之后看着还没有处理完的工 作, 一点工作的欲望都没有,只想摊在床上玩手机。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了,本来计划着要去这玩、去那玩,结果一觉醒来, 中午了,叫个外卖,看了几集电视剧之后, 一天就过去了。

相信这样的周末生活,很多朋友都中枪了吧。所以说, 真正优秀的人,

都是懂得规划自己的时间的,懂得用20%的精力去做80%的事情,往往更加事半功倍。

“统筹”这个概念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说的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合理 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掌握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事件更优 化。

比方说,在烧一壶开水的同时可以浇花、拖地其至是冲澡。这样折合下 来,完成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完成两到三件。 你人生的最大失败,就 在于你把80%的精力都放在一堆琐事上。

世界是变化的,它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命运却是自己的。 改变是一 种变通,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变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 的环境,达到更好的理想状态。

当然,改变不是没有原则的改变,更不能因为改变而放弃原则,关键是 审时度势,把握好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鬼谷子   秦王   规律   刘邦   驴子   事物   损失   说话   事情   关键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