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磁州窑婴戏图,看宋朝的人口政策


在磁州窑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彭城,由安际衡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办的磁州窑艺术馆,位于郁郁葱葱的元宝山西侧。游客们步入这座陶瓷艺术殿堂,可欣赏到他收藏的琳琅满目的瓷枕、梅瓶等众多宋瓷珍品。

馆中有很多以婴戏图作装饰的瓷枕等,童趣盎然,色彩黑白分明,用笔风格简约豪放,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当我们把目光聚焦瓷器上的婴戏图时,儿童钓鱼、玩鸟、扑蝶、斗蛐蛐、玩蹴鞠、赶鸭子、抽陀螺等丰富多彩的画面呼之欲出,把儿童的活波、娇憨之天性与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仿佛看见宋朝孩童们的市井生活和风土民俗,婴戏图的流行受到从朝廷到民间各阶层普遍青睐,也寓意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宋代以画和瓷取得的艺术成就已被世人所公认,其中宋瓷古朴素雅又千姿百态,官窑民窑,南窑北窑各竞风流。婴戏图除画在宣纸和绢帛等材料上,还被刻画在瓷器上。在磁州窑有“三分烧,七分画”之说,当时世俗画匠、士大夫文人画师等参与其中,点泥成金。相比粗瓷产品谓之“巧货”,售价天壤之差,格调云泥之别。留下众多传世之作,远销海内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宋代婴戏图作为一种绘画题材受到关注?

原来据统计,宋朝各代皇帝共有182名子女,除了宋度宗的两个儿子死于战乱外,光是夭折的就有82人,直接危及皇位继承人选择和大宋江山的稳固。皇家尚且如此高的人口死亡率,更别说医疗条件落后的民间了。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一直处于与金人战争的阴霾中。其中北宋在公元960年以赵匡胤黄袍加身为标志建立,1127年随着金朝军队攻陷东京汴梁结束;南宋在1127年以宋高宗应天府登基称帝开始,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被誉为“中兴之主”的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靖康之变”后继承皇位。宋高宗是一位长寿的帝王,在位35年。赵构原本有一个儿子,不慎被宫女吓死。后来赵构在逃避金兵追击时,惊恐成疾,苟且偷安从此患上不育症。

还有一种猜测说法是和慢性重金属中毒有关:宋仁宗的嫔妃们总共生下了16个孩子,证明他的生育能力没问题。但13个孩子都早亡,尤其是3个男孩都没有长大。按说皇子、公主们享受着最好的御医医疗和奢侈生活,应该比大多数人长寿。而造成这种后果,其缘由就是两次宫廷大火,引发宋仁宗及其后妃的两次乔迁。大兴土木后兴建的豪华宫殿,宫廷建筑内华丽彩绘中过度使用水银、铅粉释放剥离出有毒气体和粉末,为宫廷污染提供了挥之不去的祸根。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皇帝、后妃、幼儿都会有程度不同的重金属慢性中毒:成人损害神经、生殖系统导致不育,小孩罹患白血病等而夭折。

探究宋朝婴戏图盛行的原因大体有四点:一是宋朝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达;三是满足人们祈求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夙愿;四是丁赋、战争因素。这些财政政策、战争危机影响人口增长。从朝廷到民间使得婴戏图的创作需要满足宋朝统治者的政策宣传效果,推行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数量的政策以此来缓和社会矛盾。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战争频繁,战争的发生需要兵员补充,源源不断地奔赴到战场,战争的钱粮、武器等物资消耗也需要从百姓那里盘剥赋税。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是对这种现状的真实反映。

丁赋(人头税)加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使得宋代民间流行过“杀幼溺婴”的恶俗,这对宋朝人口劳动力的更新和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所以为了鼓励民间人口增长,宋朝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调整赋役政策、建立专门的幼儿救助机构、出资抚养贫困的生育家庭。此外,就是苏汉臣这些宫廷御用画师们,他们画婴戏图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就是满足宋朝统治者宣传需要,急需营造多子多福社会氛围。同时鼓励百姓之间也互相检举弃婴溺婴行为。

当时的弃婴现象和盛行的儒家思想是相背的。为了保证统治的稳固,朝廷创建了慈幼局。朝廷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例如定期发放粮食和钱财,来保证弃婴的哺育成长。中央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人口增长,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王朝。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数2000万。北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总数约1.1275亿人。据葛剑雄等编著的《中国人口史》载,唐代的人口最高峰为天宝十三年(754),人口数量只达到6500至7000万。看来人口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宋朝   人口   南宋   北宋   统治者   朝廷   宫廷   民间   战争   百姓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