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有必要吗?

文| 张宇驰

据报道,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等机构拟在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有网友认为,纪念刘备托孤研讨会缺乏实际意义,浪费经费,也不能产出实际的研究成果。

对于历史人物的缅怀纪念,应秉持着何种标准?

我们会纪念一位奋力钻研的两弹元勋,纪念一名辛勤耕耘的水稻专家,纪念一个怀揣爱国主义理想牺牲的战士,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身上展示出了崇高品质,他们的人生轨迹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影响,为我们这个民族塑造了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简言之,名、实、神三者缺一不可。而对照来看,刘备托孤的美名虽因名著《三国演义》而传播甚广,但缺乏足够的现实投射,因此很难让网友产生共鸣。相对而言,汨罗市宣布将在明年端午期间举办“纪念屈原殉国2300周年”系列活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网友不买账,也不代表纪念活动全无意义。面对“名人”这种特殊资源,局内局外看到的风景的确不同。应注意到,此次周年纪念活动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展开,计划围绕托孤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民俗等领域深入挖掘。主办方表示,此次研讨会并非仅研讨刘备托孤,同样也涉及到三国文化的整体研究。

“鸡毛蒜皮,无趣无聊。”这或许是我们看到部分断代史研究的第一想法。诚然,“历史的大厦已然构建完毕,后人能做的只有修修补补”,但对于相关领域的学者而言,每一次新材料的出土,或许都意味着一次重要的突破;每每能将历史与现实相连,以史为鉴或,也可看作实现了“兼济天下”的学科理想。

无论是交流学术也好,开发旅游也罢,给刘备托孤办“周年庆”有一定价值。但也切记,莫把“名人轶事”当作了万能的“诸葛亮”,钻了“托孤”的牛角尖,学那劳民伤财的“关公像”“比干祭”,把“挖掘事迹”等同于“标榜政绩”。刘玄德勤俭起家、轻徭爱民、兼听则明的品德,也应当有所借鉴。在办会时长、人员经费、活动规模等方面,应提倡节俭务实、适度宣传,确保全过程透明可查。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汨罗市   奉节   屈原   兼听则明   周年   两弹   纪念活动   国文   经费   研讨会   名人   现实   理想   领域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