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全力推动现代慈善事业向“四个维度”高质量发展

12月7日,中山市第十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启动。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期间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山市坚持以“全民慈善”为核心,以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围绕“四个维度”全力打造具有浓厚中山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 文、图/张翔宇、伍晓蕾 建立慈善表彰机制,树立慈善典范更有“高度” 2021年,中山建立“中山慈善捐赠榜”和中山市“慈善纪念章”的慈善表彰机制,从2021年起每年对上一年度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组织)、慈善项目给予嘉奖和弘扬,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山市慈善公益事业持续发展。 中山市“慈善纪念章”作为中山市每年度慈善领域的最高荣誉,设置了慈善捐赠个人纪念章、慈善捐赠企业(组织)纪念章、慈善典范项目纪念章予以表彰,以鼓励更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投身公益,擦亮慈善中山的闪亮名片,推动中山慈善事业发展。在中山市2021年慈善万人行巡游起步仪式现场,中山市首次颁发了“慈善纪念章”。 2021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颁发“慈善捐赠企业(组织)纪念章”67家次、“慈善捐赠个人纪念章”57人次、“慈善典范项目纪念章”20个。同时发布年度中山慈善捐赠榜,累计表彰捐赠企业(组织)620家次,捐赠个人206名。 创建慈善示范社区,培育慈善文化更有“深度” 为推动“十四五”期间中山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2021年中山市民政局制定印发了《中山市慈善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慈善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 《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创建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慈善示范社区(村)创建指南和标准,推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幸福社区(村)为主线,以培育慈善文化为重点,以促进社区居民互助和志愿服务为目的,全面推进社区慈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的慈善社区创建活动。 为加强慈善文化培育和引导,在社区(村)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工作方案》要求社区(村)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提供养护、康复、托管服务以及设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等,让村(居)民切实感受社区(村)慈善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文化展示和慈善文化教育。进一步凸显社区(村)慈善示范效应,引导村(居)民积极参与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形成“人人慈善、良善友爱”的和谐氛围。截至目前,共有40个社区(村)被授予“中山市慈善示范社区(村)”称号,57个社区(村)正在推进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机制。每个成功创建的慈善示范社区(村)由市财政给予2万元补助经费,鼓励和支持各社区(村)持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打造全民公益品牌,推动人人慈善更有“广度” 12月7日,中山市第十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九届最强公益项目展示会举行。 为弘扬“博爱”精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山市从2013年以来,坚持每年开展“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推动全民公益行动,以项目化公益积极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以公益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满足群众新时代社会治理新需要,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实现“群众点菜、政府支持、社会配餐”的公益服务社会化供给新机制,满足市民非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建成跨界合作、“互联网+公益”的现代公益生态圈。“博爱100”每年征集和评选300个至500个优秀公益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出种子资金,搭建公益创投平台;热心市民与企业参与、资助和监督公益项目;社会组织策划、竞投和实施公益项目的“全民公益1+1+1”模式由社会组织转化实施,三方联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源点对点地投向社会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强化党政主导和全民参与,鼓励社会群众和社会组织自我发现需求、自我提出解决方案,带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点对点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十年来,“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累计孵化5223个优质公益项目,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种子资金3690多万元,撬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资金9279万元,凝聚了42万人次社工和志愿者参与社会共治,直接服务群众逾443万人次,有效推动慈善+社工融合发展。2019年3月,“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成功入围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摘得全国唯一的网络人气奖。 建立困难帮扶中心 推进慈善助困更有“温度” 2018年,中山市民政局在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情况开展调研时发现,看病、读书、住房是群众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的三个问题。为破解“三难”,中山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三大困难帮扶中心,创新性地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困难家庭的看病、教育、住房问题进行救助帮扶,让困难群众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外,还能得到社会募集善款的帮扶。 大病帮扶,困难帮扶中心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的模式,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和各医院“一站式”结算系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直接救助。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帮扶中心共为困难群众实施慈善专项医疗救助达7215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1350万元。 教育帮扶,在政府扶困助学的基础上,困难帮扶中心联合多个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展教育帮扶。通过建立困难家庭学生信息库,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在初中、高中、大学教育阶段,每学年在享受政府扶困助学的基础上,再获得总额不低于1500元、3000元、4000元的助学金。2020年以来,全市共资助困难学子2560人次,支出助学资金达545万多元。 危房改造帮扶,中山市从2004年起实施低保家庭危房改造,2012年将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纳入政府资助范围,并形成长效机制。2021年募集投入慈善资金约200万元开展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 中山市困难帮扶中心实现了以中山市慈善总会为平台,为慈善捐赠方、受助方提供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公益慈善运作水平,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山市   博爱   纪念章   维度   中山   慈善   公益   困难   组织   社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