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天下的“灵隐寺”山门却挂“云林禅寺”匾

杭州灵隐寺是我国著名古刹,名闻天下。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不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且四周风景美丽,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灵隐寺很受历朝皇家青睐,久负盛名。据说灵隐寺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法号慧理。慧理认为寺前的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所以给寺院起名为“灵隐寺”。可去过“灵隐寺”的都纳闷,灵隐寺山门匾额不是“灵隐禅寺”,却是“云林禅寺”。这又是为什么呢?


(灵隐寺)

灵隐禅寺的匾额上为云林禅寺,这事还得从康熙皇帝说起。


话说康熙二十八年,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中华文化博古精深,康熙自小就熟读精通满汉文字。他尤其喜欢汉文化,吟诗作赋样样精通,汉字书法也是勤学苦练,还得到他父皇顺治皇帝的夸赞。他来到杭州,在西湖四周游⼭玩⽔,吟诗题字,自命风流天⼦。


⼀天,他传下旨意,要到灵隐寺进香。


灵隐寺的⽼和尚得知消息,连忙撞钟击⿎,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过来。和尚们身披崭新的袈裟,头戴毗卢帽,⼿敲法器,嘴⾥念着阿弥陀佛,赶到三⾥路外的⽯莲亭接驾,把康熙皇帝迎进了灵隐寺。

老方丈带着康熙皇帝和杭州知府、钱塘县令及一干随从,在寺前寺后、⼭上⼭下游玩了⼀遍。康熙皇帝看见灵隐寺风景幽美,山高水清,⼭上绿荫蔽盖,地下红花开遍,真是⼀个好地⽅。他⼼⾥⼀⾼兴,就吩咐在寺⾥摆下素宴。

皇帝在佛门净地摆筵席,可热闹啦!吹弹敲打唱,⼀时禅寺竟成了帝王之家!

⽼方丈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便去找跟随康熙皇帝的地⽅官商量:“⼤⼈,我想求皇上给⼭寺题⼀块匾额,你们看⾏否?”

杭州知府说:“好,好,皇上如果给你灵隐寺题了匾额,我整个杭州府都会沾光啦!”

钱塘县令也接话:“皇上酒兴正浓,这时光去求他题匾,我看圣上⼀定会答应的。”

⽼方丈听此,便壮壮胆⼦,⾛到康熙皇帝⾯前双膝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万岁,看在灵隐寺⼤菩萨的佛⾯上,请您替⼭寺题块匾额,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方丈这⼀求,正好合着康熙的心意。他欣然允诺。侍从即刻捧出文房四宝,横展宣纸镇住四角,又研好墨水。康熙提起御笔,挥毫泼墨。不料这时康熙皇帝酒意已浓,又因泼墨过重,落笔太快, “ ” 字的雨字头已占了三分之二位置,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字,这无论如何也放下了。这要是别人一点事都没有,换张宣纸就是了,而他是谁啊,他是当今皇帝。自古道“金口难改,御笔难更。”


这时康熙酒也醒了一半,一时也不知怎样是好。康熙皇帝⼀只⼿抓着笔,⼀只⼿不住地拈他那撮⼭⽺胡须,可是⼀点办法也没有。围在旁边的官员们也都面面相觑。他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想不出办法,也不敢说,只有站在旁边⼲着急。


这时有个名叫⾼江村的⼤学⼠,他见皇帝已写下雨,脑子赶紧转了一遍雨下面笔画最少的字。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办法。他先在⾃⼰⼿掌⼼写了“云林”两个字,再假装研墨,挨近康熙皇帝⾝边,偷偷地摊开⼿掌。康熙皇帝⼀看,哎呀,这两个字可真是救命菩萨。这时他酒全醒了,便赶紧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字。写完字,他⼿⼀扬,⽑笔抛出⽼远。

⽼方丈过来⼀看,不对呀!“灵隐禅寺”怎么写成了“云林禅寺”?他就结结巴巴地问:“启奏……万岁……我……们这⾥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瞪,喝道:“多嘴!”⽼和尚哪⾥还敢再开⼝,只好恭恭敬敬地退在旁边了。康熙皇帝回过头来,跟官⼉们说:“这地⽅天上有云,地下有林,就得叫‘云林寺’,你们知道吗?”“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听官员们七嘴⼋⾆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哈哈⼤笑,便吩咐把匾额雕刻起来挂上。

皇帝⼀句话,官⼉们就忙开了。他们⼀⾯让⼈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找来⼯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字镌刻在红⽊上,贴⾦底,⿊漆字,⼆龙戏珠镶边,挂到⼭门上。

自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名不副实的“云林禅寺”的匾额。但是,⽼百姓并不买账,大家都说哪个寺院都是天上有云,地上有林的,而且那时江南汉人与满清政府也很对付。康熙回朝后,老百姓还是称其灵隐寺。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挂了三百年,⼤家还是称其“灵隐寺”。


康熙题匾也就成为一则茶余饭后的故事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灵隐寺   云林   题匾   御笔   匾额   方丈   山门   杭州   皇上   康熙   皇帝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