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下”宁德时代生产线,本田转型深度拥抱中国产业链

12月8日,宁德时代(SZ:300750)发布公告称,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与众锐(北京)贸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锐公司”)签订《关于产品采购及预付款的合同》。合同约定,宁德时代将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向众锐公司供应锂离子电池模组产品,众锐公司将采购的产品分别销售给本田中国关联公司。


合同约定期间,众锐公司的预计采购量合计约为123GWh,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基础价格,并设置了相应的调价机制。



简而言之,这是一笔本田下给宁德时代的“大订单”,此前,本田就已经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动力电池的大额采购订单,后者将在2027年前向本田保供电量约56GWh的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这个订单的基础上,又来一个翻倍还多的订单,再考虑本田目前并不可观的纯电动车销量,足见本田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以及对宁德时代的青睐。


这些电池将集中在宁德时代宜春工厂生产,这一生产基地于今年10月份奠基,一期投资135亿元,规划产能50GWh。按照本田与宁德时代签订的这一系列采购合同,基本可以说,本田“包下”了宁德时代宜春工厂,而结合宜春工厂的开工时间,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测,这个工厂就是因为本田先下了订单、支付了部分预付款才建起来的。


如此大手笔,本田为了全面电动化真的有点拼。


激进的计划和不温不火的现状


2021年4月,本田宣布了一系列电动化战略远期规划,根据规划,本田将在2040年实现旗下所有车型的电气化覆盖,即EV和FCV(燃料电池车)车型在全球市场销售量达到100%,进而促成品牌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1年10月,本田携手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推出了e:N纯电动品牌,并明确自身新能源车目标为2030年占比达到40%,2035年达到80%,至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导入10款电动化产品。



随后就是产品落地,东风本田的e:NS1、广汽本田的e:NP1,上个月初,本田中国还在进博会上发布了本田e:N2 Concept车型。


在这一系列规划背后,是本田6年5万亿日元-10年8万亿日元的投资计划,作为对比,丰田2030年前计划投资4万亿日元用于纯电动汽车,而本田2022财年的归母净利润仅为丰田的约四分之一,但电动化相关投资计划却跟丰田不相上下,说其“激进”毫不为过。


同时,本田的转型动作也非常坚决,在公布电动化规划后就迅速落地推进,而且是全球开花。在美国市场,本田选择与通用合作,基于通用的Ultium平台开发新车,计划开发两款车型,分别以本田和讴歌品牌2024款车型上市;2022年10月,两者合作的首款纯电SUV Prologue发布官图。


本田还选择与LG在北美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共投资44亿美元用于电池工厂建设,本田持股49%,预计年产能为40GWh,用于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可支撑50万辆车的生产,该工厂将于2023年初开工,2025年实现量产。



在中国市场,早在2020年7月,本田就与宁德时代达成了合作,并参与了宁德时代的定增,通过本田技研成为宁德时代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16%,位列宁德时代前十大流通股东;后续更是不断加深与宁德时代的合作。


可惜的是,本田的不断加码目前还没看到太明显的效果,已在国内上市的两款e:N电动车均没什么存在感,可以判定初战不利。


雪上加霜的是,在疫情影响下,燃油车市场在10-11月两个月出现了超出预期的下滑,而仍以燃油车为主的本田,日子自然不好过。11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终端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42.8%,环比下滑26.36%;1-11月累计销售123.5万辆,同比下降11.3%。


本田的选择:深度拥抱中国产业链


在中国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发展中,外资品牌全线落后,即便是最为激进、最早下场的大众,也走得磕磕绊绊,更不用说很“纠结”的日系车企,而反观中国车企,则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奔跑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燃油车时代领先并建立了供应链护城河的外资品牌,不得不带着“镣铐”跳舞,是继续固守自己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与其一起慢慢转型,还是依托中国市场更为成熟的供应链,快速切换至新生产时代,是每个外资品牌都在面临的选择题。



有特斯拉的成功案例在前,外资品牌不是看不懂中国产业链的巨大价值,但要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不然大众汽车也不会投入巨量人力物力去尝试搭建自己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了,不过从大众汽车今年的变化来看,企业显然已经转向。


本田的选择似乎跟大众汽车一样,深度拥抱中国产业链,加入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内卷,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中,锻炼出一副铜皮铁骨,以此为支点,完成全球市场的电动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要快,要更快,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还在加速、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替代也在加速,明年的市场形势或许会更为严峻。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乘用车整体销量会与今年持平,而新能源车销量会增长约200万辆,这意味着燃油车销量会继续下滑。


包下宁德时代一个生产基地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能利用起来,能全面利用起来,按照本田e:N品牌在售车型的平均电池容量(60KWh)推算,这张132GWh的订单可供约200万辆纯电动车使用,平均每年约28万辆,2024年开始供应,从现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纯电动车销量到年产28万辆,本田还有最多两年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宁德   本田   中国   宜春   时代   销量   产业链   燃油   生产线   车型   深度   订单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