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绘本,大人小孩都爱看!

为了养成孩子的热爱阅读习惯,作为家长会用尽一切“小心机”,比如会在家里的桌子上、柜子上、玩具堆里、床头随意放几本书,如果孩子注意到了,可能会随手拿来看看。也会挑选一些有趣而又“有颜”的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最近入的《写给儿童的古文游戏书》不仅图片精美漂亮,里面的内容也是生动有趣。孩子可以学古文、故事、寓言故事,知道历史人物,还可以玩游戏,真的是很有创意的一套书了。

在我们家,我给孩子建立了每天读2页书的微习惯,这套书目前就是我们的睡前读物。就拿历史人物和寓言说理这两本来说,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是充满兴趣的。

1.寓言说理

在《寓言说理》这本书里,介绍了工之侨献琴、欲食半饼喻、伤仲永、愚人食盐、阿豺折箭、北人食菱、性缓、穿井得人、弈秋、不死之药、引婴投江、齐人好猎等等。说实话,好多寓言我都没听过,或者大概听过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陪伴孩子成长的好处就是自己也可以得到成长。

比如这篇选自《百喻经》的《欲食半饼喻》:

古文: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翻译成白话文:

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饥饿,准备了七张煎饼来吃。可是,当他吃完六张煎饼时,就觉得已经吃饱了。他又气又悔,用收打自己,并说:“我现在肚子饱了,完全是因为最后吃了这半张煎饼。但是前面的六张煎饼,就都白白浪费掉了!假如我早知道这半张煎饼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张啊。”

故事通俗易懂,但是作为家长想要在讲完故事之后,把道理讲给孩子听,有的时候有点词穷,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书中会有一些其他辅助板块,来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理解、学习。

在妙笔小名片里介绍了《百喻经》是什么,因为这个故事就是出自《百喻经》,然后还有夫子小学堂,对字词句意思的理解,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大家觉得故事中的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翻了下书后面的答案提示,我们知道:这个人没有想到之前六张饼的积累,而是把一切归功于最后这半张饼。这是因果颠倒、不明事理的表现。

在这个故事的右侧是一个小游戏,这个我感觉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略微有点难,所以这本书在他上小学后拿来回顾时,到时候就可以配套玩这个游戏。

这是《寓言说理》中的一则故事,再来说说《历史人物》这一本。

2.历史人物

在《历史人物》这本书里讲了咏雪、杨氏之子、孔融让梨、陆绩怀橘、司马光砸缸、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小儿辩日等等。

里面只有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很少的故事,孩子听过,很多都是大人和孩子没听过的,借此一起学习学习。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老生常谈了,平常我给孩子讲完故事就讲完故事了,很少会让孩子讲讲感受。

这个故事在讲完会说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有什么寓意。在故事之后他告诉我们,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历仕四朝。他从小就聪明稳重,酷爱读书,遇到危机又善于变通。在遇到危险时,我们既要像司马光那么沉着冷静,寻找办法,也要注意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个故事配套的游戏也很有意思,书上有地震、火灾、雷电天气等图,让大家面对以上危险场景,像聪明的司马光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套书主打是古文,因为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无数古人的智慧结晶,也荟萃了汉语言的精妙,现在孩子可能一时听不懂古文,但是能体验一下古文的语感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啊!

我觉得这套书可以间隔重复地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玩一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齐人   司马   之子   煎饼   历史人物   古文   这个故事   寓言   爱看   有意思   大人   小孩   孩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