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2022育儿季#阿淼读书,帮您快速成长!10分钟读完一本书,让读书不再难。

您好,本期为你解读的是《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我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通过梁启超给子女的书信,学习他言传身教、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

说起父亲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把父亲和严肃、严厉等词语联系起来,因为不少人都觉得父亲不如母亲那样亲切,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敢多与父亲交流。正如“一家之主”这个词所体现的,父亲在传统家庭关系中基本处于最高地位。

古话说,“棒下出孝儿”。受传统伦理色彩的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严厉的,目的是让孩子产生畏惧的情绪,从而顺从父母的意思。这一方面是要保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伦理教育的传承。

但这并非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因为孩子很有可能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顺从自己,那么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时,就会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是必须要改善的。

而梁启超在封建思想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下,却能对孩子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在梁启超与孩子的关系中,既有传统的相处模式,更有像朋友一样的亲密关系。那么梁启超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呢?他是如何培养自己与孩子间亲密关系的呢?在教育方式上,他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这些问题在今天我们解读的这本书里,就能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将通过父亲如何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孩子、父亲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父亲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这三个部分出发,一起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

第一部分:父亲如何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父母,要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言传身教的核心,就是要教育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念,学会修身

梁启超在给孩子的书信中,花了不少笔墨去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家人报平安,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态,从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理念。

1927年,梁思成因遭遇车祸而耽误了出国留学,心里非常着急。梁启超给儿子思成的信中写道:“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另外在梁启超的家书中,有这样的一些话:“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以及“全国国命所托,虽冒万险万难义不容辞”。面临国难,困境重重,梁启超心中仍怀着远大的志向,把艰难和困苦当作是磨练自己的机会。从梁启超的信中,儿女能感受到梁启超的激情、抱负和正能量,梁启超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他们如何面对困境,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念。

在梁启超的心中,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是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要反省和陶冶性情。在反省这件事上,梁启超不仅拿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也会拿孩子的亲身经历举例,以此来更直观地教育孩子,同时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自省。而在陶冶性情上,梁启超会对子女进行艺术熏陶。与现在部分父母不一样的是,梁启超给孩子学习艺术,是为了让他们在艺术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性情,而不是为了考试加分或者是今后谋生。

由此可见,梁启超作为一名父亲,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他的教育是要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部分,父亲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

在过去艰难的年代,不见面的时候大家更多是依靠书信交流。梁启超给儿女写了大量的书信,当中有嘘寒问暖,也有聊到自己的近况与心情,以及一些琐碎的事情。在梁启超的词句中,你能感受到这像极了朋友之间的聊天谈话,而不是传统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严肃的交流。

在给女儿思顺的一封信中,梁启超这样说道:“因为国事不可收拾,我内心难免感到很烦躁。但你的来信让我深感安慰。所以我在想,如果爱女在我身边,我一定能够忘却烦恼的事情。昨晚喝醉酒后,我自己写了一篇简短的文字。今早看到它,我居然一直叫你的名字,真的非常好笑。”篇幅虽然不长,但我们能够真实感受到梁启超与孩子之间像朋友一样的关系。梁启超会直说自己对女儿的思念、自己的糗事,一点都不需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传统父亲那种受人尊敬、不可亲近的姿态。

梁启超与孩子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也会让孩子感到放松、开心,并乐意与父母表达自己。梁启超认为作为父亲不需要严厉说教,而是自然表露心中的想法和心情即可,这样孩子也无需顾忌自己说错话,或者说话不得当,能够向父亲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现代父母总是喜欢严厉说教,其实就是害怕子女做错事、走错路。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方式更像是一刀切,子女表面上听从父母,但心中仍然有很多不满和抱怨,也从不会向父母表露自己的想法。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就意味着无法给孩子纠正错误的想法和心态,最后还是会走错路。

所以,父亲与孩子之间自由、平等的关系才是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三部分,父亲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都害怕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严抓教育,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非常重要,这些父母在社会上也被称为“虎爸虎妈”。

但是梁启超认为孩子的德育比成绩更重要。梁启超在书信中,经常会表达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观、家庭观。比如说“我总是抱着‘有一天做一天’的主义,所以一样活泼、愉快”,说明梁启超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自己做到了,也能影响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向上。

另外,在给女儿思顺的一封信中,梁启超就有提到:“生病了,就必须要减少功课,或者停课调养身体也可以,一定不能因为学业而损害了身体,切记切记。”作为文人的梁启超,没有过多强调孩子的学业一定要非常优秀,而是以身心健康为重。

其实,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因为父母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子女的身心健康,导致子女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反而让子女过不好这一生,适得其反。

读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讲了父亲如何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孩子。父亲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向子女传递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教会孩子反省,给予孩子艺术熏陶。接着,我们讲了父亲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父亲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能够了解更多孩子的想法,能够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最后,我们讲了父亲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我们不应该做“虎爸虎妈”,应该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然后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父母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要放眼未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恭喜您又读完一本书!您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父亲   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   子女   想法   父母   传统   方式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