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介孔材料调控溶剂化结构,实现长寿命锂金属电池

第一作者:Zhao Lina

通讯作者:王振华教授、孙克宁教授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8441

【工作介绍】

对于开发可逆的锂金属负极来说,通过调节Li+ 溶剂化结构来构建理想的固体电解质间相(SEI)是克服锂枝晶和有限的库仑效率(CE)的主要障碍的有力途径。

本工作将球形介孔分子筛MCM-41纳米颗粒被涂覆在商用PP隔膜上,并被用来调节Li+ ,用于锂金属电池(LMB)的溶剂化结构。调节后的溶剂化结构表现出一种具有更多接触离子对(CIP)和离子聚集体(AGG)的状态,成功地在锂电负极中构建了一个均匀的无机物丰富的SEI。同时,规范的溶剂化结构削弱了溶剂和Li+ 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Li+ 的去溶剂化能较低,并使Li的沉积均匀。

图1. 传统的商业液体电解质和加入MCM-41的电解质之间的区别以及对SEI的影响示意图


通过加入介孔材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调节碳酸酯基电解质实现了高CE(96.76%)、无枝晶的锂阳极,以及稳定的锂镀层/剥离循环约1000小时。因此,通过采用介孔材料来调节电解液中的Li+ 溶剂化结构是构建理想的SEI和驾驭金属锂的有力途径。

作者简介:

王振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长期从事新型电池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与界面调控、电子/离子在界面和体相的传递规律、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制高比能储能器件及高效能量转化装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孙克宁: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电化学、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交叉研究,在能源的存储与转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牵头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8项。在Nature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40余篇,他引近6000次,主编学术著作2部,教材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项。

Regulating Solvation Structures Enabled by the Mesoporous Material MCM-41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CS Nano ( IF 18.027 ) Pub Date : 2022-11-15 , DOI: 10.1021/acsnano.2c08441
Lina Zhao, Zeyu Wu, Zhenhua Wang, Zhe Bai, Wang Sun, Kening Su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溶剂   负极   结构   材料   教育部   电解质   北京市   离子   北京理工大学   电池   教授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