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互联网算法工程师比软件开发还香么?

开发是雪中送炭,算法是锦上添花。

商业社会为了价值最大化服务,资本更是逐利的排头兵。很少有人真为了技术的进阶付费,反而技术的变现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看了众多的回答,基本都在分析个人技术的发展,哪个岗位更香。然而商场如战场,不是科研的试验田。这个回答跳出这个学生思维,探讨职业发展的背景下,开发与算法,谁更香?

观点先行:开发更香。

未来谁更卷?—— 肉眼可见的“卷得飞起”的算法

算法的进阶由科研引领,而科研的阵地在于高等院校。学校习得的知识能直接得以应用固然是好事,但也造就了更内卷的结果。高校给人才市场源源不断的输送更多具备同等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如果人才需求量提升出现瓶颈,那么必然导致内卷。毕竟“狼多肉少”,丛林法则下,必然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开发岗稍有不同,很多学校学习的知识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工业界当中是工作的基础,而开发实战的经验会直接提升自身价值,而这些经验很难从学校直接习得,也使得这些经验更值钱,更有利于长期的职业发展。

未来谁边际效应更大? —— 边际效应渐露瓶颈的算法

2022年的互联网是格外的冷清,美国与国内互联网公司裁员降薪,遥相呼应。新业务迟迟打不开局面变现,再多的支撑起技术壁垒的人才也都成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负担

推荐系统、智能语音、多媒体搜索,响当当的技术开创的新商业模式早已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没有新的变现模式加持,算法的边际加持已达瓶颈。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大兴土木的时代早已过去。重新审视算法带来的商业价值,对标的基准从没有算法到现存算法,增量也就没有过去那样明显。

没有新的技术突破与攻关,也就没了技术进阶的红利,算法的价值被饱受质疑。随着学术明星回撤科研,把算法创新交回给高校,让算法应用与落地成为商业主流,以求降低人力成本过冬的呼声不绝于耳。

未来谁不可或缺? —— 最后的炮兵是开发

同样是互联网的冬天,开发岗虽然也在去肥增瘦,但压力显然小很多。毕竟如果不是有变现压力的创新业务,开发岗成为了前沿阵地的最后炮兵。如同传统企业的销售往往是坚守在垂危企业最后的人,毕竟每达成一单销售就为公司续命。而开发在如今渐入瓶颈的互联网行业更像是销售,维护着互联网产品的正常运转。即便没有新的算法更迭,也依然能维持正常的营收

反观算法,更像是传统企业的研发岗。公司效益允许,大力投入,建立技术壁垒,挖深护城河。一旦公司江河日下,他们成了裁员的排头兵。毕竟立竿见影的收益才是公司苟延残喘的希望

综上,对于大多数非顶尖的头部人才,吃的是大锅饭,赶的是时代的红利。开发岗是更长期稳定且被看好的岗位。而一入算法深似海,风口来的时候,猪是飞上了天,但潮水退去,要像学术科研大咖那样找好退路,否则终究会成为被遗落在沙滩裸泳的弄潮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算法   进阶   排头兵   炮兵   边际   瓶颈   科研   工程师   人才   技术   公司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