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户需慎重!紧盯房地产的招商、平安等银行,值得托付个人养老?

进入12月后,各大银行仿佛都只剩下了一件事——抢个人养老金账户。

“开个人养老金账户领红包”、“一年最高省税5400”、“开户领幸运大奖”等等,带着浓浓互联网味道,疑似出自大厂“毕业”策划之手的营销文案,充斥于各个社交媒体渠道,宛如又一场互联网大战悄然揭幕。

甚至一些银行已经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即便延缓其他各项业务,也要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个人养老金账户上边。不少试点地区的员工更是背负KPI,如同此前推广ETC时一样,尽可能转化自身人脉资源,拉亲戚朋友前来开户。

然而再如何热闹,都是银行之间的竞争和较量。站在用户角度,还是建议尽可能不要被人情世故所裹挟,一定要明确个人需求,以及对比衡量不同银行的理财经营能力之后,再来谨慎选择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行。

特别是那些在投资方面有频繁踩雷情况的银行,在选择过程中,更是应该加倍慎重。

一、随意开户或将带来长期风险,个人养老金开户行需谨慎选择

首先要明确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终身唯一性。

也即是说,同一个身份证信息下,每个人此生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绑定唯一一个人养老金账户。而且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规定,首批拥有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银行,只有6家大型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总人口数量约为14.13亿人。这也意味着,尽管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31个省市、36个城市获得了先行资格,但是这23家获得首发资格的银行,正在拥抱14亿储户的庞大蓝海市场。

“粥多僧少”的大环境下,也无怪乎各个银行主动参照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的市场争夺模式,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将首发机遇最大程度转化为实际业绩。毕竟个人养老金除了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环节之外,更主要的功能,还是用来购买各类特定的金融产品。

根据相关政策,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可以是活期存款形式,也可以用于购买符合监管规定的个人养老储蓄、理财产品、保险、公募基金产品。主要包括并不限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和专属养老保险等品类。

再加上个人养老金账户采用的是封闭式运行模式,除了养老储蓄和购买金融产品外,不支持任何支取、转账等其他金融功能。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一样,在没有交够年限之前无法进行提取操作。

对银行而言,个人养老金账户,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数十年的稳定养老储蓄资金流,更会将用户的理财投资行为与银行进行深度绑定,为银行业务带来全方位的赋能提升。对此,多家证券机构已然做出预估,个人养老金市场在2030年就将突破万亿规模。

只不过,前方的景色虽然美好,但通往未来的路途,或许并不是一帆风顺。

个人养老金购买的金融产品,虽然都经过专门的审查和限制,需要符合国家要求的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但只要是金融理财,就很难彻底规避风险。

在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规定中,也做出了这样的提醒——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同时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尽管参加个人养老的用户能够自由决定,通过账户资金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品种和金额,但是大部分用户还是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推荐、引导购买的金融产品。

当前,已经有14家券商、16家商业银行、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进入了个人养老金首批基金销售机构目录。首批入选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名单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也有着中国人寿寿险、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泰康人寿、国民养老等6家险企的7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根据天眼查,与个人养老相关的企业信息高达25528条,相信在未来准入资格扩发后,相关的养老金融产品品类也会大量增长。

面对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寻常用户在没有专业知识的辅助下,很难分析其中的风险和收益。更何况,个人养老金每年的缴纳上限只有1.2万元,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宽裕,如何合理规划资金分配,也将会形成不小的痛点。

再加上,当前个人养老金用户所能选择的金融产品,都仅限于开户行代销范围之内。即便未来各个银行会逐步对接所有的产品品种,但短时间内,开户行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个别金融产品的购买资格。

若是只顾及开户红包之类的蝇头小利,从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回报角度来看,很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风险。

此外,随着银行在养老投资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银行本身的理财经营能力,以及长期投资眼光的精准与否,也将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不太凑巧的是,参照近段时期各个银行在投资业务方面的表现,其中似乎还埋着更多的“雷”。

二、被房地产拖入雷区的招商和平安,能做好养老金融产品代销?

在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银行中,招商银行大概是最不令人放心的一个。

先是在今年5月底,代销的中航651号信托理财产品,因涉及房地产项目导致逾期风险,使得上市公司安克创新1亿元认购资金无法准时兑付。

一个月不到,招商银行又在6月份“踩雷”五矿信托,其所代销的鼎兴1号至15号产品全部到期后,总规模超过23亿元的金融零售产品无法完成兑付。之后更是引起游戏大厂米哈游和莉莉丝的起诉,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而后又因网络爆料,该系列产品在逾期前被招商银行认定为“R3稳健类固收产品”,以及个别投资者声称招商银行理财经理涉嫌实质性违规,一度被各界质疑财务管理是否足够专业。

五矿信托的余波未散,11月下旬,招商银行又被曝“踩雷”国通信托。招行代销的国通信托诚亿项目,原本应该在今年3月份兑付,但到期时却突然公告称逾期兑付,并展期一年。

而后到10月份又提出延期履行债务计划,临时宣布延期24个月。据有关媒体报道,该信托计划的债务人拖欠了数亿元的资金缺口,同时其资金投向于房地产融资,短期内可能并没有能力填补这一缺口。

再算上2021年8月“踩雷”大业信托,代销的5亿元金融产品实质性违约。以及2021年11月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66亿元规模的代销产品,因到期后无法正常兑付延期两年。

招商银行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可谓是身处雷区,而且每次“踩雷”的代销产品,都与房地产有所关联。

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踩雷”新华联建设和恒大的长沙银行、被房地产拖累股价连跌三年的民生银行、“踩雷”宝能逾期近百亿的平安银行等等。身处泥潭的房地产,似乎正在成为更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累赘。

特别是宝能旗下的深圳钜盛华,8月份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不仅亏损了115.23亿元,更是披露了822.91亿元的有息债务余额。直接将10家银行、12家信托公司、3家证券公司以及12家非银金融机构拖进泥潭,其中,平安系可谓是损失惨重,平安信托逾期53.12亿元,平安银行逾期35.01亿元,平安证券逾期4.5亿元。

此前2021年初,华夏幸福信托产品出现大面积违约时,两大债权人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一整年愁云惨淡。平安银行更是因为代销规模达到120亿元,导致2021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29%。

尽管被房地产拖累至此,平安银行仍然在今年12月前后,分别向绿城中国、滨江集团提供了合计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金额。其中除了开发贷款、按揭贷款等房贷相关之外,也提及了债券承销的业务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和“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相提并论的“零售新王”,平安银行也身处首批获准开放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名单之中。在开户大战中,更是借助平安集团的商业生态,将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关联到一起,推出了一站式个人养老服务体验,大有将个人养老直接做成金融服务产品的势头。

考虑到碧桂园刚刚在12月11日暴跌17%,在房地产板块单边下行浪潮下,截至13日收盘仍下跌4.14%。中国平安身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很难预测平安银行在其中是否会受到直接影响。

投资成败有时候依仗运气,但是投资眼光和策略,却是理智和长期规划的具现。

纵观中国平安近些年来的投资水平,与平安银行相关联的地产投资,大都是以惨败收场。而且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保险企业,平安寿险并没有被列入首批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名单,同样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被誉为“隐形地产股”的平安银行,可能是除了招商银行之外,另一家需要个人养老金投资者谨慎对待的银行。

参考资料:

《争夺万亿养老金市场:“现在什么事都可以停,必须争分夺秒揽客”》——蔡鹏程

《银行打响个人养老金账户“争夺战”,这些区别要知道》——和讯网

《招行踏入“密雷区”》——科技金融说

《中国平安的投资水平到底怎么样?》——锦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平安   招商银行   银行   房地产   养老金   开户行   账户   慎重   风险   金融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