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态化”银行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金融行业也在加紧数字赋能。

近年来,银行不断推进科技转型,加快形成了体系化、生态化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业务加速融合。

今年1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谈及下一步数字化发力的方向,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生态化”建设是重点之一。在数字化基础上兼顾生态化,能帮助银行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客户触达及互动,从而解决获客难、客户维护投入大却见效慢等诸多难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目前,领先金融机构经过不断实践,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战略赋能银行传统业务的成功路径。

金融机构数字化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是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解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制约和瓶颈,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过去十年,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信息显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当下,科技环境变化将给银行带来全新的前进势能。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董事长兼总经理胡莹在“2022数字金融创新发布周暨第十八届宣传年年度盛典”中谈到,当前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的新发展理念,金融业数字化正从多点突破迈入深化发展新阶段,金融业将以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为原则,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中国金融力量。

展望未来,《规划》着重在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金融科技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金融与科技更深度融合、更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同时,银保监会也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方法和行动步骤等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指出,这指明了人工智能、场景感知、增强现实、大数据、图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字符识别、移动物联网、遥感卫星、电子围栏等前沿新技术不断进步,进而与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推动金融服务的无接触转型进一步加速,破除银行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

自此,金融机构数字化进入了新阶段。胡莹认为,金融科技发展高效赋能实体经济,智慧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科技赋能金融资源更为精准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脱虚向实”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动力。

加快“GBC”生态圈

数字化时代下,客户的需求及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服务诉求亦在不断升级,对产品及服务、营销、渠道等维度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大企业融资、政府平台融资和房地产融资逐渐失灵,商业银行的零售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无论是金融行业新进入者对市场的蚕食还是同业头部银行对市场的挤占,均迫使银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同时,《报告》显示,在产品及服务方面,银行业零售客户结构横跨Z世代到老年一代。基于成长背景、风险偏好、产品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客群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大相径庭。如何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是银行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生态化用户经营体系,打造数字生态圈场景平台成了近年来银行关注的重点。各家大型银行都已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发展战略中,竞相角逐头部大生态及场景资源。

交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钱江认为,开放银行仍旧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开放就是秉承开放合作共赢原则,推动技术开放与业务开放,依托创新场景金融,打造企业、消费者、政府、同业多元联动的生态平台。

谈及银行要整合政府端、龙头企业端、零售客户端资源,形成生态圈的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麦肯锡了解到,打造生态圈一方面可以加强流量转化,在构建银行获客“蓄水池”的同时提升存量客户黏性,提高客户价值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场景化生态圈,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政府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客户,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

麦肯锡方面指出,目前,单纯依赖第三方引流,难以创造价值,通过线上第三方平台引流不仅获客成本高,转化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区域型银行通过“烧钱”从互联网平台获取流量,但引流质量差、转化率低,难以转化为银行的真正客户并创造价值;同时,银行本地地缘、亲缘优势尚未有效发展到线上平台,尤其区域型银行未能将在当地积累的传统客群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数字化优势并进行辐射。

目前,在银行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实践。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年来,该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体系化、生态化实施路径,以“数字工行”建设推动“GBC+”(政务、企业、个人)客户生态协同发展。根据该行2022年半年报数据,通过打造客户、资金、信息闭环,做到GBC三端联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重点发挥G端、B端源头客户合作优势,辐射带动下游资金留存及G端代发业务,报告期内,G端、B端和C端重点场景分别实现获客活客4770户、19.9万户和3080万人,代发引流同比增幅超过22%。

麦肯锡方面认为,建设生态圈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场景的融合,将非金融类服务接入生态循环,再逐步嵌入金融服务,以及借助互联网思维,银行可完成从流量到用户、从用户到客户的转变,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生态   数字   银行   助力   金融机构   中国   实体   深度   场景   优势   重点   客户   金融   报告   经济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