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小事做好,就是大民生

2022年三四月份,农村两委干部换届后,一些年轻人进了村班子队伍。这些年轻人工作热情高,积极想为村里做点什么,这样也能让村民对他们更认可。在与这类年轻村干部接触中,一些人觉得,村里资源少集体收入少,想真做出让村民叫好的事儿,太难。

一个村,即便是一二千人的大村,只要用心去想想,仔细去听听,利用现有的力量,为村民尽力做点小事,并不难。小事做好了,便是大民生,村民一样会拍手叫好。近几年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小事做好而让村民叫好的事儿,这些事儿容易做到,人力物力投入并不大。以为老人做的一些小事来说明。

有一个大村,村里有40多个独居老人。这些老人,有无儿女的,也有儿女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们生了病,有什么困难,难让人知道。这个村的村支书带着村干部,划片包户,每天太阳升起时,就走进这些老人的家门,问一句“有什么事没有”。一个村干部包六七户老人,每天用了不多长时间,就能走完所包老人家。不费钱,不仅让全体村民看在眼里,更是让老人因觉得村干部天天在惦记着他们而心有温暖。

有个农民多外出打的乡镇,看到留守在家里而又年老到不能种菜的农民,吃菜成了问题。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出门卖个菜愁得慌,便尽量少吃菜。这个乡镇动员每个村拿出一块地,根据村大小,从半亩到两亩,让党员干部在这块地里种些季节菜,种出来免费送给老人们。一亩地一年的流轮价格,不过几百元钱,有些村村集体手里还有点地,没有的也能拿出这点钱。农民党员也是农民,谁不会种菜,谁抽不出点闲时间来。党员干部在那块地里种菜,收了菜再一户户给老人送上门,全村人都知道,老人们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更是感动得直接给村里打电话。

现在有了洗衣机,洗衣服不再是件难事。可有些老人户家里没有洗衣机,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用。儿女在身边的还好说,定时帮着洗洗,让老父母穿得干干净净的。无儿无女和子女不在身边,又洗不动衣服,老人们想身上穿得干净些,便是件困难事了。有一个村,党员捐款买来洗衣机和洗衣粉,找来些热心的年轻妇女,为老人们洗衣服。这些妇女分组包片,定期上门拿回老人们穿脏了衣服等,到村委大院里洗干净,再送回老人家里,帮着晾晒好。村集体只是拿出了一间办公室做洗衣房和一点水电钱,便做出了让全村人拍巴掌的事儿。

诸如此类的小事,记者在跑农村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受益的虽只是少数的老人,可全体村民都觉得是在为他们做事——谁都可能外出打工,把年老的父母留在家里;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了有人嘘寒问暖,是件让人宽慰的事儿。

这类的小事,不仅可以做在老人身上,还可以做在孩子们身上,做在残疾人身上,做在家里遇到困难的人身上,等等。把村里的人梳理一遍,根据村里的财力、物力等情况,尽心尽力地做好一件件小事,刚上任的年轻村干部会很快得到全村人的认可。因为这些小事的受益者看似不是全村人,但全村人都会感同身受。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孙成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小事   新语   大众   在外   物力   田野   村里   洗衣机   村民   民生   儿女   事儿   家里   身上   老人   集体   农民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