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银行真的是弱势群体?

曾经某银行行长在一场重要会议上发言时曾说,“银行是弱势群体”,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笑了,有的人却觉得,这句话说到心坎里了,那么银行到底是不是弱势群体?


在很多人眼里,银行怎么看都不像弱势群体:

论资产,银行财大气粗,影响经济发展;论行为,银行有权任性,要贷款不容易;论收入,银行利润巨大,总是排名前列;论形象,银行大楼林立,网点装潢气派......十几年前,人们都说银行利润高的都不好意思说,放只小狗在行长的位置上都能把银行经营好。

所有这些,从古到今,由表及里,银行哪里有一点弱势群体的样子呢?如果银行都弱势群体了,那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情何以堪?

二十多年前,银行经营是很强势的,传统金融业延续着条块分工管理经营模式。城市工商企业指定去工商银行办理银行业务;涉外业务必须到中国银行办理开户;农村及农业贷款就统一在农业银行办理。

其实,今非昔比,经过二十几年市场化的发展,银行现在还真不像以往那般风光和强大了。

从员工收入来看,金融行业收入虽然仍在前三,但是金融行业包括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以及围绕以上主业的提供服务配套行业等子行业,银行在其中充其量是个弟弟,银行员工收入相较其他同业并没有什么竞争力。银行内部的工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多种层级多种工种造就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总体来说基层员工的收入是业内最低的。

从员工工作任务和压力来看,以前的等客上门几乎不存在了,连国有大行都放下了身段在县域市场同地方银行争抢三农客户了。以前的中后台岗位是没有营销任务的,但是随着目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营销任务也慢慢向中后台岗位转移。

银行的任务指标多且杂乱,基层面临的是多个条线的多个指标压力,不仅有营销压力、案防压力、投诉压力,还有人情压力。面对不断开发的新产品与下发的制度规定,下班后的会议与学习是常态。

从舆论环境来看,对与大量个人客户打交道的银行极为不利。银行服务和产品上的不足,以及与客户之间的纠纷,都被无限放大成银行的错误。只要一出现银行业务处理不当的事件,少不了一番网上的口诛笔伐。这个时候银行是百口莫辩,越描越黑,无论银行怎么解释。稍有不慎,还会导致舆情二次升级。

从银行自身经营来看,利率市场化打破了银行固定利差大锅饭,存款和贷款两项传统业务面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近几年LPR持续下降,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利差空间。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松,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涌现,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业,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纷纷进军银行业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谓是内外交困。

总的来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已是不争的事实,收入与压力不成正比,在监管、客户面前都是弱势群体,一线员工早上六点多就出门、晚上八点钟才回家,他们可能要含泪问一句:银行真的不是弱势群体么?

面对银行业数百万的从业者,真心希望大家能对银行人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弱势群体   银行   工种   银行业务   这不   压力   员工   收入   客户   金融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